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云如墨黯江树":浓重的乌云像墨一样使江边树木昏暗,
"九疑山迷天色暮":九疑山被遮蔽,天色已晚。
"苍松岩下客维舟":苍松树下有客人泊船,
"鱼龙鼓舞飞烟雾":鱼龙舞动,烟雾飞扬。
"但见长空风雨来":只看见天空中风雨袭来,
"势与云梦相周回":气势与云梦泽相连盘旋。
"三湘淋漓泻银竹":三湘大地雨水如银竹般倾泻,
"七泽汹涌翻春雷":七泽一带波涛汹涌如春雷翻滚。
"长江横绝巴陵北":长江横亘在巴陵以北,
"一水悠悠漾空碧":一条江水悠悠荡漾着清澈的碧色。
"洪涛巨涨顷刻中":巨大的波涛瞬间上涨,
"虹桥隐隐无人迹":虹桥隐约可见,空无一人。
"前溪遥见野人家":前面溪边远远看见乡村人家,
"槿篱茅屋半欹斜":槿篱和茅屋大半倾斜。
"高楼谁得江湖趣":高楼上谁能领略江湖的意趣,
"坐听潇潇对烛花":坐着听雨声潇潇,对着烛花。
"隔浦钟声来远寺":隔着水浦,远处寺庙的钟声传来,
"晓色苍凉喜开霁":黎明天色苍凉,喜悦于雨过天晴。
"青天万里白云收":万里晴空,白云消散,
"满目湘山翠欲流":满眼的湘山翠绿得像要流淌。
明朝第五位皇帝
朱瞻基(1398~1435),即明宣宗。明代皇帝。永乐九年立为皇太孙,数从成祖北巡、征讨。仁宗即位,立为皇太子。洪熙元年即皇帝位,年号宣德。他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继续实行仁宗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史称“仁宣之治”。卒葬于景陵,庙号宣宗,谥“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朱瞻基擅长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等绘画,书法遒劲圆熟。其作品风格雅致,诗文创作丰富。主要作品有《乐静诗》《武侯高卧图》《雪意歌》等。
1. 分段赏析
“浓云如墨黯江树,九疑山迷天色暮”:开篇描绘傍晚景象,浓重的乌云像墨一样昏暗,江边的树木也显得黯淡,九疑山被云雾笼罩,天色渐晚。“如墨”的比喻写出云的厚重,“迷”字点出山被遮蔽的状态,营造出雨夜来临前的压抑氛围,为下文写雨做铺垫。“苍松岩下客维舟,鱼龙鼓舞飞烟雾”:写岩石下的苍松旁,有客人泊船停靠,水中的鱼龙仿佛在欢快舞动,烟雾缭绕飞扬。前句静写泊船场景,后句动写鱼龙与烟雾,动静结合,既显雨夜的静谧一角,又含风雨欲来的灵动,画面丰富。“但见长空风雨来,势与云梦相周回”:描绘风雨从天空袭来的景象,那气势仿佛与广阔的云梦泽相连,盘旋往复。“但见”突出风雨来得突然,“相周回”的夸张写法,展现出风雨范围之广、声势之大,让人感受到自然力量的磅礴。“三湘淋漓泻银竹,七泽汹涌翻春雷”:写三湘大地雨水如银色的竹子般倾泻而下,七泽一带波涛汹涌,雷声像春雷般翻滚。“泻银竹”的比喻生动写出雨势之猛,“翻春雷”夸张表现雷声之烈,尽显雨中的壮阔景象。“长江横绝巴陵北,一水悠悠漾空碧”:视角转向长江,长江横亘在巴陵之北,雨后的江水悠悠流淌,荡漾着清澈的碧色。前句写长江的雄伟,后句描江水的静谧,对比中展现雨停后江面的开阔与清幽,氛围由壮阔转为宁静。“洪涛巨涨顷刻中,虹桥隐隐无人迹”:写洪水在短时间内大涨,隐约可见的虹桥上空无一人。“顷刻中”突出水涨之快,“无人迹”显雨夜的寂寥,从侧面烘托出风雨的猛烈和环境的冷清。“前溪遥见野人家,槿篱茅屋半欹斜”:远处溪边可见乡村人家,用槿树做的篱笆和茅屋大半倾斜。“遥见”写出距离之远,“半欹斜”细节描绘出茅屋在风雨后的状态,充满乡村气息,让画面多了生活实感。“高楼谁得江湖趣,坐听潇潇对烛花”:试问在高楼上,谁能领略这江湖雨夜的意趣,大概是那坐着听雨声潇潇、对着烛花的人吧。以设问引出对雨夜情趣的感悟,“坐听潇潇”“对烛花”勾勒出悠然场景,体现出对雨夜之趣的欣赏。“隔浦钟声来远寺,晓色苍凉喜开霁”:隔着水浦,远处寺庙的钟声传来,黎明时分天色苍凉,令人欣喜的是雨过天晴。钟声带来悠远之感,“喜开霁”直抒胸臆,写出雨停后的喜悦,情感由静转为明快。“青天万里白云收,满目湘山翠欲流”:结尾写万里晴空,白云消散,满眼的湘山翠绿得仿佛要流淌下来。“青天万里”“翠欲流”描绘出雨后的清新明艳,与前文的雨夜景象形成对比,尽显雨霁后的生机与美好。
上一篇:明·曾棨《新馆内直》
下一篇:明·陈价夫《宿海边山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