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春高阁拟瀛洲":临春阁高耸如海上瀛洲仙境,
"贪宠张妃作胜游":陈后主贪宠张贵妃在此纵情胜游。
# 作:一作事。
"更把江山为己有":他以为能将江山永远据为己有,
"岂知台榭是身雠":却不知华美台榭竟成致命仇雠。
"金城暗逐歌声碎":歌声靡靡中金城般的宫墙暗毁,
"钱瓮潜随舞势休":舞姿翩翩中铁瓮似的城池潜休。
"谁识古宫堪恨处":谁能理解古宫最令人悲恨之处,
"井桐吟雨不胜秋":井边梧桐在秋雨中吟泣,尽是衰秋。
唐代诗人
秦韬玉(?~?),唐代诗人。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中和间从僖宗至蜀,赐进士出身,后依附宦官,官工部侍郎。秦韬玉少有辞藻,擅长歌吟,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谓其“恬和浏亮”,尤长于七律。其诗构思奇巧,语言清雅,意境浑然,多有佳句,艺术成就很高。代表作品有《织锦妇》《贵公子行》《天街》《豪家》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临春高阁拟瀛洲,贪宠张妃作胜游”点明陈后主建造临春阁仿造仙境瀛洲,携宠妃张丽华纵情游乐。“拟瀛洲”以夸张笔法凸显宫廷建筑的奢华,“贪宠”二字直指陈后主沉溺美色、荒废朝政的昏聩,为全诗奠定批判基调。颔联“便把江山为己有,岂知台榭是身雠”直斥陈后主将江山视为私产的贪婪,却不知奢华台榭实为致命隐患。“为己有”与“是身雠”形成尖锐对比,揭示其因享乐误国的悲剧根源,暗含对统治者荒淫无道的深刻警示。颈联“金城暗逐歌声碎,铁瓮潜随舞势休”“金城”“铁瓮”代指固若金汤的城池,“歌声碎”“舞势休”则写宴饮歌舞的沉溺。两句以工整对仗暗喻陈朝基业在靡靡之音中逐渐崩塌,“暗逐”“潜随”四字化静为动,细腻展现亡国危机的潜移默化。尾联“谁识古宫堪恨处,井桐吟雨不胜秋”以景语作结,写古宫中井边梧桐在秋雨中萧瑟低吟,烘托出无尽的兴衰之叹。“堪恨处”不直言具体恨事,而以凄清意境代指历史教训,含蓄深沉,余韵悠长,引发读者对奢靡亡国的深刻反思。
上一篇:唐·杜甫《遣兴五首》
下一篇:唐·白居易《燕子楼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