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金鹦鹉":待嫁的女子手中正绣着金鹦鹉,
# 金鹦鹉:金色鹦鹉,此指女子绣件上的花样。
"胸前绣凤凰":胸前绷子床上绣着凤凰。
# 凤凰:亦作“凤皇”,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通称为凤或凤凰,羽毛五色,声如箫乐,常用来象征瑞应,此指凤形饰物。
"偷眼暗形相":暗中左顾右盼,偷偷打量。
# 暗形相:暗中打量。,偷眼:偷偷瞥视、窥望。
"不如从嫁与":心想就这样嫁给他,
# 从嫁与:嫁给他。从:跟、随。
"作鸳鸯":作一生的鸳鸯吧。
# 作鸳鸯:比喻结为夫妻;鸳鸯:鸟名,形似野鸭,雌雄双柄双止,偶居不离,古称“匹鸟”。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题材围绕女子爱情心理展开。词中截取少女瞬间神态与心理活动,以女子视角,描绘其对一位贵公子的爱慕。通过“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从外在服饰与手中玩物展现女子身份,暗示其青春美好与情思萌动;“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直接刻画女子偷偷打量公子后,内心产生想嫁与他、与他共结鸳鸯的想法,生动表达少女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2. 写作手法
象征:女子手中的“金鹦鹉”和胸前的“绣凤凰”,象征着她所处环境的华丽与身份的高贵,同时也暗示其被束缚的处境,如同被囚禁的鹦鹉、绣在衣物上无法自由飞翔的凤凰;而“鸳鸯”则象征着美好、成双成对的爱情,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女子对挣脱束缚、获得自由爱情的向往。心理描写:通过“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等语句,深入女子内心,细腻描绘其从偷偷打量到决定托付终身的心理变化过程,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少女爱情萌动时的情感。
3. 分段赏析
温庭筠笔下“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二句,看似在描摹女子的衣饰装扮,实则暗藏深意。女子手中把玩金铸鹦鹉,胸前绣品凤凰栩栩如生,这看似寻常的女工活计,不仅巧妙点明主人公的闺阁身份,更从侧面烘托出她勤劳聪慧、心灵手巧的特质,为后续情感表达埋下伏笔。词的后三句聚焦于女子的神态与心理。“偷眼暗形相”生动捕捉到少女悄悄打量意中人的微妙瞬间,“偷”“暗”二字精准勾勒出她思慕心切却又含羞带怯的模样,寥寥数语,一个怀春少女的鲜活形象跃然纸上,尽显用词之精妙。“不如从嫁与,作鸳鸯”则将少女内心的情感推向高潮。在一番暗自打量后,她果断做出了决定。此句中,作者精心构建起一个富有象征意味的鸟类意象群:手中的金鹦鹉、胸前的绣凤凰,最终都指向象征美好爱情的鸳鸯。在唐代诗词中,鹦鹉与凤凰常成对出现,如骆宾王“鹦鹉杯中浮竹叶,凤凰琴里落梅花”,杜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但在本词里,这两种华丽的意象似乎都只为引出鸳鸯。少女凝视着手中鹦鹉、胸前凤凰,自然而然地憧憬起与爱人如鸳鸯般双宿双飞的生活。“不如从嫁与”看似来得突然,然而“作鸳鸯”的渴望却让这一决定顺理成章,意象的巧妙转换,细腻展现出少女从心动到抉择的心理变化轨迹。全词语言质朴直白,却传神地传达出少女的纯真情感,洋溢着清新活泼的民歌气息,极具艺术感染力。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全篇以女子的视角与口吻展开。开篇两句“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细腻描绘出贵介公子的外在形象,是女子眼中所见;后续“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三句,则聚焦于闺中女子的神态与内心世界,展现其心底所想。词人精准捕捉少女邂逅心动对象时刹那间的神情与心理变化,将少女情窦初开的微妙情感娓娓道来。全词虽篇幅短小,却凭借对细节的生动刻画,把少女萌动的爱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极具艺术张力与韵味。
# 短调中能尖新而转换,自觉隽永。
明戏曲家汤显祖
上一篇:唐·张泌《边上·戍楼吹角起》
下一篇:唐·李商隐《闻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