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岸边莲子多":秋天的江岸边莲子特别多,
# 莲子:莲的种子。椭圆形,肉呈乳白色,当中有绿色的莲心。,秋江:秋天的长江。
"采莲女儿凭船歌":采莲的姑娘们并排坐在船上唱着歌。
# 凭船:凭靠着小船。依靠着小船。凭:靠着,倚着。一作并。,采莲:采集莲子。
"青房圆实齐戢戢":绿色的莲蓬里圆滚滚的莲子密密麻麻,
# 齐戢戢:一齐收集。戢戢,外观整齐好看。收敛收集。密集貌。有说“齐戢戢,形容众多莲蓬露出水面,一个挨一个,戢戢然”。,圆实:圆圆的果实,即莲子。,青房:青青的莲房,青青的莲蓬。
"争前竞折漾微波":她们争先恐后地采摘,小船在微波中荡漾。
# 漾微波:荡漾的水波。荡漾,荡漾。水波微动。一作漾微。,竞折:竞赛折下(莲蓬)。,争前:竞争向前。
"试牵绿茎下寻藕":试着拉扯绿色的莲茎去寻找莲藕,
# 下寻藕:向水下寻觅莲藕。,绿茎:绿色的荷叶茎秆。,试牵:试着牵动。想看一下未成熟的莲藕有多大。
"断处丝多刺伤手":结果断的时候丝太多,不小心刺伤了手。
# 刺伤手:未成熟的茎秆有尖刺会伤到手。,丝多:粘丝众多。未成熟的莲藕粘丝特别多。,断处:莲藕的断开处。
"白练束腰袖半卷":她们用白色的布带束着腰,袖子半卷着,
# 袖半卷:衣袖半卷。,束腰:束缚腰身。,白练:白色熟绢。素绢。
"不插玉钗妆梳浅":没有插上玉钗,妆容也很淡雅。
# 浅:打扮简单。,妆梳:梳妆打扮。梳妆打扮的款式。,玉钗:玉制的钗。钗,妇女的一种首饰。由两股合成,燕形。
"船中未满度前洲":船上的莲子还没装满,她们就划着船前往前面的沙洲继续采摘,
# 度前洲:通“渡”,划船到前方的小岛边。前洲:前面的洲渚。洲,水中小片陆地。绿洲。
"借问谁家家住远":还问旁边的人,谁的家住得比较远。
# 家住远:家住得很远。家已经很远。,谁家:谁家的人。走太远无人认识。一作阿谁。阿谁:哪位。,借问:借光询问。向人打听情况时所用的敬辞。犹言请问。
"归时共待暮潮上":等采莲结束时,她们会一起等待傍晚的潮水上涨,
# 上:才能逆流而上。,暮潮:傍晚的潮汐。,共待:需要共同等待。,归时:回返的时候。
"自弄芙蓉还荡桨":然后一边玩弄着荷花,一边荡着桨回家。
# 还荡桨:还需要摇荡船桨。,芙蓉:荷花的别名。,自弄:独自耍弄。
中唐著名诗人
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字文昌,祖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穷困,眼疾严重,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的乐府诗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擅长“以俗言俗事入诗”,感情真挚深厚,描写细腻真切,生活气息浓厚,韵味悠远。其作品备受推崇,白居易称其“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张籍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代表作品有《江村行》《筑城曲》《野老歌》等。 著有《张司业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描写生活场景的诗。描绘了江南水乡采莲女采莲的生活画面,展现了采莲女们的勤劳、活泼以及相互间的友爱,体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江南水乡风情。
2. 写作手法
白描:“白练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钗妆梳浅”,诗人仅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采莲女用白练束腰、衣袖半卷,不插玉钗、妆容浅淡的形象,没有过多的修饰,便将采莲女朴素自然的美呈现出来。环境描写:“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并船歌”,描绘了清秋时节,江岸边莲子繁多,采莲女们并船而歌的场景。通过对秋江这一环境的描写,为采莲活动提供背景,烘托出热闹欢快的氛围。映衬:“绿叶青莲,映衬采莲女红润的面颊,采莲女和粉红的荷花在阳光下相映生辉”,诗中以绿叶青莲的翠绿、粉红荷花的艳丽,映衬采莲女红润的面颊,使得画面色彩丰富,相互映衬下,采莲女的形象更加明艳动人,同时也展现出画面的和谐美。
