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àn
xìng
huā

朝代:唐作者:张籍浏览量:1
fèi
yuàn
xìng
huā
zài
xíng
rén
chóu
dào
shí
kāi
xīn
qiàn
bàn
jiù
shāo
zhī
wǎn
lián
huāng
zhé
yīn
zhé
bēi
máng
máng
líng
xià
chūn
jìn
yòu
shuí
zhī

译文

荒废的园林中,杏花依然开放,行人路过时却满怀忧愁。它独自绽放在新挖的沟壑底部,半掩着被野火烧过的旧枝。傍晚的暮色与那荒芜的车辙痕迹相连,低垂的树荫覆盖着断裂的石碑。在这茫茫的古老陵墓旁,春天悄然逝去,又有谁知晓呢。

逐句剖析

"废苑杏花在":荒废的园林中,杏花依然开放,

"行人愁到时":行人路过时却满怀忧愁。

# 到:一作过,一作对。

"独开新堑底":它独自绽放在新挖的沟壑底部,

"半露旧烧枝":半掩着被野火烧过的旧枝。

"晚色连荒辙":傍晚的暮色与那荒芜的车辙痕迹相连,

"低阴覆折碑":低垂的树荫覆盖着断裂的石碑。

"茫茫古陵下":在这茫茫的古老陵墓旁,

# 下:一作路。,茫茫:一作濛濛。

"春尽又谁知":春天悄然逝去,又有谁知晓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古苑杏花》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废园林中杏花独放的画面,通过“废苑”“荒辙”“折碑”等衰败意象与“杏花”的鲜明对比,展现出时光流逝、盛景不再的深沉感慨。诗人以行人视角展开,从杏花孤开的特写,到古陵苍茫的远景,层层递进地渲染出寂寥氛围。诗中“新堑底”“旧烧枝”等细节描写生动具体,“春尽又谁知”的反问含蓄隽永,将物是人非的怅惘之情融入残春景致,体现了张籍诗歌善于捕捉细微物象、借景抒怀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

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字文昌,祖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穷困,眼疾严重,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的乐府诗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擅长“以俗言俗事入诗”,感情真挚深厚,描写细腻真切,生活气息浓厚,韵味悠远。其作品备受推崇,白居易称其“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张籍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代表作品有《江村行》《筑城曲》《野老歌》等。 著有《张司业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废苑杏花在,行人愁到时”:这两句以荒废的园林为背景,点出杏花孤独开放的景象。“废苑”与“杏花”形成鲜明对比,暗示昔日的繁华已逝。“行人愁”三字巧妙地将景物与情感联系起来,行人见此残败之景,自然生出愁绪。“独开新堑底,半露旧烧枝”:具体描写杏花的生长环境。“独开”突出其孤寂,“新堑底”暗示此地曾遭人为破坏,“半露旧烧枝”则透露出这里曾经历火灾。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杏花在恶劣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晚色连荒辙,低阴覆折碑”:转入黄昏时分的景物描写。“晚色”与“荒辙”营造出苍凉的氛围,“低阴覆折碑”通过残碑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时光流逝、盛景不再的感慨。画面感极强,令人仿佛身临其境。“茫茫古陵下,春尽又谁知”:以感慨作结。“茫茫”二字既写景又抒情,将视野扩展到整个古陵区域。“春尽又谁知”用反问语气,表达出对自然变迁、历史沧桑的深沉思考,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佚名《郊庙歌辞·太清宫乐章·香初上》

下一篇:唐·白居易《题周家歌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