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én
shì
shū

朝代:唐作者:韩愈浏览量:2
zài
bài
zhī
huò
jiàn
xià
yǒu
nián
shǐ
zhě
cháng
yán
zhī
pín
jiàn
shí
bēn
zǒu
zhāo
jiàn
hòu
xià
wèi
zūn
hòu
mén
qiáng
zhě
jìn
wèi
zūn
jiàn
zhě
hòu
mén
qiáng
zhě
jìn
ài
ér
qíng
zhuān
dào
jiā
xiū
ér
wén
yǒu
míng
dào
jiā
xiū
xián
zhě
wén
yǒu
míng
tóng
jìn
zhě
shǐ
zhī
zhī
shū
jiā
zhī
zhuān
zhī
wàng
zhě
zhī
xīn
ér
tīng
zhě
zhī
shuō
yóu
shì
xià
zhī
tíng
zhī
nián
chūn
cháng
jìn
zuǒ
yòu
wēn
róng
ruò
jiā
xīn
zhǔ
yán
ruò
mǐn
qióng
tuì
退
ér
gào
rén
hòu
dōng
jīng
yòu
zhāo
jiàn
huán
cháng
jìn
zuǒ
yòu
miǎo
róng
ruò
chá
qiǎo
yán
ruò
jiē
qíng
tuì
退
ér
gǎn
jìn
jīn
shì
rán
fān
rán
huǐ
yuē
miǎo
nǎi
suǒ
lái
zhī
qiǎo
nǎi
suǒ
shì
mǐn
zhī
zhū
suǒ
táo
gǎn
suì
jìn
zhé
shū
suǒ
bìng
xiàn
jìn
suǒ
wéi
zhì
xià
shí
shǒu
wéi
juàn
juàn
yǒu
biāo
zhóu
sòng
mèng
jiāo
shǒu
shēng
zhǐ
xiě
jiā
zhuāng
shì
jiē
yǒu
kāi
zhù
chù
jiě
ér
xiè
néng
gèng
xiě
xià
ér
lüè
kǒng
zài
bài

译文

韩愈再拜:我有幸同您认识已经好多年了。开始时也曾受到您一些称赞。后来由于我贫贱,为了生计而奔波,所以不能早晚经常拜见。此后,您的地位越来越尊贵,依附侍候在您门下的人一天天地增多。地位越来越尊贵,跟贫贱的人就会一天天地疏远间隔;伺候在六下的人一天天在增加,那么由于您喜欢的人多了,而对于旧友的情意也就不专了。我的品德修养方面没有加强,而所写的文章却一天比一天多出名。品德方面不完善,那么贤德的人就不会赞扬;文章越来越有名,那么我与同路求进的人就会妒忌。起初,您我由于经常不见面而疏远,以后又加上我对您感情不专的私下抱怨,而您又怀着不再赏识的情绪,并且听任妒忌者的闲话。由于这些原因,您的门庭之中,就没有我的足迹了。去年春天,我也曾经去拜见过您一次。您面色温和,好像是接待新近结交的朋友;谈话连续不断,好像同情我穷困的处境。告辞回来,非常高兴,便把这些情况告诉了别人。此后,我回东京去接妻子儿女,又不能朝夕连续与您相见了。等我回来后,我又曾经拜访过您一次。您表情冷漠,好像不体察我个人的苦衷;沉默寡言,好像是不理会我的情意。告辞回来,心中恐惧,不敢再登门拜见。现在我恍然大悟,非常懊悔,心里想:您那种冷漠的表情,是责怪我不常去拜见的缘故;谈话很少,就是暗示这种意思的缘故。对我性情愚钝的责怪,我是无法逃避的。我不敢马上去拜见您,就自己写信和分析陈述事情的缘由,同时献上近日写的《复志赋》等十篇文章作为一卷,卷有标签和轴。《送孟郊序》一文,用生纸写成,没有装饰。并且有涂改和加字的地方,因为我急于向您解释误会表示道歉,所以来不及重新誊写清楚。希望您接受我的心意,不计较我的礼节上的不周之处。我诚惶诚恐,再拜。

逐句剖析

"愈再拜":韩愈再拜:

# 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郑重奉上的意思。

"愈之获见于阁下有年矣":我有幸同您认识已经好多年了。

"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开始时也曾受到您一些称赞。

"贫贱也":后来由于我贫贱,

"衣食于奔走":为了生计而奔波,

"不得朝夕继见":所以不能早晚经常拜见。

"其后":此后,

"阁下位益尊":您的地位越来越尊贵,

"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依附侍候在您门下的人一天天地增多。

# 门墙:原指师门,此处泛指尊者的门下。,伺候:等候,此处有依附的意思。

"夫位益尊":地位越来越尊贵,

"则贱者日隔":跟贫贱的人就会一天天地疏远间隔;

