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sēng
guī
jīn
shān

朝代:唐作者:马戴浏览量:1
jīn
líng
shān
chán
xiàng
qiū
fēn
jiǒng
héng
zhōu
dǎo
guī
sēng
shuǐ
yún
yáng
àn
jìn
qīng
qìng
cháo
wén
yáo
xiǎng
chán
lín
xià
xiāng
dài
yuè
fén

译文

金陵的山峦景色之中,蝉声急促,时节已临近秋分。遥远的寺庙横卧在金山之上,归去的僧人正渡过水云。夕阳傍着江岸渐渐沉落消失,隔着江潮能听到清脆的磬声。遥想着在那金山寺的寺院中,僧人在月光中点燃炉香。

逐句剖析

"金陵山色里":金陵的山峦景色之中,

# 山:一作江。

"蝉急向秋分":蝉声急促,时节已临近秋分。

"迥寺横洲岛":遥远的寺庙横卧在金山之上,

# 洲岛:指金山,旧时在江中,故云。,迥:远。

"归僧渡水云":归去的僧人正渡过水云。

"夕阳依岸尽":夕阳傍着江岸渐渐沉落消失,

# 尽:一作落。

"清磬隔潮闻":隔着江潮能听到清脆的磬声。

"遥想禅林下":遥想着在那金山寺的寺院中,

# 禅林:佛教寺院。

"炉香带月焚":僧人在月光中点燃炉香。

# 带:一作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僧归金山寺》是唐代诗人马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一首送别诗。此诗描绘秋分时节,诗人于金陵送僧人归金山寺的情景。首联点明地点“金陵”与时节“秋分”,以“蝉急”营造氛围。颔联写金山寺偏远,僧人渡水归寺。颈联通过“夕阳”“清磬”,营造出静谧氛围,暗示时间推移。尾联诗人遥想僧人回寺后,在禅林下对月焚香的画面。全诗情景交融,表达出诗人对僧人的祝福,以及对禅意生活的向往,意境清幽,韵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马戴(?~869?),唐代诗人。字虞臣,祖籍海州东海(今江苏连云港)人。会昌四年进士。大中初,在太原幕府任掌书记,因直言获罪,贬为龙阳尉,得赦回京,官终国子博士。马戴诗以五律为主,格调壮丽,含思蕴藉,饶有韵致。其善于抒写羁旅愁思,边塞诗亦佳。纪昀称其“晚唐诗人,马戴骨格最高”。张为《诗人主客图》将其列为“清奇雅正主”之升堂者。严羽推崇其诗“在晚唐诸人之上”。代表作品有《落日怅望》《送人游蜀》《灞上秋居》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分时节,彼时诗人送别僧人友人重返金山寺。唐代佛教文化繁荣,僧人常游历四方,与文人雅士往来频繁,因而送别僧人成为当时诗歌创作的常见题材。诗中急促的蝉鸣与独特的景色,皆因秋分时节的气候特点而别具时令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此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分时节送僧人返回金山寺的情景。

2. 分段赏析

首联“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点明送别的地点与时间。“金陵山色里”,描绘出送别的环境,金陵的山峦连绵起伏,为整个场景奠定了宏大且悠远的基调。“蝉急向秋分”,秋分将至,蝉声变得急促。在古典诗词中,蝉鸣常带有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意味。此处借急促的蝉声,不仅渲染出一种紧张、紧迫的氛围,也暗示了离别的不舍与时光的匆匆,让读者感受到季节更迭带来的变化和淡淡的愁绪。颔联“迥寺横洲岛,归僧渡水云”:视角从远景的山色转移到金山寺和归僧。“迥寺”突出金山寺的偏远,“横洲岛”生动地写出寺庙横卧在洲岛之上的姿态,展现出金山寺独特的地理位置,给人一种宁静、庄严之感。“归僧渡水云”描绘僧人在水云间渡江回寺的画面,“渡”字写出僧人归寺途中的动态,水云交织,增添了画面的朦胧美。颈联“夕阳依岸尽,清磬隔潮闻”:此联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傍晚时分的景象。“夕阳依岸尽”,夕阳傍着江岸缓缓落下,这一画面营造出静谧而略带伤感的氛围,暗示时间的推移,也象征着离别时刻的临近。“清磬隔潮闻”,隔着江潮传来清脆的磬声。磬声在寺庙中常用于诵经、法事等活动,在这里,清磬声打破了夕阳下的寂静,同时也给人一种空灵、悠远的感觉,进一步烘托出金山寺的清幽与神秘,让人感受到禅意的流淌。尾联“遥想禅林下,炉香带月焚”:诗人的思绪从眼前之景延伸到对僧人归寺后情景的想象。“遥想”一词点明是想象之景,“禅林下”点明地点,“炉香带月焚”描绘出僧人在月光下的禅林里焚香的画面。月光柔和,炉香袅袅,这个场景充满了宁静、祥和的禅意,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僧人归寺后宁静修行生活的美好祝愿,也流露出自己对这种远离尘世、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边上晚秋》

下一篇:唐·柳宗元《杨白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