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游江汉":身患消渴病漂泊在江汉一带,
"羁栖尚甲兵":在战乱中羁旅栖身。
"几年逢熟食":几年来都在漂泊中遇上熟食节,
"万里逼清明":身处万里之外又临近清明。
"松柏邛山路":邛崃山路上松柏挺立,
# 邛:自注:一作邙。
"风花白帝城":白帝城的风吹着落花。
# 花:自注:一作光。
"汝曹催我老":你们这些孩子催我渐渐老去,
"回首泪纵横":回首往事泪水纵横流淌。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松柏邛山路,风花白帝城”,通过描写邛山路上的松柏和白帝城的风花等自然景色,含蓄地表达出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寂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直抒胸臆:“汝曹催我老,回首泪纵横”,直接抒发了诗人面对子女成长自己老去的感慨,以及回首过往时内心的悲伤痛苦。对偶:“几年逢熟食,万里逼清明”,“几年”对“万里”,“逢熟食”对“逼清明”,句式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同时也强调了诗人漂泊的时间之长和距离之远。
2. 分段赏析
《熟食日示宗文、宗武》第一句“消渴游江汉”,“消渴”点明诗人的病痛,“游江汉”交代了自己漂泊的地点,为全诗奠定了凄凉的基调。第二句“羁栖尚甲兵”,“羁栖”体现漂泊无依,“尚甲兵”说明战乱未息,突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艰难。第三句“几年逢熟食”,“几年”强调时间跨度,表明诗人多年来都在漂泊中度过熟食节,饱含无奈。第四句“万里逼清明”,“万里”写出离家之远,在远离家乡的地方又临近清明,更添思乡之情。第五句“松柏邛山路”,“松柏”常象征坚韧,这里既描绘了山路的景象,也暗示诗人在困境中的坚持。第六句“风花白帝城”,描绘了白帝城的风拂花落之景,以乐景衬哀情,更显诗人内心的愁苦。第七、八句“汝曹催我老,回首泪纵横”,直接表达了诗人因子女成长意识到自己衰老,回首往昔时悲从中来、泪洒纵横的复杂情感。
上一篇:唐·皮日休《茶中杂咏·茶瓯》
下一篇:唐·韦庄《闺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