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ié

朝代:唐作者:陆龟蒙浏览量:2
zhàng
fēi
lèi
bié
jiān
zhàng
jiàn
duì
zūn
jiǔ
chǐ
wéi
yóu
yán
shé
shì
shǒu
zhuàng
shì
jiě
wàn
suǒ
zhì
zài
gōng
míng
bié
tàn

译文

大丈夫何尝没有滔滔眼泪,只是不愿在离别时涕泗横流。面对离酒慷慨高歌挥舞长剑,耻如一般游子模样满脸离愁。一旦被蝮蛇螫伤手腕之后,当断手臂就断,壮士决不踌躇。既然决心闯荡天下建功立业,离别家常便饭何须叹息怨尤。

逐句剖析

"丈夫非无泪":大丈夫何尝没有滔滔眼泪,

"不洒离别间":只是不愿在离别时涕泗横流。

"杖剑对尊酒":面对离酒慷慨高歌挥舞长剑,

# 酒:酒器。,杖剑:同“仗剑”,持剑。

"耻为游子颜":耻如一般游子模样满脸离愁。

# 游子颜:游子往往因去国怀乡而心情欠佳,面带愁容。

"蝮蛇一螫手":一旦被蝮蛇螫伤手腕之后,

# 螫:毒虫刺人。,蝮蛇:一种奇毒的蛇。

"壮士即解腕":当断手臂就断,壮士决不踌躇。

# 解腕:斩断手腕。

"所志在功名":既然决心闯荡天下建功立业,

# 志:立志,志向。

"离别何足叹":离别家常便饭何须叹息怨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别离》是唐代陆龟蒙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塑造了一位坚毅刚强的大丈夫形象,表达其志在功名,不因离别而伤感的情怀。首联表明大丈夫有泪但不在离别时洒下;颔联写其仗剑饮酒,不以游子悲戚之态示人;颈联以壮士断腕的典故,体现其面对困境的果敢决绝;尾联点明其志在功名,视离别为小事。写作手法抒情与议论相结合,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恰当的典故运用,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风格豪迈洒脱,刚劲有力。首联勾勒人物性格;颔联描绘形象,展现其豪迈;颈联深化情感,突出果敢;尾联点明主旨。此诗在唐代送别诗中摆脱了常见的伤感情调,以独特视角展现大丈夫的胸襟抱负,体现了唐代文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

陆龟蒙(?~881?),唐代文学家。字鲁望,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天随子,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曾任湖、苏二州从事,后隐居甫里。陆龟蒙与皮日休为文友,世称“皮陆”。其诗多写景咏物,也有愤慨世事、关心民生疾苦之作。其小品文短小精悍,颇多愤世嫉俗之语。所作散文《野庙碑》等,对社会矛盾和时政弊端多有讽刺揭露。代表作品有《杂讽九首》《村夜二篇》。著有《笠泽丛书》《甫里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大丈夫面对离别时,不轻易流泪,仗剑饮酒,耻作游子般哀怨之态的形象,借壮士解腕表明其为志向不惜一切的决心。通过议论与抒情结合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志在功名,认为离别不足叹息的豪迈情感,展现出慷慨激昂的风格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首联“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直接表明大丈夫虽有泪,但不在离别时轻易洒落,展现出豪迈洒脱的气概。比喻:颔联“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将壮士奔赴战场的坚定比作男子面对离别时的态度,塑造出“大丈夫”的伟岸形象。烘托:“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直接表明大丈夫的坚毅,为后文的情感表达奠定基调,同时也烘托出一种豪迈洒脱、不拘泥于儿女情长的氛围,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主人公的性格特质,为塑造大丈夫形象起到渲染作用.用典:“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运用典故,以壮士在被蝮蛇咬伤手腕时,果断截断手腕避免毒液扩散的故事,比喻大丈夫在面对困境时,能当机立断、果敢决绝,不被眼前的困难所束缚,体现出其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表意更加深刻。

3. 分段赏析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非无泪”与“不洒”形成对比,强调大丈夫并非没有情感,只是不在离别时轻易流泪。“丈夫”点明主体形象,“不洒离别间”直抒其对待离别的态度,简洁有力地展现出主人公坚毅的性格,奠定全诗豪迈的基调。“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杖剑”塑造出大丈夫英武的形象,手持长剑,尽显潇洒豪迈;“对尊酒”描绘出离别时饮酒壮行的场景。“耻为游子颜”表明不屑于像一般游子那样露出悲伤面容,生动地刻画出大丈夫胸怀开阔、气宇轩昂的气质,表达出对离别时悲伤情绪的摒弃。“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运用“蝮蛇螫手,壮士解腕”的成语典故,“一”和“即”生动地表现出壮士在面临危险时当机立断的果敢。以壮士断腕的行为象征着为了远大志向,不惜舍弃局部利益的决绝,凸显出大丈夫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精神。“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所志在功名”直接点明大丈夫的志向所在,将追求功名置于首位。“何足叹”则进一步强调在这种远大志向面前,离别不值得叹息,使诗歌的主题得到升华,突出了主人公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4. 作品点评

《别离》在唐诗中突破了传统离别诗的哀愁基调。诗人以议论入诗,却并非枯燥说教,而是“带情韵以行”,将对大丈夫气概的赞美、对功名的追求融入字里行间。通过生动的语言塑造出坚毅的人物形象,“杖剑对尊酒”“壮士即解腕”让读者深切感受到那种慷慨激昂的豪情与不畏牺牲的精神。这种独特的创作方式,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形式,也展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陆鲁望江湖自放,诗性宜饶,而墨彩反复黯钝者,当繇多学为累,若欲以赋料入诗耳。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

# 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

# 皮陆松陵唱和,皆不在《文薮》、《丛书》中,诗多松浮,此为情紧。

近代杨钟义《历代五言诗评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下一篇: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