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iàn
zhōu
xiàng
gōng
miǎn
rén
chūn

朝代:唐作者:戴叔伦浏览量:1
nián
lái
chūn
guāng
hǎo
jīn
chūn
guāng
hǎo
gèng
xīn
xiàn
cài
gēng
lián
yìng
jié
biàn
chuán
jīn
shèng
féng
rén
yān
tiān
liǔ
kàn
yóu
qiǎn
niǎo
méi
huā
luò
pín
dōng
shí
wén
fān
lìng
zhě
shèng
chūn

译文

近年来每日都是明媚春光,今日的春色更显清新可人。我独自献上应节的菜羹以表珍视,将金箔剪成的彩花分赠众人共享喜悦。薄雾中柳色朦胧浅淡,鸟儿踏落梅花,花瓣纷飞如雨。东阁中传来一曲美妙乐音,引得众人应和,仿佛连春风都被这春意感染。

逐句剖析

"年来日日春光好":近年来每日都是明媚春光,

"今日春光好更新":今日的春色更显清新可人。

"独献菜羹怜应节":我独自献上应节的菜羹以表珍视,

"遍传金胜喜逢人":将金箔剪成的彩花分赠众人共享喜悦。

# 胜:古代饰物。

"烟添柳色看犹浅":薄雾中柳色朦胧浅淡,

"鸟踏梅花落已频":鸟儿踏落梅花,花瓣纷飞如雨。

"东閤此时闻一曲":东阁中传来一曲美妙乐音,

# 閤:同“阁”。

"翻令和者不胜春":引得众人应和,仿佛连春风都被这春意感染。

# 翻: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汴州李相公勉人日喜春》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人日(正月初七)的春日美景和节日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首联诗人开篇便点明春日的美好,今日的春光更是焕然一新,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描绘了人日的习俗,人们互赠礼物,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颈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柳色尚浅,梅花已落,春意渐浓。尾联以音乐为引,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这首诗语言清新明快,意境优美,诗中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有对节日习俗的细腻描写,使诗歌充满了生活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字次公;一说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戴叔伦师从萧颖士,以文辞著称,作诗擅长五言律、绝。其五律长于言情,佳作颇多。《除夜宿石头驿》“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一联,被胡应麟《诗薮》许为“客中除夜之绝唱”。诗虽“体格不越中格”(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尚未臻大家之境,但在盛唐向中唐的转折演变之际颇有意义。代表作品有《江乡逢故人偶集》《关山月》《女耕田行》等。著有《戴叔伦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年来日日春光好,今日春光好更新。”开篇点题,诗人以“年来日日春光好”起兴,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接着用“今日春光好更新”进一步强调了人日这一天春光的特别美好,为全诗奠定了喜悦的基调。颔联:“独献菜羹怜应节,遍传金胜喜逢人。”这两句诗中“独献菜羹”描绘了诗人独自为节日准备菜羹的情景,体现了对节日的重视和对传统习俗的尊重。“遍传金胜”则展现了人们互相赠送金胜(一种饰品)的热闹场景,传达出节日的喜庆氛围。颈联:“烟添柳色看犹浅,鸟踏梅花落已频。”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进一步描绘了春日的景色。“烟添柳色”写出了柳树在烟雾中若隐若现的朦胧美,“鸟踏梅花落已频”则生动地描绘了鸟儿踏过梅花枝头,花瓣纷纷落下的画面,富有动感。尾联:“东閤此时闻一曲,翻令和者不胜春。”诗人以“东閤此时闻一曲”描绘了在东阁中听到的美妙乐曲,而“翻令和者不胜春”则表达了诗人听到乐曲后,内心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甚至超过了春光本身的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三借立春,恰写自己。四借人口,恰写相公。“独献”好,“喜逢”好,犹言:何意良时,成此奇遇?(前四句下)。五、六妙妙,才说柳看犹浅,早说梅落已频,此即《论语》“日月逝矣,岁不我与”之意。其所望于相公特有至亟,不止是写立春景物而已。金雍补评:一、二连用两“春”字,至末又以“春”押脚,此复章法,浅人乃更讥其字重。

明末清初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 一、连用两春字,至末又以春押脚,此复章法,浅人乃更讥其字重。

明金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寄内》

下一篇:唐·白居易《宿樟亭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