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朝代:明作者:宋濂浏览量:3
lóng
zhì
yún
xiāng
qīng
huáng
liǔ
liáng
cuì
cuì
mán
ruǎn
fēng
hén
bái
yàn
chāi
fēn
liǎng
chì
táo
huā
yuè
xià
cǎi
luán
mén
yào
mián
cháng
suǒ
chūn
fāng
hún
xíng
biàn
qín
chuān
dào
bǎi
táng
kōng
rén
gēng
shēn
nài
shān
guǎn
tiáo
zuò
xīn
tiān
hǎi
fēng
tāo
shōu
lóng
tóu
jiāng
chūn
绿
shàng
yuán
jǐn
shū
shǒu
gōng
shuí
wèn
西
gàn
jiē
dàn
zhòng
xiāng
chǎn
chū
qīng
qīng
lián
zhī

译文

云气如神龙盘滞,春雨带着香气且柔腻,柳树枝条上初绽的嫩黄,在微风中摇曳,带来清爽的凉意。柔软的丝线也系不住那轻柔的风的踪迹,头上白玉制成的燕形发钗,展开如同燕子的两个翅膀。在桃花盛开的月光之下,来到那名为采鸾的门庭前,门锁好似也无法入眠,长久地锁住了这春色。那美好的魂魄走遍了秦川的道路,可百子堂里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夜深了,实在无法忍受山中乌鸦的啼哭声,于是按捺着管乐器、调试着弦乐器,创作新的乐曲。天空与大海间的风涛在夜里也不停歇,那如同龙头般的事物吐出浆液,仿佛要割破这春天的一片碧绿。上元节的时候没有寄来饱含深情的书信,那守宫砂又有谁还会过问它在巴西之地的情形呢。在那青紫色的台阶旁只是种下了相思子,没想到却生长出了青青的连理枝。

逐句剖析

"女龙滞云香雨腻":云气如神龙盘滞,春雨带着香气且柔腻,

"轻黄惹柳凉脆脆":柳树枝条上初绽的嫩黄,在微风中摇曳,带来清爽的凉意。

"蛮丝不系软风痕":柔软的丝线也系不住那轻柔的风的踪迹,

"白玉燕钗分两翅":头上白玉制成的燕形发钗,展开如同燕子的两个翅膀。

"桃花月下采鸾门":在桃花盛开的月光之下,来到那名为采鸾的门庭前,

"鱼钥不眠长锁春":门锁好似也无法入眠,长久地锁住了这春色。

"芳魂行遍秦川道":那美好的魂魄走遍了秦川的道路,

"百子堂空无一人":可百子堂里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

"更深不耐山乌哭":夜深了,实在无法忍受山中乌鸦的啼哭声,

"擪管调丝作新曲":于是按捺着管乐器、调试着弦乐器,创作新的乐曲。

# 擪:一作擫。

"天海风涛夜不收":天空与大海间的风涛在夜里也不停歇,

"龙头吐浆割春绿":那如同龙头般的事物吐出浆液,仿佛要割破这春天的一片碧绿。

"上元不寄锦字书":上元节的时候没有寄来饱含深情的书信,

"守宫谁复问巴西":那守宫砂又有谁还会过问它在巴西之地的情形呢。

"绀阶但种相思子":在那青紫色的台阶旁只是种下了相思子,

"产出青青连理枝":没想到却生长出了青青的连理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夜辞》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诗作。此诗开篇描绘春夜的云、雨、柳等景象,营造出柔美、灵动的氛围;接着以桃花月下的采鸾门、空荡的百子堂,渲染空灵、孤寂之感;随后通过诗人在夜深时因山乌哭声而创作新曲,以及对天海风涛、龙头吐浆等奇幻想象,增添诗歌的奇幻色彩;最后由上元未收到书信、无人过问守宫砂,到在台阶旁种相思子长出连理枝,抒发了诗人的孤寂、哀怨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全诗以丰富的意象、奇幻的想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出一个充满诗意与梦幻的春夜世界,体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宋濂(1310~1381),明代文学家。字景濂,号潜溪,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金华)。元末顺帝曾召为翰林院编修,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朱元璋时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他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朝廷礼乐典章多出其手。其文宗《六经》及《史》《汉》,雍容大度,辞采富赡。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著有《龙门子》《浦阳人物记》《洪武圣政记》《周礼集说》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四句:“女龙滞云香雨腻,轻黄惹柳凉脆脆”,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春夜的独特景象,云如女龙停滞,雨带香气且柔腻,嫩黄的柳芽在风中摇曳,给人以清新凉爽之感,调动了多种感官,为全诗奠定了柔美的基调。“蛮丝不系软风痕,白玉燕钗分两翅”,进一步渲染春夜的轻柔氛围,柔软的丝线系不住微风,燕钗的造型也增添了一种灵动之美,暗示了春夜的自由与灵动。中间四句:“桃花月下采鸾门,鱼钥不眠长锁春”,将场景聚焦在桃花月下的采鸾门,“鱼钥不眠”运用拟人手法,仿佛门锁也因春景而无眠,长久地锁住春色,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芳魂行遍秦川道,百子堂空无一人”,“芳魂”的出现使诗歌带上了一丝奇幻色彩,它行遍秦川道,而百子堂却空无一人,形成了一种空灵、孤寂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惆怅。后八句:“更深不耐山乌哭,擫管调丝作新曲”,夜深人静,山乌的哭声让人不耐,于是诗人通过吹奏乐器来创作新曲,以排解内心的情绪,这里的“山乌哭”也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氛围。“天海风涛夜不收,龙头吐浆割春绿”,诗人的想象更加奇幻,将思绪延伸到天地之间,夜上海风涛不止,“龙头吐浆割春绿”的奇特意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也暗示了某种力量对美好春天的破坏或干扰。“上元不寄锦字书,守宫谁复问巴西”,从奇幻的想象回到现实,上元节没有收到书信,守宫砂也无人过问,流露出一种被冷落、被遗忘的哀怨之情。“绀阶但种相思子,产出青青连理枝”,在青紫色的台阶旁种下相思子,却长出连理枝,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期盼,即使在孤独寂寞中,依然心怀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王稚登《黄浦夜泊》

下一篇:明·郑善夫《南望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