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shàng
wàng
wǎn
gōng
shā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fēng
chū
yún
xiù
hán
xiù
qīng
yàn
wǎn
gōng
shān
chán
jué
chèn
rén
yóu
cāng
jiāng
shàng
zhōng
dàn
wèi
dàn
ài
lǐng
gāo
yóu
tǎo
líng
rán
yáo
xiāng
wǎng
xīn
suì
dài
huán
dān
chéng
tóu
guī

译文

奇特的山峰,奇特的云,相映成趣,满山的秀木郁郁葱葱,秀色无边。清爽无云的皖公山,巉峻陡峭的山岭,特别中我心意。独自一人在沧江上游玩,整天都提不起兴趣。但是由于钟爱此山,如何才有求取仙法的途径?皖公山,我已经对你倾心,但是,还不是留我在这里的时候。等我丹药炼成,我将在此地归隐,陪你,永远陪你。

逐句剖析

"奇峰出奇云":奇特的山峰,奇特的云,相映成趣,

# 奇:奇特。

"秀木含秀气":满山的秀木郁郁葱葱,秀色无边。

# 秀气:秀色无边。

"清宴皖公山":清爽无云的皖公山,

# 清宴:清爽无云。

"巉绝称人意":巉峻陡峭的山岭,特别中我心意。

# 巉绝:巉峻陡峭。

"独游沧江上":独自一人在沧江上游玩,

# 独游:独自一人游玩。

"终日淡无味":整天都提不起兴趣。

# 淡无味:提不起兴趣。

"但爱兹岭高":但是由于钟爱此山,

"何由讨灵异":如何才有求取仙法的途径?

# 灵:仙法。

"默然遥相许":皖公山,我已经对你倾心,

# 遥相许:对你倾心。

"欲往心莫遂":但是,还不是留我在这里的时候。

"待吾还丹成":等我丹药炼成,

# 丹成:丹药炼成。

"投迹归此地":我将在此地归隐,陪你,永远陪你。

# 归:归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上望皖公山》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绘了皖公山奇峰秀木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皖公山的喜爱,以及对自然山水和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体现出诗人超脱尘世的志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当作于安史之乱以前,李白离开长安后曾一度迷恋于炼丹。当时他独自在江上游玩,皖公山独特的自然风光与神话传说吸引了他,加之其人生经历中的种种不如意,让他在皖公山找到了精神寄托,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怀诗。描绘了皖公山奇峰、奇云、秀木的美景,展现了诗人独游沧江的平淡心境,表达了对皖公山的钟爱以及求仙问道、归隐此地的愿望。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皖公山的景色,如“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超脱生活的渴望。直抒胸臆:“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直接表达了诗人想要归隐皖公山的愿望,情感真挚强烈。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诗人开篇就用“奇”“秀”等字,极力赞美皖公山山峰奇特、云雾缭绕、树木灵秀,以及山体的清幽险峻,充分展现出对皖公山景色的喜爱。中间四句“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叙述自己独自在江上游玩,感觉生活平淡,而皖公山的高峻引发了他对山中灵异的探寻欲望,从侧面烘托出皖公山的吸引力。后四句“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诗人与皖公山默默许下约定,表达了因丹药未炼成无法即刻前往的无奈,同时坚定了炼丹成功后归隐于此的决心,进一步凸显对皖公山的向往。

4. 作品点评

《江上望皖公山》展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艺术上,叠字的巧妙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使情感表达自然且充沛。内容上,诗人将对山水的赞美、个人的生活境遇以及精神追求融为一体,意境深远。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洒脱又富含哲思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郊《春雨后》

下一篇:唐·许浑《闻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