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quán

朝代:唐作者:薛涛浏览量:1
lěng
chū
chéng
dài
yān
yōu
shēng
yáo
xiè
shí
xián
cháng
lái
zhěn
shàng
qiān
qíng
sī​
shǐ
使
chóu
rén
bàn
mián​

译文

寒冷的秋泉飞落作响,远望如一带烟云,清幽泉水的流淌之声,就像是琴弦拨动。这泉声常常来到枕边,牵动人的情思,使愁人夜半不能成眠。

逐句剖析

"冷色初澄一带烟":寒冷的秋泉飞落作响,远望如一带烟云,

# 澄:清澈。,冷:象声词,指泉水声。

"幽声遥泻十丝弦":清幽泉水的流淌之声,就像是琴弦拨动。

# 弦:这里指代琴。,泻:比喻声音无孔不入。流泻。

"长来枕上牵情思":这泉声常常来到枕边,牵动人的情思,

# 长来:意通“常来”。

"不使愁人半夜眠":使愁人夜半不能成眠。

# 眠:睡觉。,不使:不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泉》是唐代女诗人薛涛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前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秋泉的形态与声音,后两句则借助泉声,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将秋泉赋予了人的情感与灵性,从而强化了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之间的联系,使得整首诗在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上自然流畅、浑然一体,毫无生硬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晚唐女冠诗人

薛涛(768?~832),唐代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幼随父入蜀,父卒后流寓蜀中,为乐妓。能诗,时称女校书。韦皋镇蜀时,召令侍酒赋诗。曾居成都浣花溪,创制深红小笺写诗,人称薛涛笺。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悠闲吟咏。其诗歌题材丰富,用语晓畅通俗,诗风雅正、含蓄,境界开阔明朗,兼具女性特质和男性风骨。明人辑有《薛涛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秋天,是一个既象征着收获,又蕴含着破败与萧条的季节。秋风起时,大雁振翅南飞,草木逐渐凋零,天气也渐渐转冷。从自然之景延伸到人的情感,人们往往会因这季节的转换而想起远方的游子,不禁担忧他们是否添衣保暖。古语有云,“秋”字下加“心”即为“愁”,因此悲秋之情自古以来便常被文人墨客所吟咏。薛涛也不例外,在这秋意渐浓的时节,她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秋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闺怨诗。描绘了秋泉的清冷与幽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营造了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2. 写作手法

拟人:“幽声遥泻十丝弦”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赋予泉水以人的特性,用“幽声遥泻”形容泉水潺潺流动的声音,仿佛是从远处传来的悠扬琴声,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感受,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泉水声音的美妙和幽远。比喻:“冷色初澄一带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将秋天泉水的冰凉清澈比作“冷色”,又把泉水流动时产生的薄雾比作“一带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泉水的色彩和外在形态,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条清澈的泉水在秋日里缓缓流淌,周围环绕着轻薄的水雾。

3. 分段赏析

“冷色初澄一带烟,幽声遥泻十丝弦。”诗的前两句中,第一句生动地描写了泉水的色彩与外在形态。秋天的泉水冰凉清澈,水流静谧,仿佛缕缕青烟,袅袅升腾,缓缓流动。这与李群玉《引水行》中的“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句则从泉水的音色、传播距离和持续性等方面进行了细腻的描绘。泉流潺潺,远远传来,如同十根丝弦发出如泣如诉的悲声,正如白居易《对琴酒》中所说:“泠泠秋泉韵。”这叮咚悦耳的水声似乎让人感受到一丝凉意,不禁悲从中来。如果说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山涧秋泉的远景图,那么这幅图不仅美,还富有动感。“冷色”与“烟”是视觉上的动态,“幽声”与“弦”则是听觉上的悦耳。“长来枕上牵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后两句承接前文,描写泉水声进入室内,来到枕边,持续不断地传入诗人耳中,牵动着诗人无尽的情思。“长来”的“长”表示这种声响在时间上的持续性,是频繁出现的“常来”。这种外界声响引起的心理效应,是对前两句视、听效果的进一步深化,也为诗人即将产生的行为做了铺垫。“不得半夜眠”正是被这声响“牵动情思”导致的结果。当然,诗人失眠的真正原因是内心的愁绪,与外界事物并无直接关系。然而,自然现象总是不合时宜地出现,恰好在诗人愁绪正浓时,泉水的声音成了“扰人清梦”的“罪魁祸首”。诗人的愁绪在这种情境下得到了宣泄。这样的描写既符合客观事实,又使主观情感与客观景象在这一刻达到了统一和协调,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4. 作品点评

全诗风格清新,意境幽远。语言简洁而韵味十足,兼具口语的自然与律句的精妙。“冷色初澄一带烟,幽声遥泻十丝弦”细腻地描绘出秋泉的清冷与灵动,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营造出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后两句“长来枕上牵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则将自然景物与诗人内心情感相连,以泉水之声引发愁绪,深化情感表达。薛涛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秋泉人的情感,情景交融,使意境自然流畅、浑然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女诗人于夜深人静,闻幽泉之声而思念情人,以致不能入睡,情致怨似杜宇夜半啼血,由写景而抒情,致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是薛涛抒情诗之上乘。

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彭云生《薛涛诗校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岑参《裴将军宅芦管歌》

下一篇:唐·李世民《还陕述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