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岸江头腊雪消":灞水岸边、江头的腊月积雪消融,
"东风偷软入纤条":东风悄悄使纤细的柳条变得柔软。
# 纤条:纤细的枝条。
"春来不忍登楼望":春天到来时不忍心登上高楼远望,
"万架金丝著地娇":万条如金丝般的柳丝垂到地上,十分娇美。
# 著地娇:娇柔的柳丝垂至地面。
"受尽风霜得到春":历经风霜终于迎来春天,
"一条条是逐年新":每一条柳枝都是一年年变得新鲜。
"寻常送别无余事":平常送别没有别的事,
"争忍攀将过与人":怎忍心把柳枝攀折下来送给别人。
"长恨阳和也世情":常常怨恨春光也像世态人情一样,
"把香和艳与红英":把芳香和艳丽都给了红色的花朵。
"家家只是栽桃李":家家户户只知道栽种桃树李树,
"独自无根到处生":只有柳树没有根系,随便在哪里都能生长。
"只为遮楼又拂桥":只因为遮挡楼阁又拂拭桥梁,
"被人摧折好枝条":就被人折断了好看的枝条。
"假饶张绪如今在":就算张绪如今还在世,
"须把风流暗里销":想必他的风流气度也要暗暗消减。
"弱带低垂可自由":柳丝像柔弱的带子低垂着,看似能自由生长,
"傍他门户倚他楼":却只能依靠别人的门户、倚着别人的高楼。
"金风不解相抬举":秋风不懂得抬举它,
"露压烟欺直到秋":露水压迫、烟雾欺凌着它,一直到秋天。
"终日堂前学画眉":整天在厅堂前像女子学画眉似的展现柔美姿态,
"几人曾道胜花枝":可曾有几个人说它比花枝更美好。
"试看三月春残后":试着看看三月春天结束之后,
"门外青阴是阿谁":门外那片绿荫是谁带来的呢。
"也曾飞絮谢家庭":柳树也曾在谢道韫家的庭院里飘飞柳絮,
"从此风流别有名":从那以后就另外有了风流的名声。
"不是向人无用处":不是对人没有用处,
"一枝愁杀别离情":一枝柳条就能让人满是离别忧愁。
"从来只是爱花人":自古以来人们只喜爱开花的植物,
"杨柳何曾占得春":杨柳什么时候占据过春天的风光呢。
"多向客亭门外立":它常常立在客亭门外,
"与他迎送往来尘":为往来的行人迎来送往,沾染旅途的风尘。
"强扶柔态酒难醒":柳树勉强支撑着柔美的姿态,像醉酒后难以清醒,
"殢著春风别有情":眷恋着春风,别有一番情意。
# 殢著:一作漠漠。
"公子王孙且相伴":公子王孙暂且和它相伴,
"与君俱得几时荣":可柳树和你们又能享受多久的荣华呢。
"无赖秋风斗觉寒":顽皮的秋风让人忽然觉得寒冷,
# 觉:一作送。
"万条烟草一时干":万条柳丝像野草一样一下子变得干枯。
# 草:一作罩。
"游人若要春消息":游人要是想知道春天的消息,
"直向江头腊后看":直接到江头腊月之后去看看就好。
唐代诗人
李山甫(?~?),唐代诗人。唐懿宗咸通年间,累举进士不第。僖宗中和三年前后,入藩镇魏博节度使乐彦祯幕。僖宗文德元年,魏博军乱,乐彦祯父子败亡,李山甫不知所终。李山甫的诗歌间有议论、美刺兼得。其诗语言通俗,自然流畅,颇受白居易、贾岛诗风影响,亦掺杂佛教因果报应思想。《全唐诗》小传亦称赞李山甫“文笔雄健,名著一方”。代表作品有《寓怀》《赴举别所知》《寒食二首》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组诗,也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中借不同时节的柳树,如腊后抽条、春残青阴、秋来枯干等景象,既写柳之形态,又暗喻人世境遇,像弱柳遭风露欺凌、柳立客亭迎送行人。表达了诗人对柳树境遇的同情,以及对时光易逝、人情世态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起兴:以“弱带低垂可自由”起兴,将柳枝比作低垂的弱带,先写出柳枝看似可自由生长的姿态。后接“金风不解相抬举,露压烟欺直到秋”,写秋风不懂得护佑柳枝,露水和烟雾一直欺压它到秋天,借起兴引出柳树秋日遭摧残的境遇,让柳树的困境更易被感知。对比:以“终日堂前学画眉”与“试看三月春残后”形成对比。“终日堂前学画眉”写人在堂前整日学画眉,追求容颜之美;“试看三月春残后,门外青阴是阿谁”则写春日过后,曾美的事物不再,以此时的景象与此前学画眉的情景对比,暗喻青春易逝、容颜易老。
