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山景静":山林一片寂静,景色清幽静谧,
# 景:一作春山。
"幽人归去迟":我这幽居之人在外面流连忘返,迟迟才往回走。
# 去:一作卧。
"横琴当月下":在如水的月光下,我横放着琴,随性抚弹,
# 横:一作移。
"压酒及花时":在鲜花盛开的美好时节,酿造新酒品尝。
# 压:一作漉。
"冷露湿茆屋":清冷的露水打湿了茅草屋,
# 屋:一作席。,湿:一作冷。,冷:一作新。
"暗泉冲竹篱":隐蔽难见的泉水冲击着竹篱。
# 冲:一作通。
"西峰采药伴":我那一起到西峰采药的伙伴啊,
# 药:一作芝。
"此夕恨无期":今晚真遗憾,不能与你相聚。
中唐著名诗人
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字文昌,祖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穷困,眼疾严重,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的乐府诗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擅长“以俗言俗事入诗”,感情真挚深厚,描写细腻真切,生活气息浓厚,韵味悠远。其作品备受推崇,白居易称其“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张籍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代表作品有《江村行》《筑城曲》《野老歌》等。 著有《张司业集》。
1. 写作手法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诗歌开篇 “寂寂山景静”,直接点明山中景色的寂静,奠定了全诗清幽的基调。随后 “冷露湿茆屋,暗泉冲竹篱”,通过描写冷露打湿茅屋、暗泉冲击竹篱的景象,进一步渲染出环境的清幽寂静,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在这寂静环境中的淡淡孤独之感,借景抒情,将诗人的情感与山中景色融为一体。动静结合:诗中既有 “寂寂山景静”“冷露湿茆屋” 这样的静态描写,突出了山中环境的静谧;又有 “暗泉冲竹篱” 的动态描写,以泉水冲击竹篱的声音,打破了山中的寂静,动静相互映衬,使山中的景色更加生动鲜活。这种动静结合的手法,让诗歌更富有画面感和层次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虚实相生:前六句实写山中的景色、幽人的生活以及眼前的环境,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真实可感的山中幽居图。而最后一句 “西峰采药伴,此夕恨无期”,则由实转虚,通过想象与采药伴在西峰采药的情景,以及感慨今晚无法与采药伴相聚,增添了一份遗憾和惆怅之情。虚实相生的手法,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更具韵味,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
2. 分段赏析
“寂寂山景静,幽人归去迟”:开篇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山中夜景图,“寂寂” 二字强调了山景的寂静,给人一种清幽、静谧的感觉。在这样寂静的山中,“幽人” 却迟迟未归,“幽人” 指隐士,这里可能是诗人自指,也可能是泛指山林中的隐居者,他们陶醉于山中美景,流连忘返,为全诗营造出一种闲适、自在的氛围。“横琴当月下,压酒及花时”:此句进一步描写幽人的活动。在明月之下,幽人悠然地横琴弹奏,又趁着花开之时酿造美酒。“横琴当月下” 展现出幽人高雅的情趣和闲适的心境,在月光的映衬下,更显诗意;“压酒及花时” 则体现了幽人对生活的热爱,懂得在美好的时光里享受生活,将赏花与酿酒相结合,充满了生活气息。“冷露湿茆屋,暗泉冲竹篱”:这两句从室外的美景转而描写居住的环境。寒冷的露水打湿了茅屋,暗示时间已经很晚,而暗处的泉水冲击着竹篱,发出潺潺的声响。“冷露” 和 “暗泉” 两个意象,不仅增添了夜晚的清幽之感,也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山中的丝丝凉意和泉水流动的生机,进一步烘托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西峰采药伴,此夕恨无期”:最后两句点明了诗人在山中的同伴。原本与西峰的采药人相约为伴,然而在这个美好的夜晚,却无法与他们相聚,心中不禁涌起一丝遗憾。“此夕恨无期” 中的 “恨” 字,并非强烈的怨恨,而是一种淡淡的惆怅和惋惜之情,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相聚的期待,同时也为全诗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情感色彩,使诗歌在闲适悠然中又带有一丝淡淡的愁绪。
上一篇:唐·刘禹锡《寻汪道士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