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ìng
shǐ
guǎn

朝代:明作者:朱瞻基浏览量:3
tiān
mìng
gōng
wàn
fāng
dān
xīn
qiè
qiè
táng
tuì
退
cháo
shǐ
guǎn
xún
chù
huí
shì
wén
xīng
làn
yǒu
guāng

译文

上天赋予我使命,让我亲身治理天下四方,我怀着赤诚之心,深切向往尧舜时代的盛世理想。退朝后到史馆向大臣们咨询治国之道,回头望去,只见史馆中灯火通明,文采璀璨如星光闪耀。

逐句剖析

"天命余躬抚万方":上天赋予我使命,让我亲身治理天下四方,

"丹心切切慕虞唐":我怀着赤诚之心,深切向往尧舜时代的盛世理想。

"退朝史馆咨询处":退朝后到史馆向大臣们咨询治国之道,

"回视文星烂有光":回头望去,只见史馆中灯火通明,文采璀璨如星光闪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幸史馆》是明宣宗朱瞻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通过“天命余躬抚万方”的起笔,结合“退朝史馆咨询处”等具体场景的描绘,生动展现了明代帝王勤于政务、重视文教的形象。诗中“丹心切切慕虞唐”等诗句,既表达了君主对上古圣君治国理念的追慕,又暗含以史为鉴的政治追求;而“文星烂有光”的意象,则巧妙传递出对文化典籍与人才建设的重视。全诗语言庄重典雅,体现了明代台阁体诗歌注重形式规范与思想内涵相统一的艺术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朝第五位皇帝

朱瞻基(1398~1435),即明宣宗。明代皇帝。永乐九年立为皇太孙,数从成祖北巡、征讨。仁宗即位,立为皇太子。洪熙元年即皇帝位,年号宣德。他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继续实行仁宗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史称“仁宣之治”。卒葬于景陵,庙号宣宗,谥“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朱瞻基擅长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等绘画,书法遒劲圆熟。其作品风格雅致,诗文创作丰富。主要作品有《乐静诗》《武侯高卧图》《雪意歌》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时期。朱瞻基在位期间开创“仁宣之治”,尤为重视文教事业与典籍编纂工作。虽然该诗具体创作时间并无明确记载,但内容反映的是帝王亲临史馆查阅典籍、考察历史的场景。诗中以“虞唐”指代上古尧舜盛世,借此表达作者借鉴历史经验、推行清明政治的治国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幸史馆》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史抒怀诗,描绘了帝王在史馆勤政咨询、文臣汇聚的景象,体现了君主以史为鉴、重视人才的治国理念,表达了对尧舜盛世的向往与追求清明政治的理想。

2. 写作手法

用典:“丹心切切慕虞唐”一句巧用典故,“虞唐”即上古时期的虞舜和唐尧,是儒家典籍中推崇的贤明君主,诗人以“切切慕虞唐”表达自己作为君主,深切向往尧、舜那样的治世,希望效仿先贤推行仁政、治理天下,既体现了对传统圣王之道的尊崇,也暗含了自身的政治理想。

3. 分段赏析

首句“天命余躬抚万方”彰显帝王身份,以“余躬”这一谦称强化君主自省意识;“抚万方”则点明统治范围之广,暗含“天下共主”的责任意识。次句“丹心切切慕虞唐”“丹心切切”以赤诚之心为纽带,连接起对“虞唐”(尧舜盛世)的政治向往。“慕虞唐”援引典故,寄托了效法尧舜盛世的治国理想。后两句转入对史馆实景的描绘,“退朝史馆咨询处”描绘皇帝退朝后前往史馆与大臣探讨政事的场景,“咨询处”暗含重视历史经验、以史为鉴的治国策略。“回视文星烂有光”则以“文星”比喻文臣的才华汇聚,“烂有光”形容史馆内思想激荡、文采斐然的景象。此段通过“行动—景象”的呼应,既呈现勤政爱民的君主形象,又勾勒出文化昌盛、君臣共治的盛世图景。“文星”一词兼具双关之妙:既指天文学中的文曲星,又暗喻聚集于馆阁的学士群体,借此展现君主对人才的高度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戴良《筑新居》

下一篇:明·吴俨《齿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