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来虎豆又生牙":离别后虎豆又抽新芽,
"尚在扬州卖酒家":依然在扬州的酒肆里谋生。
"醉后清狂应不减":醉后那份疏狂性情应当未改,
"起拈花弹打鸣鸦":起身拈花作弹击打聒噪的乌鸦。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宋濂(1310~1381),明代文学家。字景濂,号潜溪,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金华)。元末顺帝曾召为翰林院编修,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朱元璋时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他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朝廷礼乐典章多出其手。其文宗《六经》及《史》《汉》,雍容大度,辞采富赡。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著有《龙门子》《浦阳人物记》《洪武圣政记》《周礼集说》等。
1. 分段赏析
“别来虎豆又生牙”:首句以“虎豆生牙”这一植物意象起兴,借豆类重生暗喻离别时间之久,既暗示友人漂泊之久,亦隐含诗人对重逢无期的怅惘,物候变迁中渗透时光流逝的无奈。“尚在扬州卖酒家”:次句直写友人现状,“尚在”二字强化漂泊未定的现实,“扬州卖酒”以具体场景定格友人困顿境遇,市井烟火与文人雅志的落差中流露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与身世自伤。“醉后清狂应不减”:第三句转写友人醉态,“清狂”二字既指疏放不羁的性情,亦暗含对世俗的疏离,诗人以“应不减”的揣度语气,既赞友人风骨未改,又透出对其境遇的深切共情。“起拈花弹打鸣鸦”:末句以动作细节收束,拈花本为雅事,却用于“弹鸦”,雅俗反差间既显狂态,又以“鸣鸦”的聒噪暗喻世事纷扰,诗人借友人醉后消遣之举,含蓄传达对知音难觅、孤寂难遣的深沉喟叹。
上一篇:明·林鸿《投赠张红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