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英匣中剑":剑光如英华在匣中闪耀,
"三尺秋水明":剑身三尺长,亮得如同秋日里的清水。
"上有七星文":剑身刻有北斗七星纹路,
"时作龙夜鸣":每到夜晚,它就会发出好似龙吟般的声响。
"铸此双雌雄":双剑合铸成雌雄一对,
"云是欧冶生":相传出自欧冶子的神工。
"鹈膏久不施":好久没拿鹈膏来保养擦拭了,
"绣涩玄痂成":如今剑身生了锈,结出了一层黑黑的硬痂。
"愿借赤凤雏":真盼着能借来赤色凤凰的幼鸟,
"衔上白玉京":将此剑衔往天帝居住的玉京宫。
"为国斩佞臣":若能斩杀朝中奸邪之臣,
"坐见泰阶平":让国家太平,百姓安乐。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宋濂(1310~1381),明代文学家。字景濂,号潜溪,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金华)。元末顺帝曾召为翰林院编修,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朱元璋时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他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朝廷礼乐典章多出其手。其文宗《六经》及《史》《汉》,雍容大度,辞采富赡。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著有《龙门子》《浦阳人物记》《洪武圣政记》《周礼集说》等。
1. 分段赏析
“英英匣中剑,三尺秋水明”两句描写宝剑的外在形态。“英英”生动展现宝剑的光彩夺目,“三尺秋水明”以秋水比喻剑身的明亮澄澈,将宝剑的光泽感形象呈现,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宝剑的精美与不凡。“上有七星文,时作龙夜鸣”进一步刻画宝剑的神秘与灵异。“七星文”赋予宝剑神秘的文化符号,增添其历史厚重感与独特魅力;“时作龙夜鸣”运用拟人和想象,将宝剑赋予龙的灵性,仿佛宝剑有生命般,在夜晚发出如龙鸣般的声响,营造出奇幻且震撼的氛围。“铸此双雌雄,云是欧冶生”交代宝剑的铸造者与来历。传说欧冶生是铸剑大师,说此剑由他所铸,提升了宝剑的身价与传奇色彩;“双雌雄”点明宝剑成双的特质,暗示宝剑的珍贵,也为诗歌增添一丝浪漫神秘的气息。“鹈膏久不施,绣涩玄痂成”描述宝剑如今的状况。古时常用鹈膏保养刀剑,“鹈膏久不施”说明宝剑长期未得到保养,“绣涩玄痂成”细致描绘出宝剑因长久闲置而生锈、表面形成黑色硬壳的模样,与前文宝剑的光彩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其落寞境遇。“愿借赤凤雏,衔上白玉京”抒发诗人的愿望。诗人希望借助赤色凤凰,将宝剑带到京城。“赤凤雏”充满神话色彩,象征着一种超凡的力量与途径;“白玉京”代指京城,此句为下文表达用剑为国效力做铺垫,展现诗人的想法。“为国斩佞臣,坐见泰阶平”直抒胸臆,点明主旨。诗人直言要用宝剑为国家斩杀奸佞之臣,“泰阶平”是古代星象学说中天下太平的象征,诗人期望通过斩杀佞臣实现天下太平,充分表达了诗人渴望为国除奸、建立太平盛世的宏伟抱负与爱国情怀。
上一篇:明·赵今燕《续首句成韵(二首)》
下一篇:明·姚旅《夕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