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婢":婢女寒花,
# 婢:指寒花。
"魏孺人媵也":是我妻子的陪嫁丫环。
# 媵:陪嫁的婢女。,魏孺人:指作者之妻魏氏。孺人,古代官员之母或妻的封号。
"生女如兰":生下一女如兰,
"如兰死":如兰去世后,
"又生一女":又生了一女,
"亦死":也去世了。
"予尝寓京师":我曾经寓居在京师时,
"作《如兰母》诗":写下了一首名为《如兰母》的诗。
"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寒花于嘉靖十六年五月四日去世,
# 嘉靖丁酉:即公元1537年。嘉靖,明世宗朱厚熜年号(1522-1566年)。
"葬虚丘":葬在土山之上。
# 虚丘:地名。作者家乡江苏昆山县东南有丘虚镇,二字或倒置。
"事我而不卒":她没能服侍我到最后,
# 卒:到头,到底。,事:服侍。
"命也夫":这是命啊!
"婢初媵时":寒花当初陪嫁来我家时,
"年十岁":年方十岁,
"垂双鬟":两个环形发髻低垂着,
# 鬟:妇女梳的环形的发髻。
"曳深绿布裳":一条深绿色的布裙长可拖地,
# 裳:古时下身的衣服,类似于长裙。男女均。,曳:拖着,这里是拉的意思。
"一日天寒":一天天气寒冷,
"爇火煮荸荠熟":家中正在烧火煮荸荠,
# 荸荠:一种水生植物。根部可吃,南方或称马蹄。,爇:点燃。
"婢削之盈瓯":寒花将已煮熟的荸荠一个个削好皮装在小瓦盆中,已盛满了,
# 瓯:小瓦盆。
"予入自外":我刚从外面进屋,
"取食之":取来就吃,
"婢持去不与":寒花立即拿开,不给我。
"魏孺人笑之":我妻就笑她这种样子。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妻子经常叫寒花倚着小矮桌吃饭,
# 饭:吃饭。
"即饭":她就吃,
"目眶冉冉动":两个眼珠慢慢地转动着。
# 冉冉:形容缓慢移动或飘忽迷离。
"孺人又指予以为笑":我妻又指给我看,觉得好笑。
"回思是时":回想当时情形,
"奄忽便已十年":不知不觉已经十年了。
# 奄忽:忽然,很快的,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吁":唉,
"可悲也已":真可悲啊!
明代散文家,唐宋派代表作家
归有光(1507~1571),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归有光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提倡唐宋散文,被称为“唐宋派”。其文上承唐宋八大家,主张属文应“出于意之所诚”,重道德与人情。他所作记叙、抒情之文尤为人推重,以朴素简洁、善于叙事著称,有“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唐时升《归公墓志铭》)之评。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寒花葬志》。著有《震川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描写了婢女寒花十岁来归、陪嫁侍奉的日常,既流露对寒花早逝的怜惜,更借寒花关联亡妻魏氏,含蓄表达对妻子深切的怀念与夫妻间的真挚情感。
2. 分段赏析
开头至“命也夫”是第一段,交代寒花身份、卒葬与命运慨叹。开篇三句简单明了,交代了寒花身份、死亡、葬地。“魏孺人媵也”——既界定其与作者的关联(亡妻陪嫁婢女),亦为全文情感锚定基调:她的存在是夫妻情分的延伸。紧接着用“生女如兰,如兰死,又生一女,亦死”补叙寒花生育夭折的经历,看似闲笔,实则暗写其命运多舛,与后文“命也夫”形成呼应。“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强调死亡日期与安葬之郑重,反衬生命的脆弱。段末“事我而不卒,命也夫!”直抒胸臆,将寒花的早逝、妻子的早亡(魏孺人已去世四年)与自身坎坷(屡试不第)并置,以一个“命”字道尽人生无常,奠定全文悲情底色。“婢初媵时”至“孺人又指予以为笑”为第二段。此段以“婢初媵时”转入回忆,选取三个极具画面感的生活片段,串联起寒花、魏孺人、作者三人的互动:第一个画面是寒花初来的稚态。“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十岁小女孩的装扮细节,寥寥数笔便勾勒出寒花初入府时的天真模样,“垂”“曳”二字尤见动态,似能看见她踩着裙摆走路的憨态,亦暗示其与作者一家相伴之久。第二个画面是寒花削荸荠趣事。“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寒花“持去不与”的调皮举动,打破主仆界限,更似家人间的亲昵玩笑;“魏孺人笑之”短短四字,既写出妻子的宽厚慈爱,亦暗含夫妻共赏婢子憨态的温馨日常。第三个场景是寒花饭间憨态。“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寒花吃饭时眼珠转动的专注模样,被妻子“指予以为笑”,此处“笑”已非单对婢女,而是夫妻间无需多言的默契,主婢无猜、伉俪情深的画面跃然纸上。“回思是时”至末句是第三段。“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这一句将回忆拉到现实。十年前的稚婢早已香消玉殒,十年前的妻子亦已作古,十年间作者从壮年步入中年,却仍困于科场与人生的迷茫。“吁,可悲也已!”以一声长叹收束全文,“悲”字涵盖多重意蕴:为寒花的早逝而悲,为妻子的永诀而悲,为往昔不再、物是人非而悲,更为人生命运的不可捉摸而悲。此处的“悲”已超越个人情感,升华为对世间聚散无常的深沉慨叹。
3. 作品点评
寒花的三则往事皆紧扣“思念亲人”精心择取,无堆砌杂乱之感。文中悼亡婢之际,更寄寓对亡妻的深切追思,运笔灵动巧妙。作者以寒花为引,使对亡妻的思念在琐事中自然流淌,运笔灵动巧妙,篇幅短小却意蕴精深。
# 予读震川之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往今来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精神,长留天垠。
明黄宗羲
# 其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语言之外。
明王锡爵
# 能将婢女神态曲折描写出来,着墨不多,而神采生动,此是震川擅长文字,所谓于太史公所深会处也。
清胡怀琛
# 涉笔成趣。
清王文濡
下一篇:明·葛一龙《腊八日怀圣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