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líng
shǐ
使
zhì
zhōu

朝代:唐作者:王建浏览量:2
huí
kàn
zài
yún
jiān
hán
shí
jiā
mài
shú
huán
shù
fēng
qīng
rǎn
shāng
rén
shuō
shì
zhōu
shān

译文

回头看巴山的道路隐没在白云里边,我寒食离开家乡麦熟才回来。傍晚时分,前面出现了几座青得像是染过一样的山峰,听人说这就是汝州的山。

逐句剖析

"回看巴路在云间":回头看巴山的道路隐没在白云里边,

# 巴路:巴山小路。巴,古国名,在今川东、鄂西一带。

"寒食离家麦熟还":我寒食离开家乡麦熟才回来。

# 麦熟:小麦成熟,指五月。,寒食:寒食节,指三月。

"日暮数峰青似染":傍晚时分,前面出现了几座青得像是染过一样的山峰,

# 染:点染,书画着色用墨。

"商人说是汝州山":听人说这就是汝州的山。

# 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陵使至汝州》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属于纪行诗。诗的首句写回望来路,巴路蜿蜒隐入云间,暗示行程漫长,离江陵渐远。次句从时间变化体现往返路途遥远及盼归心切。后两句描绘傍晚看到青如染过的山峰,听闻是汝州山时的情景。全诗描写了从江陵返至汝州的沿途风光,真切地表达出诗人离家已久后即将归家的喜悦,以及越临近家乡,归心就越急切的复杂情绪,景物与心境的契合神会,构成了一种风调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

王建(766?~830后),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他出身寒微,终生未举进士。元和间为昭应丞、渭南尉,大和初官至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王建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诗作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郁。善以白描、比兴手法,用典型形象针砭时弊,揭示社会矛盾,语言含蓄,简洁峭拔。善短篇,多七言,尤以《宫词》百首著名。代表作品有《海人谣》《当窗织》。著有《王司马集》《王建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宪宗元和五年(810),任职于魏博节度使田氏幕府的王建,出使荆南(治所江陵)。《江陵使至汝州》一诗,正是他返程途中记录所见优美景色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纪行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江陵出差返回汝州的沿途景致,抒发了其离家许久后即将还乡的喜悦,以及愈临近家乡、归心愈发急切的复杂心境。诗中景物与心境相融,营造出独特的风调美。

2. 分段赏析

首句“回看巴路在云间”,诗人在归途中回望来路,“巴路”蜿蜒曲折,如一条细丝般伸向云间天际。此句不仅写出了江陵到汝州的路途遥远,而且通过“在云间”的描述,给人一种路途艰辛、行程漫长的感觉。同时,“回看”二字也流露出诗人对出使之地江陵的些许怀念和遥想,但此时更主要的是,离江陵渐远意味着离家渐近,心中已充满回程行将结束的喜悦。次句“寒食离家麦熟还”,寒食节离家时,郊外原野一片嫩绿,如今麦熟归来,田间已是金黄一片。这句看似只是客观地交代了离家和归家的时间季节,但实际上蕴含丰富。它暗示了诗人此行往返路程遥远,经历了不同季节的变化,路上的辛苦劳顿也尽在其中。同时,从寒食到麦熟,时间的流逝也体现出诗人盼归心情的急切。第三句“日暮数峰青似染”,傍晚时分,诗人看到前方出现几座山峰,青如染过,在薄暮朦胧的背景下,显得轮廓分明,富有美感和新鲜感。这里的“青似染”不仅描绘出山峰的青翠欲滴,还展现出天气的清朗、天宇的澄清,让这几座山峰更加引人注目。末句“商人说是汝州山”,同行的商人不经意间告知诗人,那便是汝州的山峦。对于盼归心切的诗人来说,汝州是离家最近的一个大站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听到商人的话,诗人心中涌起一阵欣慰的喜悦,一种兴奋的情绪和亲切的感情油然而生。这两句诗淡淡写出,只描述了行途所见所闻,没有直接刻画诗人的心情感受,但却通过景物与心境的契合神会,构成了富于含蕴的意境,韵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布置匀净,情味悠然,此是七绝妙境。人多以平易置之,独阮亭解赏此种,真高见也。

清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诗言行役江陵,迨东返已阅三月之久。遥见暮山横黛,商人指点,知已到汝州。游子远归,未见家园,先见天际乡山一抹,若迎客有情,宜欣然入咏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长卿《戏题赠二小男》

下一篇:唐·白居易《适意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