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àn
zhōu

朝代:唐作者:戴叔伦浏览量:2
fēng
ruǎn
piān
zhōu
wěn
xíng
绿
shuǐ
zūn
qiū
huá
duǎn
zhào
wǎn
yān
jìng
yuè
chū
shàng
jiāng
kōng
tiān
gèng
piāo
piāo
xìn
liú
guò
yóu

译文

微风轻柔,小舟平稳前行,船沿碧绿的水堤缓缓移动。独自饮酒时,秋露沾湿了酒杯,滑腻生寒,短桨划动,暮色中烟雾缭绕,方向难辨。夜深人静,月亮刚刚升起,江面空阔,仿佛天空也低垂下来。诗人随波逐流,飘飘荡荡,无意间经过了王子猷曾游的溪流。

逐句剖析

"风软扁舟稳":微风轻柔,小舟平稳前行,

"行依绿水堤":船沿碧绿的水堤缓缓移动。

"孤尊秋露滑":独自饮酒时,秋露沾湿了酒杯,滑腻生寒,

"短棹晚烟迷":短桨划动,暮色中烟雾缭绕,方向难辨。

"夜静月初上":夜深人静,月亮刚刚升起,

"江空天更低":江面空阔,仿佛天空也低垂下来。

"飘飘信流去":诗人随波逐流,飘飘荡荡,

"误过子猷溪":无意间经过了王子猷曾游的溪流。

# 子猷溪:乃用晋王徽之(字子猷)在雪夜泛舟剡溪,访戴逵,造门不前的故事。作者曾在大历元年春自饶州东湖游浙江,有《崇德道中》、《与友人过山寺》、《题秦隐君丽句亭》、《早行寄朱山人放》等诗。此诗乃自剡中秦系处南下剡溪访朱放后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泛舟》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一说是张宏范写的。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泛舟的闲适情景,表现了其欲隐的心情。诗的首联描写了微风轻拂下,小舟平稳地行进在绿水边的堤岸旁,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颔联通过“孤尊”“秋露”“短棹”“晚烟”等意象,进一步渲染出江南水乡的清幽与朦胧。颈联将视线引向天空,使画面更加开阔,给人以空灵之感。尾联借用典故,传达出诗人任其自然的心态,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风貌。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字次公;一说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戴叔伦师从萧颖士,以文辞著称,作诗擅长五言律、绝。其五律长于言情,佳作颇多。《除夜宿石头驿》“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一联,被胡应麟《诗薮》许为“客中除夜之绝唱”。诗虽“体格不越中格”(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尚未臻大家之境,但在盛唐向中唐的转折演变之际颇有意义。代表作品有《江乡逢故人偶集》《关山月》《女耕田行》等。著有《戴叔伦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出游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在秋日泛舟绿水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引用了“子猷”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随性而为、超脱尘世的心境。

2. 分段赏析

首联:风软扁舟稳,行依绿水堤。描绘了诗人泛舟江上的惬意场景。轻风拂面,扁舟平稳地行驶在绿水之上,紧靠着岸边的堤岸。诗人通过“风软”和“扁舟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感觉,为全诗奠定了悠闲的基调。颔联:孤尊秋露滑,短棹晚烟迷。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进一步描绘了泛舟时的环境。诗人独自饮酒,秋露使酒杯显得滑润;短桨在晚烟中划动,显得朦胧迷离。这里的“孤尊”和“短棹”不仅描绘了场景,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宁静。颈联:夜静月初上,江空天更低。描写了夜晚的宁静与开阔。夜幕降临,月亮缓缓升起,江面空旷,天空显得更低。诗人通过“夜静”和“江空”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宁静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尾联:飘飘信流去,误过子猷溪。通过引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随性与豁达。诗人任凭小舟随波逐流,不知不觉中误入了子猷的溪流。这里的“飘飘信流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顺应,而“误过子猷溪”则增添了一丝幽默与豁达,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随性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下一篇: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