3. 分段赏析
其一“灞岸江头腊雪消,东风偷软入纤条。春来不忍登楼望,万架金丝著地娇。”首句写灞岸江头的腊雪消融,点明时节变化;次句“东风偷软入纤条”,以“偷软”二字写出东风悄悄使柳条变得柔软,生动别致;后两句说春天到来时不忍登楼远望,只因那万条如金丝般的柳丝垂地,娇美动人,既写柳的姿态,又含对春柳的怜爱。其二“受尽风霜得到春,一条条是逐年新。寻常送别无余事,争忍攀将过与人。”前两句写柳树历经风霜终于迎来春天,枝条一年年焕新,暗含对柳树坚韧的赞许;后两句联系送别习俗,说平常送别本无他事,却怎忍心攀折柳枝送给他人,将折柳送别中的不舍之情道出,真挚自然。其三“长恨阳和也世情,把香和艳与红英。家家只是栽桃李,独自无根到处生。”“阳和”指春光,诗人怨春光也如世态般偏爱红英,将香艳都给了桃李;后两句说家家户户只栽种桃李,唯有柳树无根,随地生长,借柳树的境遇抒发对其不受重视、漂泊无依的感慨。其四“只为遮楼又拂桥,被人摧折好枝条。假饶张绪如今在,须把风流暗里销。”前两句写柳树只因遮护楼阁、拂拭桥梁,便常被人摧折好枝,道出柳树的无辜与不幸;后两句提及张绪,他以风流著称,若如今还在,见此情景,其风流气度怕也会暗暗消减,借典故衬出折柳之举的可叹。其五“弱带低垂可自由,傍他门户倚他楼。金风不解相抬举,露压烟欺直到秋。”首句写柳丝如弱带低垂,看似自由,实则“傍他门户倚他楼”,道出其依附他物的处境;后两句说秋风不懂得抬举,任露水压迫、烟雾欺凌柳树,直到秋天,写出柳树在秋日里的艰难,暗含对其命运的同情。其六“终日堂前学画眉,几人曾道胜花枝。试看三月春残后,门外青阴是阿谁。”前两句以“学画眉”喻柳的姿态,说它终日在堂前如女子画眉般柔美,却少有人说它胜过花枝;后两句反问,到三月春尽之后,门外的绿荫是谁带来的呢,暗赞柳树在春残后仍有绿荫可赏的价值。其七“也曾飞絮谢家庭,从此风流别有名。不是向人无用处,一枝愁杀别离情。”首句化用谢道韫咏絮典故,说柳也曾在谢家庭院飞絮,由此得享风流之名;后两句说并非对人无用,一枝柳条便能勾起浓浓的别离愁绪,点出柳与离别之情的紧密关联。其八“从来只是爱花人,杨柳何曾占得春。多向客亭门外立,与他迎送往来尘。”前两句说人们向来只爱赏花,杨柳从未占据春光的青睐;后两句写杨柳多立在客亭门外,为往来行人迎来送往,沾染风尘,突出柳树默默服务、不被珍视的境遇,暗含不平。其九“强扶柔态酒难醒,殢著春风别有情。公子王孙且相伴,与君俱得几时荣。”前两句写柳树勉强支撑柔态,如醉后难醒,眷恋春风,别有一番情意;后两句说公子王孙暂且与柳相伴,但柳树与他们又能荣耀几时呢,借柳的荣枯暗喻世事无常,荣华难久。其十“无赖秋风斗觉寒,万条烟草一时干。游人若要春消息,直向江头腊后看。”首句写秋风无赖,让人顿觉寒冷;次句“万条烟草一时干”,写万条柳丝如草般一下子干枯,尽显秋柳的萧瑟;后两句说游人若想知晓春的消息,只需在腊月之后到江头看看,暗示柳树历经寒冬仍会迎来春天,给人以希望。
上一篇:唐·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冲淡》
下一篇:唐·胡曾《咏史诗·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