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用莫如龙":上天所用之物没有比龙更厉害的了,
# 天用莫如龙:《史记·平准书》:“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人用莫如龟。”
"有时系扶桑":有时龙能把太阳系住。
# 有时系扶桑:《楚辞·九叹·远游》:“维六龙于扶桑。”六龙,为日神驾车的六条龙。刘向《九叹》:“维六龙干扶桑。”《十洲记》:扶桑在碧海中,树长数千丈,一千余围,两两同根,更相依倚,故曰扶桑。《淮南子》:“日登于扶桑之上,是谓胐明。”“爱止羲和,爱息六螭,是谓悬车。”注:“六螭,即六龙也。”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
"顿辔海徒涌":一旦它停下缰绳,大海徒然涌起波涛,
# 顿辔:犹停车。曹植《与吴质书》:“思抑六龙之首,顿羲和之辔。”
"神人身更长":而神龙的身体更加修长。
# 神人:传说西北海外有人,长三千里,两脚中间相去千里,腰围一千五百里。东方朔《神异经》:西北海外有人焉,长二千里,两脚中间相去千里,腹围一千五百里。曹操乐府:“飘飖八极,与神人俱。”
"性命苟不存":如果性命都不能保全,
# 性命苟不存:《东观汉记》:仲长统曰:“永保性命之期。”陶诗:“知音苟不存。”
"英雄徒自强":就算是英雄也只是白白逞强。
"吞声勿复道":还是忍气吞声别再说了吧,
# 吞声勿复道:后汉张矣书:“匈奴若非其罪,何肯吞声。”《恨赋》:“莫不饮恨而吞声。”
"真宰意茫茫":那造物之主的心意实在让人难以捉摸。
# 真宰:天地间最高的主宰,即上帝。《老子》:“真宰足以制万物。”《庄子》:“若有真宰存焉,而不得其朕也。”陆机《叹逝赋》:“何是天之茫茫。
"地用莫如马":大地所用之物没有比马更合适的了,
"无良复谁记":如果没有良马又有谁值得铭记呢。
# 无良:无优良的性能。
"此日千里鸣":良马在这天能发出千里奔驰的嘶鸣,
"追风可君意":它能追逐狂风正合君主心意。
# 可君意:合君意。
"君看渥洼种":您看那渥洼水畔所产的宝马良驹,
"态与驽骀异":它们的姿态和劣马截然不同。
"不杂蹄啮间":宝马不与那些爱踢咬的劣马混杂在一起,
# 蹄啮间:只知互相踢咬的马群。,杂:全诗校:“一作在。”
"逍遥有能事":它自由自在地施展着卓越的本领。
# 逍遥:从容貌。
"陶潜避俗翁":陶潜是个躲避世俗的老翁,
# 陶潜:《晋书》:陶潜,字元亮,博学善属文,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以亲老家贫,为镇军建威参军事,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种秫谷,妻子固请,五十亩种秔。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耶。”义熙三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辞》。
"未必能达道":未必就能真正通达人生至道。
# 未必能达道:《墨子》:“未必达吾道。”
"观其著诗集":看看他所写的诗集,
"颇亦恨枯槁":也颇为遗憾生活的清苦潦倒。
# 枯槁:贫困憔悴。陶渊明《饮酒诗》:“颜渊故为仁,长饥至于老。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达生岂是足":仅仅做到旷达地对待人生难道就足够了吗,
# 达生:通达人生,不受世务牵累。《庄子》:“达生之情者傀。”注:“傀,大也。”谢灵运诗:“万事难并欢,达生幸可托。”
"默识盖不早":他默默领悟大概还是不够早。
# 默识:暗记不忘。《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孔融《荐祢衡表》:“弘羊潜计,安世默识。”
"有子贤与愚":不管儿子是贤能还是愚笨,
"何其挂怀抱":为什么要那么牵挂在心上呢。
# 何其挂怀抱:陶有《责子》诗:“白发垂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又《命子》诗云:“夙兴夜寐,愿尔斯才。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贺公雅吴语":贺知章说着纯正的吴地口音,
# 贺公:贺知章。《旧唐书》:贺知章为礼部侍郎,取舍非允,门荫子弟,喧诉盈庭。于是以梯登墙,首出决事,时人咸嗤之。晚年尤加纵诞,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天室三载,因病恍榴,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仍舍本乡宅为观。上许之。《世说》:刘真长见王丞相,出,人问云何,答曰:“未见他异,唯闻作吴语耳。”
"在位常清狂":在官位上常常表现出旷达不羁、佯狂的样子。
# 清狂:放逸不羁。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书·昌邑王贺传》:“贺清狂不慧。”左思《魏都赋》:“仆党清狂。”,在位:居官任职。
"上疏乞骸骨":他呈上奏章请求告老还乡,
# 乞骸骨:官员年老自请辞职还乡。《史记》:范增愿请骸骨归。,疏:奏章。
"黄冠归故乡":头戴道士的黄冠回到了故乡。
# 黄冠:道士之冠。《记·郊特牲》:野夫黄冠。刘删诗:“名山本郁盘,道士贵黄冠。”吴注:隋李播仕隋,弃官为道士,号黄冠子,即淳风之父。
"爽气不可致":那种爽朗超逸的气质如今再也见不到了,
# 爽气:性格爽朗。《世说》:王徽之以手板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耳。”
"斯人今则亡":这样的人现在已经去世了。
