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ōng
shù

朝代:唐作者:元稹浏览量:1
huà
shān
gāo
chuáng
chuáng
shàng
yǒu
gāo
gāo
sōng
zhū
zhū
yáo
xiāng
chóng
chóng
huái
shù
jiā
dào
zhí
zhī
míng
méng
zhēn
zhí
gàn
yǒu
juàn
guà
chóng
zhòng
sōng
shù
shǐ
使
zhī
yáo
qīng
fēng
qín
shí
céng
zhòng
qiáo
cuì
zhòng
gōng
lián
sōng
huái
shù
tóng
xián
zài
gāo
shān
dǐng
jiū
pán
qiú
lóng
wèi
shà
dòng
yìn
hóu
gōng
kěn
zuò
háng
zài
chén
zhōng

译文

华山高耸入云,山巅上有层层叠叠的松树,山顶生长着高大挺拔的松树。每一株松树都远远地间隔着,每片叶子都层层交叠覆盖。道路两旁种满了槐树,槐树枝叶茂密,遮蔽了光线。槐树没有笔直向上的树干,反而挂满蛀虫,饱受虫害。为何不种植松树呢,让松树在清风中摇曳生姿。秦朝时也曾种过松树,如今松树凋零枯萎,无法再供应。可怜那孤独的松树心意,它不愿与槐树同流合污。它独自闲居在高山之巅,树干盘曲如虬龙般蜿蜒。被迫弯曲成为大厦的栋梁,为王侯公卿遮风挡雨。它不愿与其他树木排列成行,最终仍埋没在尘土之中。

逐句剖析

"华山高幢幢":华山高耸入云,山巅上有层层叠叠的松树,

# 幢幢:一作憧憧。

"上有高高松":山顶生长着高大挺拔的松树。

"株株遥各各":每一株松树都远远地间隔着,

"叶叶相重重":每片叶子都层层交叠覆盖。

"槐树夹道植":道路两旁种满了槐树,

"枝叶俱冥蒙":槐树枝叶茂密,遮蔽了光线。

# 俱:蜀本、卢本、杨本作“但”。

"既无贞直干":槐树没有笔直向上的树干,

"复有罥挂虫":反而挂满蛀虫,饱受虫害。

# 罥挂虫:槐树上所悬挂会吐丝之虫。

"何不种松树":为何不种植松树呢,

"使之摇清风":让松树在清风中摇曳生姿。

# 使:一作种。

"秦时已曾种":秦朝时也曾种过松树,

# 秦时已曾种:秦时”句:《汉书·贾邹枚路传》载贾山言治乱:秦“东穷齐燕,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为驰道之丽至于此。”唐代驿道两侧多植槐树。

"憔悴种不供":如今松树凋零枯萎,无法再供应。

"可怜孤松意":可怜那孤独的松树心意,

"不与槐树同":它不愿与槐树同流合污。

"闲在高山顶":它独自闲居在高山之巅,

"樛盘虬与龙":树干盘曲如虬龙般蜿蜒。

# 樛盘:形容松树枝曲折盘结。樛,《说文·木部》:“樛,下句曰樛”。

"屈为大厦栋":被迫弯曲成为大厦的栋梁,

"庇荫侯与公":为王侯公卿遮风挡雨。

# 荫: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

"不肯作行伍":它不愿与其他树木排列成行,

"俱在尘土中":最终仍埋没在尘土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松树》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五言古诗。元和五年(810)作,关于创作地点说法不一,一说自洛阳至长安途中,一说自长安贬江陵途中。诗以华山松树与夹道槐树对比,借物抒情。通过描写松树株株独立、叶叶相叠的挺拔之姿,及槐树无贞直干且挂虫的不堪,表达对松树高致标持品质的赞美,讽刺如槐树般不良现象,抒发自身怀才不遇的哀怨与不平。运用对比和托物言志手法,先描绘松树与槐树形态,再强调松树志向不同,最后刻画其不甘同流合污。整首诗将比兴融为一体,借景抒情,在不动声色的描写中,展现诗人的心境与对现实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华山高幢幢”,描绘出华山高耸矗立的雄伟之态,为松树出场渲染了高大壮阔的背景;“上有高高松”,点明在这雄伟的华山上生长着高高挺立的松树,突出松树生长环境的不凡与自身的挺拔。“株株遥各各”,写出松树们彼此遥遥独立,展现出松树的孤高、独立之姿;“叶叶相重重”,描绘出松叶层层叠叠,表现出松树生机盎然、繁茂葱郁。“槐树夹道植”,说明槐树种植在道路两旁,引出与松树对比之物;“枝叶俱冥蒙”,描绘槐树的枝叶茂密却显得模糊不清,为下文对槐树的贬斥做铺垫。“既无贞直干”,指出槐树没有坚贞正直的树干,从形态上批判槐树;“复有罥挂虫”,进一步说明槐树还有挂着的虫子,凸显槐树的不堪。“何不种松树”,以反问句强烈表达应多种松树的想法;“使之摇清风”,表明松树能摇曳生清风,突出松树的高洁作用。“秦时已曾种”,强调松树种植历史悠久;“憔悴种不供”,说明如今松树憔悴且种植难以供给,暗示松树处境不佳。“可怜孤松意”,表达对孤松心意的怜惜;“不与槐树同”,直接点明松树志向与槐树截然不同。“闲在高山顶”,描绘松树悠然生长在高山顶上,尽显其超凡脱俗;“樛盘虬与龙”,将松树枝干盘曲之态比作虬龙,突出其姿态的不凡。“屈为大厦栋”,想象松树委屈自己成为大厦栋梁;“庇荫侯与公”,表明松树能庇护王侯公卿,体现其作用之大。“不肯作行伍”,表明松树不愿与槐树为伍;“俱在尘土中”,强调松树不愿与如槐树般低俗之物同处尘土,坚守自身高洁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岑参《送韩巽入都觐省便赴举》

下一篇:唐·白居易《闲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