"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伺候在六下的人一天天在增加,

"则爱博而情不专":那么由于您喜欢的人多了,而对于旧友的情意也就不专了。

"愈也道不加修":我的品德修养方面没有加强,

"而文日益有名":而所写的文章却一天比一天多出名。

"夫道不加修":品德方面不完善,

"则贤者不与":那么贤德的人就不会赞扬;

# 贤者:此处指陈给事。

"文日益有名":文章越来越有名,

"则同进者忌":那么我与同路求进的人就会妒忌。

"始之以日隔之疏":起初,您我由于经常不见面而疏远,

"加之以不专之望":以后又加上我对您感情不专的私下抱怨,

"以不与者之心":而您又怀着不再赏识的情绪,

"而听忌者之说":并且听任妒忌者的闲话。

"由是阁下之庭":由于这些原因,您的门庭之中,

"无愈之迹矣":就没有我的足迹了。

"去年春":去年春天,

"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我也曾经去拜见过您一次。

# 进谒:前去拜见。

"温乎其容":您面色温和,

"若加其新也":好像是接待新近结交的朋友;

"属乎其言":谈话连续不断,

"若闵其穷也":好像同情我穷困的处境。

# 闵:(mǐn)同“悯”,怜恤,哀伤。

"退而喜也":告辞回来,非常高兴,

"以告于人":便把这些情况告诉了别人。

"其后":此后,

"如东京取妻子":我回东京去接妻子儿女,

# 妻子:指妻子和儿子。

"又不得朝夕继见":又不能朝夕连续与您相见了。

"及其还也":等我回来后,

"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我又曾经拜访过您一次。

"邈乎其容":您表情冷漠,

# 邈:(miǎo)远,此处形容脸上表情冷漠。

"若不察其愚也":好像不体察我个人的苦衷;

# 若不察其愚:好像没有察见我的愚衷。

"悄乎其言":沉默寡言,

"若不接其情也":好像是不理会我的情意。

"退而惧也":告辞回来,心中恐惧,

"不敢复进":不敢再登门拜见。

"今则释然悟":现在我恍然大悟,

"翻然悔曰":非常懊悔,心里想:

"其邈也":您那种冷漠的表情,

"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是责怪我不常去拜见的缘故;

