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
chán

朝代:唐作者:戴叔伦浏览量:1
yǐn
shēn
jié
yín
fēng
yùn
gèng
cháng
xié
yáng
qiān
wàn
shù
chù
táng
láng

译文

秋蝉餐风饮露自身何等清洁,临风而鸣意韵更加深长。夕阳照射在千万棵树上,无处逃避凶恶的螳螂。

逐句剖析

"饮露身何洁":秋蝉餐风饮露自身何等清洁,

# 饮露身何洁:古人以为蝉靠餐风饮露维持生命,故借喻高洁之士,其实是误解。

"吟风韵更长":临风而鸣意韵更加深长。

# 吟风:即成语“吟风弄月”。

"斜阳千万树":夕阳照射在千万棵树上,

"无处避螳螂":无处逃避凶恶的螳螂。

# 避螳螂:典出《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一说由丁鹤年所作。诗人借蝉自喻,以“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开篇,赞颂蝉饮露不食、临风长吟的高洁品性,暗喻自身清廉自守、不染污浊的志向。后两句“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笔锋陡转,通过“螳螂捕蝉”的典故,揭示即便高洁如蝉亦难逃螳螂捕杀的命运,隐喻世间险恶难以预判,暗含对宦海浮沉、人心叵测的无奈与警醒。全诗语言质朴却意蕴深长,以自然意象映射人生哲思,形成清雅与险恶的强烈对比,展现了戴叔伦对高洁品格的坚守与对现实困境的深刻体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字次公;一说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戴叔伦师从萧颖士,以文辞著称,作诗擅长五言律、绝。其五律长于言情,佳作颇多。《除夜宿石头驿》“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一联,被胡应麟《诗薮》许为“客中除夜之绝唱”。诗虽“体格不越中格”(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尚未臻大家之境,但在盛唐向中唐的转折演变之际颇有意义。代表作品有《江乡逢故人偶集》《关山月》《女耕田行》等。著有《戴叔伦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夏日,时值戴叔伦因仕途沉浮,遇“奸叟”诬谤,有感而生,在抚州辨对后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本诗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诗歌以蝉为吟咏对象,表面描绘蝉的生存状态,实则借物喻人,暗含对高洁品格的赞颂与对现实险恶的批判。

2. 写作手法

拟人:“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把蝉拟人化,来写蝉饮露吟风,描写它的高洁幽雅。化用:后两句“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化用“螳螂捕蝉”的典故,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转化为对世道险恶的隐喻。螳螂象征暗处的权奸或不可预知的灾祸,蝉的“无处避”则暗示高洁者即便谨慎自律,仍难逃现实的倾轧。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以拟人的手法,写出蝉饮露、吟风的习性,突出其高洁品性与超凡风韵,强化“清廉自守”的意象。后两句“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诗人通过描写避免螳螂侵害而到处躲藏的蝉,它虽然面对的是斜阳里千千万万株绿树,但是却没有一处是它可以安全栖身的地方。通过这个生动的意象的隐喻,象征权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到处存在的弱肉强食的现象。这后两句诗的意思也有所本,不完全是诗人的独创,但他对典故的化用,却无疑是别出心裁的艺术再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别州民》

下一篇:唐·张仲素《秋闺思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