文章解析

qiū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马戴浏览量:1
wàn
qiū
lín
hòu
shān
zhào
tián
yuán
suì
hán
jìn
qiáo
tíng
shù
shuāng
xiàn
mǎn
táng
niǎo
duō
huì
lán
zhé
chǔ
lǎo
bēi

译文

千万棵树木在连绵秋雨过后,一座孤零零的山峦沐浴在夕阳残留的余晖之中。田园生活难以维持一年的生计,随着寒冬的临近,我不禁回想起樵夫与渔夫的生活。亭子边的树木上落满了霜雪,野外的池塘里野鸭成群。蕙草和兰花这般高洁之物不可随意攀折,我空有屈原般的志向,却只能徒然地悲伤叹息。

逐句剖析

"万木秋霖后":千万棵树木在连绵秋雨过后,

# 秋霖:秋日的淫雨。

"孤山夕照余":一座孤零零的山峦沐浴在夕阳残留的余晖之中。

"田园无岁计":田园生活难以维持一年的生计,

"寒近忆樵渔":随着寒冬的临近,我不禁回想起樵夫与渔夫的生活。

# 樵渔:樵夫和渔夫。亦泛指村舍中人。

"亭树霜霰满":亭子边的树木上落满了霜雪,

# 霰:雪粒,又称雪丸或软雹。

"野塘凫鸟多":野外的池塘里野鸭成群。

"蕙兰不可折":蕙草和兰花这般高洁之物不可随意攀折,

"楚老徒悲歌":我空有屈原般的志向,却只能徒然地悲伤叹息。

# 楚老:《汉书·两龚传》载,王莽篡汉,龚胜耻事二姓,坚不应莽征,绝食死,“有老父来吊,哭甚哀,既而曰:‘嗟虖!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龚生竟夭天年,非吾徒也。’遂趋而出,莫知其谁。”此老父隐居彭城,后因称之“楚老”,列为八贤之一,常引为典。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思二首》是唐代诗人马戴创作的一组五言绝句。这两首诗以秋景起笔,寓情于景。第一首诗中,前两句描绘出秋雨过后,万木凋零,孤山在夕阳余晖下更显孤寂的景象,渲染出秋天的寂寞与凄凉。后两句则写出诗人自嘲田园生活无以为继,寒冬将至才想起樵渔之事,展现出一种落寞之感,同时也流露出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第二首里,前两句通过对霜霰覆盖的亭树和野塘中众多凫鸟的描写,营造出秋意肃杀的氛围。后两句借蕙兰不可折,抒发诗人坚守高洁志向的情怀,而“楚老徒悲歌”则透露出其怀才不遇、无奈悲歌的心境。这组诗既展现了秋天的萧瑟景色,又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孤独、隐逸之情以及怀才不遇的愤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马戴(?~869?),唐代诗人。字虞臣,祖籍海州东海(今江苏连云港)人。会昌四年进士。大中初,在太原幕府任掌书记,因直言获罪,贬为龙阳尉,得赦回京,官终国子博士。马戴诗以五律为主,格调壮丽,含思蕴藉,饶有韵致。其善于抒写羁旅愁思,边塞诗亦佳。纪昀称其“晚唐诗人,马戴骨格最高”。张为《诗人主客图》将其列为“清奇雅正主”之升堂者。严羽推崇其诗“在晚唐诸人之上”。代表作品有《落日怅望》《送人游蜀》《灞上秋居》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其一“万木秋霖后,孤山夕照余”两句描绘秋雨过后的全景。“万木”与“孤山”形成数量上的强烈对比,“秋霖”点明时令,“夕照余”勾勒出落日余晖下的清冷画面。一个“孤”字赋予山孤独的拟人化色彩,渲染出秋日的寂寥氛围,奠定全诗落寞基调。“田园无岁计,寒近忆樵渔”两句转向生活境遇的叙述。“无岁计”直白道出田园生计艰难,凸显诗人生活困窘;“寒近”既指天气转寒,也暗含人生境遇的冷峻。“忆樵渔”中的“忆”字,流露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现实困境形成反差,寄托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憧憬。其二“亭树霜霰满,野塘凫鸟多”两句聚焦局部秋景。“霜霰满”以视觉描写突显寒意浓重,“满”字强化了霜霰覆盖的厚重感;“野塘凫鸟多”则以动态的鸟群反衬环境的静谧。亭树的静与凫鸟的动相互映衬,营造出肃杀而又充满生机的秋日图景,暗含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蕙兰不可折,楚老徒悲歌”两句托物言志。“蕙兰”象征高洁品质,“不可折”表明诗人坚守自我、不愿同流合污的气节;“楚老”化用屈原典故,“徒悲歌”道出空有才华却报国无门的无奈,一个“徒”字饱含着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悲哀,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世民《咏乌代陈师道》

下一篇:唐·王建《求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