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高闲步下堂阶":春日,太阳升高,我悠闲地走下堂前的台阶。
"细草春莎没绣鞋":嫩绿的春草,淹没了我精致的绣花鞋。
"折得玫瑰花一朵":随手折下一朵娇艳的玫瑰花,
"凭君簪向凤凰钗":盼望着有人能把它替我插在凤凰钗上。
唐末五代文学家
李建勋(873?~952),唐末五代文学家。字致尧,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初为徐知询幕僚。李昪镇金陵,用为副使,预禅代之谋。南唐建国后,拜中书侍郎,加同平章事,加左仆射,监修国史。辅政五年,升元中放还私第。李璟时出为昭武军节度使,入拜司空,以司徒致仕。乃营亭榭于钟山,适意泉石,赐号钟山公。卒谥靖。李建勋是南唐诗坛“白体”诗的代表人物,早年与沈彬、孙鲂结诗社,往来酬唱,开南唐宗白之风气。能属文,尤工诗。其前期诗歌主要是应酬赠答之作和一些艳体诗,风格轻柔婉媚;后期诗歌多是感伤诗和闲适诗,诗风走向浅易平淡。今存《李丞相诗集》。
1. 分段赏析
首句“日高闲步下堂阶”描绘了一幅春日慵懒闲适的画面。诗人于日高时分,悠然自得地步下堂阶,一个“闲”字,将诗人闲适自在、悠然自得的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愉悦的情感基调。次句“细草春莎没绣鞋”承接上句,进一步描绘春日景象。细草春莎,生机盎然,诗人漫步其间,绣鞋被细草轻掩,既表现了春草的繁茂,又透露出诗人行走于自然中的惬意与自在,画面感十足,令人仿佛身临其境。第三句“折得玫瑰花一朵”笔锋一转,由景入情。诗人折得一朵玫瑰,动作轻盈而富有诗意,既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喜爱,也为下句的赠花之举埋下伏笔,情感细腻而真挚。末句“凭君簪向凤皇钗”为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将折得的玫瑰花赠予佳人,欲使其簪于凤皇钗上,这一举动既表达了诗人对佳人的深情厚意,又展现了春日里浪漫而温馨的氛围。
上一篇:唐·杜牧《茶山下作》
下一篇:唐·李白《田园言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