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霜南去雁":带着秋霜向南飞去的大雁,
"夜好宿汀沙":夜晚在汀洲的沙滩上栖息。
# 汀沙:沙洲。
"惊起向何处":受惊飞起后飞向哪里,
"高飞极海涯":高高飞起一直飞向海的边际。
# 海涯:海边。此处指很远的地方。
"入云声渐远":飞入云中叫声渐渐远去,
"离岳路由赊":离开山岳路途变得漫长。
# 赊:远。,由:一作犹。,岳:山岳。
"归梦当时断":回家的梦在当时被打断,
"参差欲到家":梦中已差不多快要到家。
# 参差:仿佛,近似。
晚唐诗人
许浑(788~852?),唐代诗人。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大和进士,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许浑的诗长于律体,多登临怀古之作,抚今追昔,感慨兴亡。文辞工丽,属对精切,声律谐婉。送别唱酬之作亦堪讽咏。《咸阳城东楼》一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较有名。《金陵怀古》《凌歊台》等诗为其代表作。今有《丁卯集》行世。
1. 分段赏析
首联:描绘了一幅带着秋霜的大雁在夜间向南飞行,选择在汀沙栖息的画面。“带霜南去雁”,点明季节为秋季,渲染出一种清冷的氛围,“夜好宿汀沙”为大雁的活动提供了一个静谧的场景,同时也为下文大雁受惊飞起做铺垫,诗人在这寂静的夜晚关注着大雁,暗示了自身的孤寂与思乡之情。颔联:“惊起向何处,高飞极海涯”,承接上联,写大雁突然受惊飞起,不知飞向何处,最终向遥远的海涯高飞而去。“惊起”给原本静谧的画面增添了动态感,“极海涯”则强调了大雁飞行的遥远,展现出一种漂泊无依之感,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如同大雁般在漂泊中不知归处的迷茫,强化了思乡与羁旅的情感。颈联:进一步描写大雁的飞行。随着大雁飞入云端,它的叫声渐渐远去,离山岳的路途也越来越漫长。“入云声渐远”从听觉角度,描绘出大雁逐渐远去的过程,让人感受到一种渐行渐远的孤寂;“离岳路由赊”从视觉角度,强调了大雁行程的遥远,营造出一种空旷、渺茫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尾联:诗人由闻雁联想到自己的归梦,原本在梦中快要到家,却因大雁的惊扰而突然中断。“归梦当时断”直接表达出诗人思乡之情被打断的失落,“参差欲到家”则细腻地描绘出梦到快要到家时的情景,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极度渴望,以及这种渴望落空后的无奈与惆怅,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
上一篇:唐·李白《江上望皖公山》
下一篇:唐·杜甫《悲青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