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ī
yuè

朝代:唐作者:韦庄浏览量:1
míng
yuè
zhào
qián
chú
yān
huā
huì
lán
shī
湿
qīng
fēng
xíng
chù
lái
bái
hán
chán
měi
rén
qíng
shāng
àn
shàng
hóng
lóu
yán
chù
yán
dàn
xiàng
héng
é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前面的台阶上,带着烟雾的花朵和蕙兰被露水打湿。清风从四处吹来,白露时节寒蝉急切地鸣叫。美人的情感容易伤感,她悄悄登上红楼站立。想要倾诉却没有地方倾诉,只能对着嫦娥哭泣。

逐句剖析

"明月照前除":明亮的月光洒在前面的台阶上,

"烟华蕙兰湿":带着烟雾的花朵和蕙兰被露水打湿。

"清风行处来":清风从四处吹来,

"白露寒蝉急":白露时节寒蝉急切地鸣叫。

"美人情易伤":美人的情感容易伤感,

"暗上红楼立":她悄悄登上红楼站立。

# 红楼:指富家阁。

"欲言无处言":想要倾诉却没有地方倾诉,

"但向姮娥泣":只能对着嫦娥哭泣。

# 姮娥:即嫦娥代指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闺月》是唐代韦庄写的一首诗。全诗以月夜为背景,借“明月照前除,烟华蕙兰湿”“白露寒蝉急”等意象,勾勒出秋夜庭院的景象。诗中“美人情易伤,暗上红楼立”展现出闺中女子的孤寂心境,结尾“欲言无处言,但向姮娥泣”则以望月之举寄托深藏的幽怨。作品运用象征手法,将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紧密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末五代诗人,花间派重要词人

韦庄(836?~910),唐末至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进士,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后期为仕蜀时期,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韦庄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其词多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注重于作者感情的抒发,善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真挚深沉的感情。诗多忧时伤乱之作,以近体诗见长,清词丽句,情致婉曲。其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另有代表词作《菩萨蛮》《浣溪沙》。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闺怨诗。描绘了秋夜深闺女子独对明月的孤寂场景,通过清冷意象与封闭空间的交织,营造出凄寒入骨的氛围,表达了无处诉说的幽怨与绝望,并在仙凡对比中深化了人类永恒的孤独困境。

2. 写作手法

象征:全诗以秋夜景物(明月、烟露、蕙兰、清风、白露、寒蝉)象征凄清氛围,暗合女子孤寂敏感的心境;女子“暗上红楼”“向姮娥泣”的举动,象征其愁绪无处排遣的幽怨,景物与心境相互映衬,含蓄传递深层情感。

3. 分段赏析

“明月照前除,烟华蕙兰湿”,开篇描绘了一幅清冷的画面,明月洒在前阶,蕙兰被烟雾笼罩而湿润,“照”和“湿”两个字生动地表现出环境的清冷和寂静,为全诗奠定了孤寂的基调。“清风行处来,白露寒蝉急”,清风拂来,白露浓重,寒蝉急切鸣叫,进一步渲染了清冷、孤寂的氛围。“行处来”表现出清风的动态,“寒蝉急”则以寒蝉的鸣叫衬托出环境的寂静和美人的孤独。“美人情易伤,暗上红楼立”,点明美人情感脆弱,容易伤感,她悄悄登上红楼站立。“暗上”一词表现出美人的孤独和寂寞,她独自登上红楼,无人陪伴,更增添了她的伤感情绪。“欲言无处言,但向姮娥泣”,写出美人想要倾诉却无处倾诉,只能对着嫦娥哭泣的孤独与无奈。“欲言无处言”表现出美人的内心痛苦,“但向姮娥泣”则以对着嫦娥哭泣的举动,进一步深化了她的孤独和无奈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熟食日示宗文、宗武》

下一篇:唐·李白《重忆一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