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

朝代:唐作者:韩偓浏览量:1
měng
fēng
piāo
diàn
hēi
yún
shēng
shà
shà
gāo
lín
shēng
jiǔ
xiū
fēng
yòu
dìng
duàn
yún
liú
yuè
què
xié
míng

译文

风猛烈地刮了起来,黑云越来越密,电闪雷鸣,雨水拍打着高大的树林,发出沙沙的声响。深夜中雨停了,风也住了,月光从流动的云层中斜射出来。

逐句剖析

"猛风飘电黑云生":风猛烈地刮了起来,黑云越来越密,电闪雷鸣,

# 生:出来。,黑云:浓墨似的云。,飘电:指闪电。

"霎霎高林簇雨声":雨水拍打着高大的树林,发出沙沙的声响。

# 簇雨:大而密的雨。簇,丛集,聚集。,高林:高大茂密的树林。,霎霎:象声词。此处形容雨声。

"夜久雨休风又定":深夜中雨停了,风也住了,

# 定:停。,雨休:雨止,雨歇。,夜久:夜深。

"断云流月却斜明":月光从流动的云层中斜射出来。

# 斜明:偏斜着闪着亮光。过了半夜,月亮西斜,所以说斜明。,流月:因云朵移动,月亮看上去像在移行,故称流月。,断云:一片一片的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夏夜》为唐代诗人韩偓创作的七言绝句,前两句生动描绘出夏夜狂风暴雨之景,暴风惊电、乌云密布,猛雨倾洒高林,声声作响;后两句则细腻刻画夜深雨停月明的画面,雷雨时气象宏大激越,雷雨后景色温婉流美,两幅图景对比鲜明,相映成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韩偓(842~923),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昭宗龙纪进士及第,初佐河中幕府,后历任左拾遗、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等职。因不肯依附朱全忠,被贬为邓州司马,后依附王审知,寓居福建泉安的九日山延福寺。其与姜公辅、秦系、欧阳詹被称为“南安四贤”。韩偓的诗风因时期而异。早年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晚年多写唐末变乱及个人遭际,感时伤怀,风格慷慨悲凉。主要作品有《伤乱》《春尽》《安贫》等。今传《香奁集》《韩内翰别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创作之年难以确考,《韩偓诗注》称其作于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夏,然未详言依据,实难轻信。晚唐之际,战乱纷扰不绝,社会风气渐变,重武轻文、崇吏治而弃文学之倾向渐显。受此外界境遇之影响,晚唐诗人内心世界亦日渐消沉。其心态一则忧时嗟世,感伤满怀;一则愤世刺时,却又难掩幻灭绝望之情。此诗所绘景象,恰为黄巢起义后唐末动荡政局之写照,寓意深远,发人深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夏夜》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描写夏天的诗。此诗通过描写夏夜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在夏夜中的孤独、寂寞以及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些许无奈。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描绘了雨中、雨后两幅截然不同的图景进行对比。雨中是“猛风飘电黑云生,霎霎高林簇雨声”,展现出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乌云翻滚、大雨倾盆的急猛景象;雨后则是“夜久雨休风又定,断云流月却斜明”,呈现出雨住风停、流云四散、月色清明的静谧安祥画面。在色调上,雨中阴重,雨后明亮;节奏上,雨中急促,雨后舒缓;状态上,雨中动态十足,雨后归于平静。通过这些对比,鲜明地表现出夏夜天气的多变,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两种不同情境下的氛围差异。同时,这种对比也巧妙地反映出诗人情绪的变化,从雨中的沉闷、抑郁转变为雨后的开朗、兴奋,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动静结合:雨中的景象充满动态,“猛风飘电黑云生”中,“猛风”“飘电”生动地表现出风的强烈和闪电的迅急,“黑云生”描绘出乌云翻滚聚集的动态过程;“霎霎高林簇雨声”则通过雨点敲打树林的声音,进一步强化了动态感。而雨后的景象则以静态为主,“夜久雨休风又定,断云流月却斜明”,雨停风定,流云缓缓移动,月亮斜挂天空,营造出静谧安祥的氛围。动静结合的手法使诗歌的画面更加丰富生动,富有层次感。动态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暴雨的磅礴气势,静态的描写则让读者体会到雨后的宁静美好,两者相互结合,使诗歌更具艺术魅力,也让读者更能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夏夜的变化。

3. 分段赏析

“猛风飘电黑云生,霎霎高林簇雨声”:诗人开篇便描绘出一幅惊心动魄的夏夜暴风雨图。“猛风飘电黑云生”,狂风呼啸,闪电划破夜空,黑云迅速聚集,短短几个字便勾勒出暴风雨来临前的紧张氛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霎霎高林簇雨声”,紧接着,暴雨倾盆而下,打在高高的树林上,发出密集的声响。“霎霎”一词,形象地表现出雨声的急促和清脆,“簇”字则生动地描绘出雨滴在树林中汇聚、洒落的情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夏夜暴风雨的磅礴气势。“夜久雨休风又定,断云流月却斜明”:经过长时间的风雨洗礼,夜晚渐渐恢复平静。“夜久雨休风又定”,风雨停歇,风也止住了脚步,世界变得安静下来,与前文的狂风暴雨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动静的转换,让读者的心情也随之从紧张转为舒缓。“断云流月却斜明”,天空中残留的云朵缓缓飘动,月亮从云缝中斜洒出明亮的光芒。“断云”“流月”“斜明”等词,描绘出一幅清幽、静谧的画面,给人以宁静、悠远的感觉。此时的月光,仿佛在诉说着暴风雨后的宁静与祥和,让人沉浸在这美妙的夜景之中。

4. 作品点评

《夏夜》写景颇具特色,雨中与雨后图景对比鲜明,相映成趣。色调由暗转明,节奏从急至缓,状态动静相宜,尽显夏夜天气多变。诗人情绪亦随之起伏,由沉闷而开朗,自抑郁转兴奋。其语言精准凝练:“猛风”“飘电”“黑云生”,生动勾勒暴雨欲来之骇人态势,“猛”显风势强劲,“飘”示闪电迅疾,“黑”描云色浓密;“断云流月”“却斜明”,又绘出雨过天晴之喜人画面,“断云”呼应“黑云”,言暴雨后浓密乌云已化薄淡,正可“流”于明月之畔,“却”字蕴含诗人欣喜,“斜”字既表月之方位又指时间。全诗无一虚设之字,足见诗人驾驭语言之高超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实境》

下一篇:唐·李九龄《读三国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