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漠杳无穷":广阔的沙漠深远没有尽头,
"孤城四面空":孤零零的城池四周空荡荡。
"马行高碛上":马在高高的沙碛上行走,
"日堕迥沙中":太阳在遥远的沙漠中落下。
"逼晓人移帐":接近拂晓时人们移动营帐,
"当川树列风":对着河流的树木迎着风排列。
"迢迢河外路":那遥远的河外的道路,
"知直去崆峒":知道它一直通向崆峒山。
晚唐诗人,“咸通十哲”之一
许棠(822~?),唐代诗人。字文化,宣州泾县(今安徽)人。许棠屡举进士不第,直到五十岁时才登进士第,曾任泾县尉等职,后辞官归隐。许棠工于诗,颇有诗名,与张乔、郑谷、喻坦之等人合称“咸通十哲”。其诗《过洞庭湖》为人称许,时人多取以题扇,有“许洞庭”之誉。其诗多写羁旅游览,诗中融入坎坷人生、有志难成的不平之气,虽属苦吟一路,但性情深挚。其擅长五律,摹写工巧而平浅通俗;七言律诗不多,多隐括题旨,沉郁顿挫。《将归江南留别友人》《客行》《雁门关野望》等均为佳作。
1. 分段赏析
首联:诗人以宏观视角描绘出边塞的总体环境。“广漠杳无穷”,广袤无垠的沙漠,一眼望去,没有尽头,给人以空旷、渺茫之感,凸显出边塞地域的辽阔。“孤城四面空”,一座孤城矗立其中,四周空荡荡的,进一步强化了孤寂、荒凉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雄浑又孤寂的基调。颔联:“马行高碛上,日堕迥沙中”,此联将镜头拉近,描绘出具体的动态场景。马在高高的沙碛上缓缓行走,红日渐渐在遥远的沙漠中落下。“马行”展现出边塞生活的痕迹,“日堕”则给画面增添了一抹悲壮色彩,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宏大而寂寥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边塞傍晚独特的风光与时间的流逝。颈联:场景从傍晚转换到破晓时分。“逼晓人移帐”,天快亮的时候,有人开始移动营帐,表现出边塞生活的流动性。“当川树列风”,河边的树木迎着风排列,“列”字赋予树木一种整齐之感,同时也体现出风的强劲,动静结合,描绘出边塞清晨的生活场景与自然风貌,暗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辛与坚韧。尾联:“迢迢河外路,知直去崆峒”,诗人的目光望向远方,那遥远的河外之路,一直通向崆峒。“迢迢”突出道路的漫长,“知直去”点明方向,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同时也暗示了边塞与外界的联系,进一步烘托出边塞的广袤与诗人内心的孤独,仿佛这条漫长的路也承载着诗人对远方的思索与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上一篇:唐·刘威《欧阳示新诗因贻四韵》
下一篇:唐·韦庄《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