3. 分段赏析
“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凭船歌”,金秋之际,莲子已然成熟,江畔碧荷绵延,望不到尽头,正是收获的绝佳时分。采莲女们笑意盈盈,唱着动听的歌谣,驾船驶向江面开启采莲劳作。“并船歌”描绘出几只小船紧紧相依,一同前行的画面。“并”字巧妙点出采莲属于群体活动,彰显出采莲女们的热情爽朗与满心欢愉。她们的船只驶向何方,那悦耳的歌声便飘向何处。江水悠悠流淌,欢快而清脆的歌声顺着江流一路传扬,为清冷的秋日江面添上一抹灵动的色彩。这开篇两句通过环境描绘,烘托出秋江采莲热闹非凡的场景。紧接着,“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漾微波”细致描绘采莲细节。“齐戢戢”生动展现众多饱满莲蓬露出水面,密密麻麻、挨挨挤挤的景象。这些诱人的莲子,引得采莲女们竞相行动。她们驾驭小船,在层层荷丛间穿梭,好似在这绿色的荷花世界里展开一场激烈竞赛,都盼着能多采些莲子。澄澈水面,因她们的动作溅起串串晶莹水花,泛起层层翠绿涟漪。歌声、笑声、划桨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一曲活力四溢的青春乐章。绿叶、青莲,与采莲女那红润面庞相互映衬,采莲女与娇艳荷花在日光下一同闪耀。色彩的交织让画面明艳动人,荷叶、莲子的静态与采莲女、江水的动态相互转换,更凸显出画面主角——采莲女的身姿轻盈、动作敏捷。“争前”生动勾勒出她们争先划船向前的模样,使轻舟竞采的画面跃然纸上;“竞折”则着重展现她们竞相采摘莲子的急切情态,将她们的青春活力刻画得淋漓尽致。从“争前”到“竞折”,采莲场景的动态感愈发强烈。诗人巧用“争”“折”“漾”等动词,将采莲女动作的迅速、心境的兴奋欢快以及轻盈灵动的神态鲜活呈现出来。前四句押“歌”韵,构成第一段,呈现出一片广阔且热闹的秋江采莲景象,整体情调悠扬而甜美。五、六两句“试牵绿茎下寻藕,断处丝多刺伤手”,讲述采莲女们尝试探寻莲藕的情节。“试牵”表明她们此时寻藕并非为收获,只是好奇藕的生长状况,毕竟当下莲藕尚小,未到采挖时节。绿色莲茎布满尖刺,稍不留意便会扎伤手。因而,她们只能缓缓地、小心翼翼地顺着莲茎摸索莲藕。采莲子时动作迅速,寻藕时却如此谨慎缓慢,一快一慢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她们寻藕过程的细致入微。这两句押“有”韵,作为第二段,细致刻画寻藕细节,生动呈现出她们劳作时的状态。节奏舒缓,让人感受到一种悠然轻松的氛围。随后四句“白练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钗妆梳浅。船中未满度前洲,借问谁谁家住远”,转而刻画采莲女形象。前两句运用白描手法,描绘采莲女的装扮。她们以白色带子束腰,尽显身形曲线之美与身姿的俊俏动人。不插玉钗,妆容简约,尽显自然质朴之美。后两句中,莲子尚未装满船舱,她们便相互鼓劲:“一起前往前面的洲边接着采吧。”采莲途中,她们还相互关切询问:“越往前采,离家就越远了,谁的家离得远些呢?”一句简单的问候,透露出她们善良的本性与开朗的性格,彰显出彼此间深厚的友爱与关怀。这份浓浓的情谊展现出她们美好的心灵与高尚的情操,外在的形体美与内在的心灵美相互交融,给人带来全方位的美感体验。这四句押“洗”韵,为第三段,对采莲女的外貌与内心世界进行深入刻画,情调质朴而亲切。最后两句“归时共待暮潮上,自弄芙蓉还荡桨”描绘采莲女傍晚归程。直到傍晚仍在劳作,体现出她们的勤劳。日暮时分潮水上涨,正好利于乘船快速返回。“共”字精妙,突出她们一同出发、一同归来,以及收获后的共同喜悦。归途中,她们一边划桨,一边把玩着手中的荷花,历经一天的劳作,依旧轻松自在。这两句宛如一幅美丽的水彩画:晚霞的余晖为采莲女披上绚丽外衣,她们的欢声笑语为秋日暮色中的江面增添无尽趣味。结尾与开篇紧密呼应。最后两句押“漾”韵,勾勒出一幅采莲女满载而归,边划船边赏玩荷花的动人场景,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回味全诗。
4. 作品点评
此诗构思别具一格,每一个韵脚自成一段,段与段之间变化丰富。生动呈现出采莲群体从清晨出发直至傍晚归来的完整过程。诗中场景不断转换,情节精彩纷呈,读来引人入胜,令人沉醉其中,兴致盎然。
下一篇:唐·白居易《题韦家泉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