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朝代:唐作者:张籍浏览量:2
dàng
yàng
kōng
shā
míng
yuǎn
tiān
qiū
guāng
zhào
niǎo
biān
shì
yǐn
cháng
yún
kuò
qīng
piàn
xuě
lián
tīng
zhōu
yǎo
nán
wàn
cāng
yān

译文

水波在空旷的沙滩边荡漾,波光虚明,融入遥远的天空。秋光映照,看不到尽头,鸟儿飞去,消失在无边的天际。水势牵引,使长云显得更加开阔,波浪轻涌,如片片雪花相连。汀洲深远,难以测量,自古以来就被苍茫的烟雾所覆盖。

逐句剖析

"荡漾空沙际":水波在空旷的沙滩边荡漾,

# 空:空阔,广大。

"虚明入远天":波光虚明,融入遥远的天空。

# 虚明:空明。

"秋光照不极":秋光映照,看不到尽头,

# 不极:无边。

"鸟色去无边":鸟儿飞去,消失在无边的天际。

# 鸟色:五颜六色的鸟。

"势引长云阔":水势牵引,使长云显得更加开阔,

# 势:指水势。

"波轻片雪连":波浪轻涌,如片片雪花相连。

# 片雪:形容白色的水花。,轻:一作凝。

"汀洲杳难测":汀洲深远,难以测量,

"万古覆苍烟":自古以来就被苍茫的烟雾所覆盖。

# 苍烟:烟水苍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一首五言律诗。一作马戴诗。描绘了水荡漾于沙滩边缘,波光粼粼,仿佛与远天相连。秋光映照下,水面广阔无垠,鸟儿飞向无边天际。水势浩大,引得长云开阔,波浪轻涌如片片雪花相连。汀洲深远难测,自古以来就被苍茫烟雾所笼罩。这首诗用一连串的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生动形象地写出远水浩渺无际、烟云蒋茫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壮美景观的赞美以及对自然永恒的深沉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

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字文昌,祖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穷困,眼疾严重,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的乐府诗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擅长“以俗言俗事入诗”,感情真挚深厚,描写细腻真切,生活气息浓厚,韵味悠远。其作品备受推崇,白居易称其“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张籍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代表作品有《江村行》《筑城曲》《野老歌》等。 著有《张司业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荡漾空沙际,虚明入远天”:诗人开篇描绘水在空旷的沙滩边荡漾,波光粼粼,闪烁的光影仿佛与遥远的天空融为一体。此联从视觉角度,一动一静,勾勒出一幅水天相接的开阔画面,奠定了整首诗雄浑壮阔的基调,让读者感受到水的灵动与辽阔。颔联“秋光照不极,鸟色去无边”:诗人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空间,秋光映照在水面上,无边无际,鸟儿向远方飞去,消失在无边的天际。这两句通过描写秋光和鸟的飞翔,侧面烘托出水域的辽阔,进一步拓展了诗的意境,强化了水的浩渺之感。颈联“势引长云阔,波轻片雪连”:此联着重刻画水的气势与形态。水势浩大,仿佛牵引着长云,使天空显得更加辽阔;波浪轻轻涌起,如同片片雪花相连,形象地描绘出水面的动态之美。一动一静,展现了水既有磅礴的气势,又有细腻的姿态。尾联“汀洲杳难测,万古覆苍烟”:诗人的视线转移到远方的汀洲,汀洲深远,难以测量其距离,自古以来就一直被苍茫的烟雾所覆盖。此联营造出一种神秘、悠远的氛围,给人以历史沧桑感,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永恒与人类的渺小,深化了诗歌对自然永恒的感慨这一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词意深浓,亦善咏物。

明徐用吾《唐诗分类绳尺》

# 写秋光正是写水(“秋光”句下)。写鸟影正是写水(“鸟影”句下)。状“远”字入骨。

清李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翃《送王少府归杭州》

下一篇: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