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虏偏狂悍":胡人十分狂妄凶悍,
"边兵不敢闲":守卫边疆的士兵不敢有丝毫懈怠。
"防秋朝伏弩":为防备秋季胡人进犯,士兵们早晨就埋伏好弓弩,
"纵火夜搜山":夜里放火烧山搜寻胡人踪迹。
"雁逆风鼙振":大雁逆着风,战鼓声阵阵震响,
"沙飞猎骑还":沙土飞扬,打猎的骑兵归来。
"安西虽有路":安西虽然有路可通,
"难更出阳关":但再想出阳关就太艰难了。
"征役已不定":征役已经没有固定的时间,
"又缘无定河":又因为无定河的缘故。
"塞深烽砦密":边塞幽深,烽火台和营垒密集,
"山乱犬羊多":山谷杂乱,犬羊众多。
"汉卒闻笳泣":汉朝士兵听到胡笳声哭泣,
"胡儿击剑歌":胡人少年击剑高歌。
"番情终未测":少数民族的情况终究难以揣测,
"今昔谩言和":过去和现在都不要轻易说和。
晚唐诗人,“咸通十哲”之一
许棠(822~?),唐代诗人。字文化,宣州泾县(今安徽)人。许棠屡举进士不第,直到五十岁时才登进士第,曾任泾县尉等职,后辞官归隐。许棠工于诗,颇有诗名,与张乔、郑谷、喻坦之等人合称“咸通十哲”。其诗《过洞庭湖》为人称许,时人多取以题扇,有“许洞庭”之誉。其诗多写羁旅游览,诗中融入坎坷人生、有志难成的不平之气,虽属苦吟一路,但性情深挚。其擅长五律,摹写工巧而平浅通俗;七言律诗不多,多隐括题旨,沉郁顿挫。《将归江南留别友人》《客行》《雁门关野望》等均为佳作。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首联:“胡虏偏狂悍,边兵不敢闲”,这两句诗中“偏”字强调了胡人狂妄凶悍的程度,“不敢闲”则突出了边兵时刻警惕的状态,表现出边塞局势的紧张。颔联:“防秋朝伏弩,纵火夜搜山”,这两句诗中“防秋”点明了季节和戍边的任务,“朝伏弩”“夜搜山”具体描写了戍边士兵的防备措施,表现出他们的辛苦和警惕。颈联:“雁逆风鼙振,沙飞猎骑还”,这两句诗中“雁逆风”“沙飞”描绘了边塞恶劣的自然环境,“鼙振”“猎骑还”则展现了战争的氛围和士兵的活动,使读者感受到战争的紧张。尾联:“安西虽有路,难更出阳关”,这两句诗中虽……但……”的转折关系,表达了安西虽远,但出阳关更难的无奈,暗示了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情和对战争的厌倦。第二首首联:“征役已不定,又缘无定河”,这两句诗中“已不定”说明征役的无常,“又缘”则点明了原因,暗示了边塞局势的动荡不安。颔联:“塞深烽砦密,山乱犬羊多”,这两句诗中“塞深”“山乱”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危险,“烽砦密”“犬羊多”则表现了边塞的军事防御和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使读者感受到边塞的紧张氛围。颈联:“汉卒闻笳泣,胡儿击剑歌”,这两句诗中“汉卒”与“胡儿”、“闻笳泣”与“击剑歌”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双方的对立情绪和文化差异。尾联:“番情终未测,今昔谩言和”,这两句诗中“终未测”强调了少数民族情况的难以揣测,“谩言和”则表达了不要轻易言和的观点,体现了诗人对边塞局势的担忧和对国家安全的关注。
上一篇:唐·陈去疾《采莲曲》
下一篇:唐·灵一《远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