# 斯人:指贺知章。《论语》:“今也则亡。”
"山阴一茅宇":他在山阴的那一间茅草屋,
# 茅宇:茅屋。,山阴:县名,在今浙江绍兴市。山阴,越州也,在会稽山北,故名。
"江海日凄凉":在江海风涛中一天天地显得更加凄凉。
# 江海:山阴西有浙江,东有曹娥江,地近东海。《古今乐录》:庄周引声歌:“岩岩之石,幽而清凉。”山阴西有浙江,东有曹娥江,两江近海,随潮出入,故有江海凄凉之句。江:一作淮。
"吾怜孟浩然":我很怜惜孟浩然,
# 孟浩然: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孟浩然初名浩,后以字行。《旧书》:浩然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卒。
"裋褐即长夜":他穿着粗布短衣度过了漫长的人生。
# 裋褐:粗布短衣。《南史》:范蔚宗在狱中题扇曰:“即长夜之悠悠。”
"赋诗何必多":他写诗何必写那么多呢,
"往往凌鲍谢":他的诗作常常超越鲍照和谢灵运。
# 鲍谢:指南朝著名诗人鲍照和谢灵运。鹤注:“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乃孟诗也,公就举其诗以称之。梦弼曰:鲍谓明远,谢谓三谢,乃灵运、惠连、玄晖也。《温子升传》:王晖业尝云:“江左文人,宋有颜延之、谢灵运,梁有沈约、任昉,我子升足以凌颜、轹谢、含任、吐沈。”,凌:超越。
"清江空旧鱼":清澈的江水空自留下旧日钓鱼的痕迹,
# 空旧鱼:全诗校:“一作旧鱼美。”鱼:指鳊鱼,又名查头鳊,为汉江名产。《襄阳耆旧传》:汉水中鳊鱼甚美,即槎头鳊。孟浩然《岘潭作》诗:“试垂竹竿钓,果得查头鳊。”,清江:指汉江。
"春雨余甘蔗":春雨过后还剩下甘蔗。
# 春雨余甘蔗:王士源《浩然集序》:“灌园艺圃以全高。”张载诗:“江南郡蔗,醴液丰沛。三巴黄甘,瓜州素奈。”则襄阳旧有蔗也。
"每望东南云":每当遥望东南方向的云彩,
# 东南云:襄阳在秦州东南,故望云而托悲。
"令人几悲吒":就让人多少次悲痛叹息。
# 令人几悲吒:“抚心独悲吒。”吒,怒也。梦弼曰:“襄阳在秦州东南。公寓秦州,故望东南之云而悲诧。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天用莫如龙,有时系扶桑”两句以龙为喻,言天若有所用,莫如用龙,它有时能系住扶桑。“顿辔海徒涌,神人身更长”写龙若停驻,大海徒然翻涌,而其身形比神人更长,极言龙的神奇力量。“性命苟不存,英雄徒自强”笔锋一转,指出若性命不存,英雄空自逞强,强调生存是根本。“吞声勿复道,真宰意茫茫”则表达欲言又止,感慨上天之意难以捉摸,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与迷茫。第二首:“地用莫如马,无良复谁记”称地若有所用,莫如用马,若无良马,谁还会记起地之功用。“此日千里鸣,追风可君意”描绘良马今日千里长鸣,能追风逐电,合君主心意,凸显良马的卓越才能。“君看渥洼种,态与驽骀异”以渥洼所产良马为例,说明其姿态与劣马不同,突出良马的独特。“不杂蹄啮间,逍遥有能事”写良马不与劣马混于踢咬争斗之中,自在逍遥且有大本事,赞扬良马的超然与能力。第三首:“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认为陶潜虽是避俗之人,却未必真正通达大道。“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从其诗集来看,他也对生活的清苦有所遗憾。“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指出仅达观于人生未必足够,他对人生的领悟或许不够早。“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说他对子女贤愚之事如此挂怀,可见其未能完全超脱世俗牵挂,客观评价了陶潜的思想局限。第四首:“贺公雅吴语,在位常清狂”点明贺公操着吴语,在位时常常清狂不羁,展现其独特性格。“上疏乞骸骨,黄冠归故乡”写他上疏请求退休,头戴黄冠归乡,体现其不恋官位的洒脱。“爽气不可致,斯人今则亡”感慨其豪爽气概不可复得,如今斯人已去,表达对贺公的怀念。“山阴一茅宇,江海日凄凉”以山阴的茅宇和日渐凄凉的江海之景,烘托出贺公逝去后的冷清与孤寂。第五首:“吾怜孟浩然,裋褐即长夜”表达对孟浩然的怜惜,他身着粗布短衣,长夜难捱,可见其生活贫寒。“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说其作诗不必多,却常常超越鲍照、谢灵运,高度赞扬其诗歌成就。“清江空旧鱼,春雨余甘蔗”以清江空留旧鱼、春雨中剩下甘蔗之景,暗示孟浩然已远去,只剩景物依旧。“每望东南云,令人几悲吒”言每次望见东南之云,都让人悲痛叹息,抒发对孟浩然的深切缅怀之情。
# 俱借古人以遣自己之兴,非尚论古人也。浩然之穷,公亦似之,怜孟所以自怜也。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
# 高、岑、王,孟,并驰声天宝间。孟独布衣终身,皂年谢世,乃处士之最可悲者。“清江”以下,望襄阳而感叹。“空”、“馀”二字,见物在人亡。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 诸诗皆从汉魏出,自成杜体。嗣宗《咏怀》、太冲《咏史》,延年《五君咏》,公盖兼而用之。蒋弱六云:子美本襄阳人。诸葛、庞、孟皆以襄阳,故思之也,
清清杨伦《杜诗镜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