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

朝代:明作者:归有光浏览量:2
wàng
jiàn
shí
zhù
zhī
shì
zhāo
zhǐ
lián
xiǎn
dàng
qiáng
dàn
dàn
yuǎn
tiān
méi
huā
dài
hán
huí
zhú
shù
jiāo
fēng
chuī
niǎo
què
shēn
cāng
máng
bái
yún

译文

远远望见一根石柱矗立,就知道这里曾是寺院的旧址。昔日华美的佛寺已被战火焚毁,只留下蜿蜒曲折的土墙残垣。远处天边暮色浅淡朦胧,梅花沾带着寒冷的细雨。溪水曲折环绕竹树交错生长,风吹过惊起林间鸟雀纷飞。夕阳下暮色中的湖水愈发幽深,远处的白云与苍茫天色融为一体。

逐句剖析

"望见石柱立":远远望见一根石柱矗立,

"知是招提址":就知道这里曾是寺院的旧址。

"莲宇已燹荡":昔日华美的佛寺已被战火焚毁,

"土墙何迤逦":只留下蜿蜒曲折的土墙残垣。

"淡淡远天色":远处天边暮色浅淡朦胧,

"梅花带寒雨":梅花沾带着寒冷的细雨。

"溪回竹树交":溪水曲折环绕竹树交错生长,

"风吹鸟雀起":风吹过惊起林间鸟雀纷飞。

"日暮湖波深":夕阳下暮色中的湖水愈发幽深,

"苍茫白云里":远处的白云与苍茫天色融为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碛砂寺》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创作的五言古诗,收录于《震川集》。诗中开篇以“望见石柱立,知是招提址”点明碛砂寺遗址,借“莲宇已燹荡,土墙何迤逦”直陈南宋四大禅刹之一的碛砂寺焚毁后的残败之貌。后以“淡淡远天色,梅花带寒雨”等自然景象为衬,通过暮色、深湖、白云等意象,勾勒出遗址周遭的寂寥氛围。全诗句式古朴,格律自由,以白描手法展现历史遗迹的沧桑变迁,暗含对人文兴衰与自然永恒的深沉思考,具有含蓄悠远的艺术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散文家,唐宋派代表作家

归有光(1507~1571),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归有光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提倡唐宋散文,被称为“唐宋派”。其文上承唐宋八大家,主张属文应“出于意之所诚”,重道德与人情。他所作记叙、抒情之文尤为人推重,以朴素简洁、善于叙事著称,有“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唐时升《归公墓志铭》)之评。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寒花葬志》。著有《震川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怀古咏怀诗。全诗以残破的寺庙遗迹与苍凉的自然景象,如寒雨梅花、深暮湖波为背景,​​抒发了对历史兴衰的深沉凭吊与对佛教文化湮灭的寂寥感伤​​。

2. 写作手法

烘托:“淡淡远天色,梅花带寒雨”则巧妙运用烘托手法,将悠远淡薄的暮色与沾雨的寒梅相融合,以冷色调的视觉意象与清寒的触觉感受,层层渲染出凄清孤寂的氛围,无声地烘托出时光流逝的寂寥之感。

3. 分段赏析

“望见石柱立,知是招提址”两句是描写诗人远望碛砂寺遗址的场景。一个“望”字点明视角,诗人远远望见石柱矗立,由此判断此处是曾经的寺院所在。“知”字则将眼前残破的石柱与记忆中寺院的形象相联系,为下文对寺院衰败的描写做铺垫,也暗含今昔对比的惆怅。“莲宇已燹荡,土墙何迤逦”两句是对碛砂寺现状的直接刻画。“莲宇”代指寺院,“燹荡”直白地写出寺院已被战火焚毁,尽显沧桑破败;“土墙何迤逦”描绘仅存的土墙蜿蜒曲折,“何”字加强语气,在平淡的描述中透露出对曾经辉煌不再的惋惜与感慨,将寺院的荒废之态展露无遗。“淡淡远天色,梅花带寒雨”两句着力描绘寺院周边的自然景色。“淡淡”细腻地写出天边暮色的淡薄、朦胧,营造出清冷氛围;“梅花带寒雨”将视觉与触觉结合,雨中梅花更显孤寒。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渲染,烘托出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寂寥之感,情景交融,韵味悠长。“溪回竹树交,风吹鸟雀起”两句是对寺院周边动态景象的描写。“溪回竹树交”描绘出溪水迂回、竹树交错的自然画面,展现出环境的清幽;“风吹鸟雀起”则以一阵风过,鸟雀惊飞的动态,打破寂静,又以动衬静,进一步凸显出古寺周遭的空寂,使画面更具层次感与孤寂氛围。“日暮湖波深,苍茫白云里”两句是全诗的收尾之笔,勾勒出宏大悠远的意境。“日暮”点明时间,暮色笼罩下,“湖波深”以简单三字写出湖水的深邃浩渺;“苍茫白云里”将视野拉远,天地间白云苍茫,与暮色、深湖融为一体。这两句以开阔的自然景象收束,将人文遗迹的兴衰置于永恒的时空之中,引发读者对历史变迁、沧海桑田的无限遐思。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融合“平水韵四纸上声”与“词林正韵十四缉”,以凝练句式串联繁密意象。归有光借“招提址”的残垣、“寒雨梅”的冷艳等意象群,构筑出明代寺庙废墟诗的独特风貌,为晚明竟陵派山水诗风的形成埋下伏笔,在诗坛留下深刻印记。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涂俊《新丰主人》

下一篇:明·止庵法师《偶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