"其悄也":谈话很少,

"乃所以示其意也":就是暗示这种意思的缘故。

"不敏之诛":对我性情愚钝的责怪,

# 诛:责备。

"无所逃避":我是无法逃避的。

"不敢遂进":我不敢马上去拜见您,

# 遂:就,立刻。

"辄自疏其所以":就自己写信和分析陈述事情的缘由,

# 疏:分条陈述。

"并献近所为《复志赋》以下十首为一卷":同时献上近日写的《复志赋》等十篇文章作为一卷,

"卷有标轴":卷有标签和轴。

# 标轴:古代用纸或帛做成卷子,中心有轴,故一卷叫一轴。标轴是卷轴上所作的标记。

"《送孟郊序》一首":《送孟郊序》一文,

# 孟郊:字东野。唐代诗人,韩愈的朋友。

"生纸写":用生纸写成,

# 生纸:未经煮捶或涂蜡的纸。唐代书写分熟纸与生纸,生纸用于丧事,或作草稿用。

"不加装饰":没有装饰。

"皆有揩字注字处":并且有涂改和加字的地方,

# 注:添加。上述用生纸写信,不加装饰,有揩字注字处数语,乃是表示失礼和歉意。,揩:涂抹。

"急于自解而谢":因为我急于向您解释误会表示道歉,

"不能俟更写":所以来不及重新誊写清楚。

# 俟:等待。

"阁下取其意而略其礼可也":希望您接受我的心意,不计较我的礼节上的不周之处。

"愈恐惧再拜":我诚惶诚恐,再拜。

# 恐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与陈给事书》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写给友人陈京的一封信。主要记录了二人交往的变化及韩愈对此的反思与诚恳态度。韩愈在文中回顾,自己早年曾得陈给事赞誉,但因贫贱奔波难常相见;后陈给事地位日尊,来访者渐多,二人接触日疏;加之自己虽文章渐有名气却未深修德行,更招同辈猜忌,终至不再登门。去年春,韩愈首次拜访,陈给事态度温和关切,令他欣喜;但此后他赴东京安置家室,复归后再访时,陈给事却态度冷淡、言语疏离,令他惶恐不敢再近。如今韩愈醒悟,明白陈给事的疏远原是自己未能坚持拜访所致,故写此信诚恳解释,并附上近期所作《复志赋》等十篇诗文为一卷,另呈《送孟郊序》一篇(以生纸草就,未加修饰,可见急切)。他希望陈给事能理解自己的心意,不必拘泥礼节。全文情感真挚,既坦诚过往疏漏,又急切表明诚意,展现了韩愈对友情的重视与自我反思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陈给事名叫陈京,字庆复,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考中进士,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从考功员外郎的职位升任给事中。给事是官名,也就是给事中。唐代的给事中属于门下省的重要官员,职位仅次于门下省的长官侍中和副长官侍郎,主要负责审核纠正朝廷政令中的不当之处。这封信是韩愈写给陈京的。信里讲了过去两人曾有过交往,后来关系逐渐疏远的原因,委婉地表达了对陈京的一些不满;同时也说明现在心里的疑虑已经消除了,希望陈京能重新了解自己,恢复从前的交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与陈给事书》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书信体散文​​,主题聚焦于​​仕途沉浮中的人际疏离与自我反思​​。信中通过梳理与陈给事(陈京)的关系变化,既表达了对旧交渐远的怅惘、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也隐含着对官场“势利”风气的微讽,最终以献文表诚意的方式,传递出修复关系的期待。

2. 分段赏析

第一段写回顾交往,解释疏远缘由​​。开篇韩愈以“愈再拜”起笔,用古代隆重礼节表达对陈给事的尊重。接着回忆两人早年相识,曾蒙陈给事“一言之誉”,但因自己“贫贱”“衣食于奔走”,无法常去拜见。随后笔锋一转,提到陈给事“位益尊”后,依附者增多,导致“贱者日隔”“爱博而情不专”。韩愈自谦“道不加修”(品德未提升)、“文日益有名”(文章却更有名),认为“道不加修”会让贤者疏远,“文有名”会招同辈嫉妒。最终,因“日隔之疏”“不专之望”“不与者之心”“忌者之说”,两人的交往彻底断绝。这段文字以“见”与“不见”为线索,用平实的语言解释了关系疏远的原因,既自责(如“道不加修”),又隐含对陈给事“爱博情不专”的委婉批评,情感复杂而真实。​​第二段写两次拜访,心情起伏​​。去年春天,韩愈第一次拜访陈给事,对方“温乎其容”(态度温和)、“属乎其言”(说话恳切),像对待新朋友一样同情他的穷困。韩愈告辞后十分高兴,甚至告诉别人。但此后他回东京接家人,未能常去拜见。回来后再访,陈给事却“邈乎其容”(表情冷漠)、“悄乎其言”(沉默寡言),仿佛没察觉他的苦衷、不理会他的情意。韩愈告辞后心中恐惧,不敢再去。这段通过两次拜访的对比(第一次“温”“属”,第二次“邈”“悄”),生动刻画了韩愈心情的变化:从高兴到恐惧,突出了他对陈给事态度转变的困惑与失落。​​第三段写恍然醒悟,自责悔悟​​。如今韩愈“释然悟,翻然悔”,终于明白:陈给事的“邈”(冷漠)是责怪他不常来拜见;“悄”(沉默)是暗示不满。他承认自己“不敏”(愚钝),无法逃避责备,不敢立刻再去拜见,于是写了这封信解释缘由。他还献上近期写的《复志赋》等十篇文章(卷有标轴),以及用生纸写、未加装饰的《送孟郊序》(有涂改、揩字注字处),说这些文章是“急于自解而谢”(急于解释误会、道歉),来不及重新誊写,希望陈给事“取其意而略其礼”(理解心意,不计较礼节)。最后再次“恐惧再拜”,表达诚惶诚恐的心情。这段是全文的核心,韩愈从困惑转为醒悟,用“邈”“悄”的细节解释陈给事的态度,既自责(“不敏之诛,无所逃避”),又委婉表达希望恢复交往的愿望。献文章的行为,既显示他的才华,也希望通过作品让陈给事重新了解自己。

3. 作品点评

韩愈论文章素以结构整饬、立意谨严、情感表达生动凝练见长。这篇《与陈给事书》虽为私人书信,却充分展现了其文风特质,远超一般应酬文字的平庸。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一路顿挫跌宕,波澜层叠,姿态横生,笔笔入妙。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友人夜访》

下一篇:唐·白居易《舟夜赠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