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èr
xiǎo
nán

朝代:唐作者:刘长卿浏览量:2
xiāng
liú
luò
pín
shēng
bēi
huān
bìng
zài
shēn
bìng
lǎo
róng
xiū
bái
měi
kàn
ér
qīng
chūn
wèi
zhī
mén
shuí
kān
zhǔ
qiě
miǎn
qín
shū
bié
rén
xìng
nián
fāng
yǒu
hòu
jiā
xiāng
duì
què
zhān
jīn

译文

在异乡漂泊流落,却频繁地生育子女,多少悲喜都集于一身。想要连同衰老的容颜一起羞于那白发,每次看到孩子们玩耍就回忆起青春时光。不知道将来谁能够承担家族的门户之主,暂且免去琴书,不与他人分享。幸亏晚年才有了后代,一家人相互对视,眼中沾湿了巾帕。

逐句剖析

"异乡流落频生子":在异乡漂泊流落,却频繁地生育子女,

"几许悲欢并在身":多少悲喜都集于一身。

"欲并老容羞白发":想要连同衰老的容颜一起羞于那白发,

"每看儿戏忆青春":每次看到孩子们玩耍就回忆起青春时光。

"未知门户谁堪主":不知道将来谁能够承担家族的门户之主,

"且免琴书别与人":暂且免去琴书,不与他人分享。

# 琴书:指家业。,且:暂且。

"何幸暮年方有后":幸亏晚年才有了后代,

"举家相对却沾巾":一家人相互对视,眼中沾湿了巾帕。

# 举家:全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戏题赠二小男》是中唐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回顾和对儿子们的期望,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的感慨以及对家庭的深厚情感。首联诗人回顾了自己在异乡漂泊的生活,以及伴随而来的种种悲欢。颔联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衰老的无奈。颈联反映了诗人对家族未来的担忧,以及对儿子们的期望。尾联流露出诗人对晚年得子的欣慰以及对家庭的深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刘长卿(726?~789?),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起为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复被诬贬睦州司马。官至随州刺史。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他与钱起、郎士元、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诗风简淡,多写仕途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代表作品有《新息道中》。著有《刘随州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异乡流落频生子,几许悲欢并在身。”描绘了诗人在异乡漂泊的生活,频繁地生育子女,生活中的悲欢离合都集中在自己身上。诗人通过“异乡流落”四个字,深刻地表达了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生活的颠沛流离。颔联:“欲并老容羞白发,每看儿戏忆青春。”诗人虽然已经衰老,但内心深处对青春的眷恋并未消失。每次看到孩子们玩耍,就会回忆起自己的青春时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的怀念和对岁月无情的无奈。颈联:“未知门户谁堪主,且免琴书别与人。”诗人对未来家族的继承人表示担忧,不知道谁能够承担起家族的责任。同时,诗人暂时没有时间去学习琴书,只能与人告别。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和对现实的无奈。尾联:“何幸暮年方有后,举家相对却沾巾。”诗人庆幸自己在晚年有了后代,一家人相对而坐,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黄滔《过长江》

下一篇:唐·王建《江陵使至汝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