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爱残妆晓镜中":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
"环钗漫篸绿丝丛":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 丝:一作云。,篸:古同“簪”。
"须臾日射燕脂颊":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
# 须臾:片刻,很短的时间。
"一朵红苏旋欲融":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 欲:一作玉。
"山泉散漫绕阶流":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
# 散漫:慢慢的。
"万树桃花映小楼":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
# 慵:懒惰,懒散。
"水晶帘下看梳头":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 水晶帘:石英做的帘子;一指透明的帘子。
"红罗著压逐时新":著压(一种织布工艺)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
"吉了花纱嫩麹尘":绣着秦吉了(一种类似鹦鹉的鸟)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
# 嫩麹:酒曲一样的嫩色。,吉了:一作杏子。又称秦吉了,八哥。
"第一莫嫌材地弱":(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
"些些纰缦最宜人":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 纰缦:指经纬稀疏的披帛。
"曾经沧海难为水":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
# 曾经沧海难为水:此句由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意思是已经观看过茫茫大海的水势,那江河之水流就算不上是水了。
"除却巫山不是云":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 除却巫山不是云:此句化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意思是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称不上彩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
# 取次:随便,草率地。
"半缘修道半缘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 缘:因为,为了。
"寻常百种花齐发":当时百花齐放,
# 发:开放。
"偏摘梨花与白人":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
# 白人:皮肤洁白的人。诗中指亡妻。
"今日江头两三树":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
"可怜和叶度残春":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 和:一作枝。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组诗,也是一组悼亡爱情诗。作品以精工婉丽的笔触,通过晨妆梳洗、闲居读书、服饰妆扮等生活片段,介绍了诗人与妻子韦丛相濡以沫的日常点滴,描绘了夫妻琴瑟和鸣的深情厚谊。其中“曾经沧海难为水”以沧海巫山为喻,构建出超越时空的宏大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亡妻至死不渝的忠贞,以及经历生死离别后看破红尘的孤寂心境。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取次花丛懒回顾”直写心志,却以“花丛”暗喻纷繁俗世,反衬“半缘修道半缘君”的执念。末句将情感归结为对亡妻的追思,以“修道”的虚渺对照“君”的具象,虚实相生中强化生死不渝的深情。对比:“自爱残妆晓镜中”与“一朵红苏旋欲融”形成对比。清晨镜中残妆的慵懒与日光照耀下脸颊泛红的娇艳对比,突出女子容颜的娇美和时光易逝之感,“须臾日射胭脂颊”更显这种变化之快。比喻:“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将沧海之水、巫山之云比作心中极致美好的事物,把对亡妻的深情比喻得深沉而真挚,让情感表达更具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诗:此诗有人认为是回忆情人晓镜中残妆慵懒的可人情态。诗人借“自爱残妆晓镜中”的情人,描绘其钗环参差、绿丝丛杂之态。很快日出映照,面颊红如胭脂,肌肤柔腻似要融化,展现出明丽动人、娇媚的风姿。也有说法称是写小女保子之事,韦氏病中或亡后,保子欲学大人妆扮却童稚可笑、不得体,其举动或出于好奇或想安慰父亲,反惹父亲愁苦。第二首诗:诗的一、二句“碧山清泉漫流,万树桃花掩映”,给人超凡绝尘之感。由远及近置景,自浅入深敷色,焦点渐显,为人物登场设悬念、造氛围。“闲读道书慵未起”,“闲”字刻画心不在焉情态,“慵”字既显楚楚可怜又流露呵护深情。“水晶帘下看梳头”曲折多层,有水晶帘与美人妆、情人眼中看与被看之别,更有好景不长之叹。此诗如苏轼《江城子》以乐境写悲哀,不同处是苏词托梦,元诗沉浸回忆。第三首诗:首二句描写世人妖艳女子,元和时期崇奢成风,女子妆扮华丽、逐时追新常见。后二句言其比不上韦氏朴素天然,且韦氏持家节俭、爱穿白衣。此诗忆韦氏陪元稹分务东台途中情事,当时韦氏病重,见青春女子倍加伤情,元稹好言安慰。第四首诗: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以沧海之水、巫山之云喻夫妻感情深广美好,世间无与伦比,除爱妻外再无动情女子。“难为水”“不是云”是偏爱之词,却也少见。第三句写信步花丛懒回顾,第四句说明因心失所爱,尊佛奉道或修身治学只是寄托,“半缘修道”更显含意深沉。此诗巧比曲喻,言情不庸俗,瑰丽不浮艳,悲壮不低沉。第五首诗:此诗写元稹到江陵后的凄凉心境。韦氏生前,百花盛开,元稹摘花插其发髻美好无比;如今春去花残,人去楼空,凄切万分,如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所描述。元稹三月贬江陵,四月五月到时已春夏之交,“和叶度残春”是实写,以梨花比妻、绿叶比己,抒发对亡妻的无尽怀念。
4. 作品点评
这组诗将主人公对逝去爱人的深切眷恋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作情感表达曲折委婉,将深情藏于字里行间,并未直白宣泄,意境悠远绵长,令人反复品味,韵味十足 。
# 元稹初娶京兆韦氏,字蕙丛,官未达而苦贫……韦蕙从逝,不胜其悲,为诗悼之曰:“谢家最小偏怜女……”又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范摅《云溪友议》
# 公先娶京兆韦氏,字蕙丛。韦逝,为诗悼之。
宋尤袤《全唐诗话》卷二
# 《莺莺》、《离思》、《白衣裳》诸作,后生习之,败行丧身。诗将为人之仇,率天下之人而祸诗者,微之此类诗是也。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 个中人语。
清史承豫《唐贤小三昧集》
# “半缘修道半缘君”句下批:“所谓盗亦有道!”
清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 元微之有绝句云:“曾经沧海难为水。”或以为风情诗,或以为悼亡也。夫风情固伤雅道;悼亡而日“半缘君”,亦可见其性情之薄也。
清秦朝纡《消寒诗话》
上一篇: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下一篇:唐·杜甫《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