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凭危堞望":姑且靠着高高的城墙眺望,
# 凭:一作平。
"倍起异乡情":心中暗暗涌起对故乡的情思。
# 倍:一作暗。
"霜落蒹葭白":秋霜落下,芦苇一片洁白,
# 霜落蒹葭白:一作寒迥关防绝。
"山昏雾露生":山间暮色渐浓,雾气露水开始生成。
"河滩胡雁下":河滩上胡地的雁群飞落,
"戎垒汉鼙惊":军营中传来汉族战鼓的惊心之声。
"独树残秋色":孤独的树木残留着秋天的景色,
"狂歌泪满缨":我放声高歌,泪水沾满了帽缨。
晚唐诗人
马戴(?~869?),唐代诗人。字虞臣,祖籍海州东海(今江苏连云港)人。会昌四年进士。大中初,在太原幕府任掌书记,因直言获罪,贬为龙阳尉,得赦回京,官终国子博士。马戴诗以五律为主,格调壮丽,含思蕴藉,饶有韵致。其善于抒写羁旅愁思,边塞诗亦佳。纪昀称其“晚唐诗人,马戴骨格最高”。张为《诗人主客图》将其列为“清奇雅正主”之升堂者。严羽推崇其诗“在晚唐诸人之上”。代表作品有《落日怅望》《送人游蜀》《灞上秋居》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聊凭危堞望,暗起异乡情。“聊凭”与“暗起”用词精妙,将读者瞬间引入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诗人无奈地倚靠在高高的城墙上眺望,思乡之情悄然滋生。此句直接袒露内心,尽显其面对现状的无可奈何与满心郁闷,初步勾勒出一个满怀愁绪的自我形象,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颔联:霜落蒹葭白,山昏雾露生。承接首联的“望”,描绘出一幅远景。严霜降落,蒹变得葭惨白,给人带来阵阵寒意;远山在雾气笼罩下显得昏暗,雾霭在山林间升腾弥漫。萧索的景象不仅烘托出环境的凄冷,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回应了“异乡情”暗起的缘由,为异乡漂泊之感增添了几分凝重。颈联:河滩胡雁下,戎垒汉鼙惊。由远及近,呈现一幅近景。胡地的雁群飞落在荒凉河滩,而军营中传来令人惊心的鼙鼓声。此景进一步强化了画面的凄冷萧瑟,暗示着边塞局势的紧张,将异乡的冷落与不安氛围推向极致,使诗人的万千思绪愈发深沉,丰富了“异乡情”的内涵。尾联:独树残秋色,狂歌泪满缨。“独”树、“残”“秋色”层层递进,把诗人的情绪推向高潮。在孤零零的树上,残留着几片黄叶,在秋风中更显萧瑟。诗人在树下徘徊,最终情绪失控,狂歌号泣,泪水沾满衣襟。这一画面生动地完成了诗人自我形象的刻画,将内心的孤独、思乡与对局势的忧虑宣泄得淋漓尽致,给读者留下强烈的情感冲击。
2. 作品点评
从诗人独自一人,无奈地于城楼凭堞眺望,到映入眼帘的凄清悲凉秋景,再至情绪爆发时的狂歌号泣,诗歌由叙述、描绘逐步转入抒情,从外在动作深入至内心情绪,层次分明地完成了自我形象的塑造。这一形象动作鲜明、感情浓烈,形神兼具,令人印象深刻。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称“马戴在晚唐诸人之上”,就此诗而言,该评价确有一定道理。
上一篇:唐·陆羽《会稽东小山》
下一篇:唐·薛能《自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