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国赏芳辰":整个长安都城的人都在欣赏这美好的春光,
# 芳辰:美好的春光。,满国:整个都城。
"飞蹄复走轮":路上马蹄飞奔,车轮滚滚。
# 飞蹄复走轮:言车马一齐出动。
"好花皆折尽":美丽的花朵都被折完了,
"明日恐无春":真担心明天就没有春天的气息了。
"鸟避连云幄":鸟儿连忙躲避那高接云霄的帐篷,
# 连云幄:高接云霄的帐篷。
"鱼惊远浪尘":鱼儿被游船激起溅起很高的浪花所惊吓。
# 远浪尘:溅起很高的浪花。
"如何当此节":怎么在这样美好的节日里,
"独自作愁人":我却独自一人成为了满心忧愁的人呢。
# 愁人:心情愁苦的人,即是说看到别人在尽情欢乐,而自己因为未能中举,心情非常愁苦。
晚唐诗人,“咸通十哲”之一
许棠(822~?),唐代诗人。字文化,宣州泾县(今安徽)人。许棠屡举进士不第,直到五十岁时才登进士第,曾任泾县尉等职,后辞官归隐。许棠工于诗,颇有诗名,与张乔、郑谷、喻坦之等人合称“咸通十哲”。其诗《过洞庭湖》为人称许,时人多取以题扇,有“许洞庭”之誉。其诗多写羁旅游览,诗中融入坎坷人生、有志难成的不平之气,虽属苦吟一路,但性情深挚。其擅长五律,摹写工巧而平浅通俗;七言律诗不多,多隐括题旨,沉郁顿挫。《将归江南留别友人》《客行》《雁门关野望》等均为佳作。
1.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存在多处对比,如前三联展现的众人欢乐赏春的热闹场景与尾联诗人独自忧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失意。烘托:“鸟避连云幄,鱼惊远浪尘”通过描写鸟儿躲避连云的帐篷、鱼儿被远处的浪尘惊吓,从侧面烘托出曲江边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夸张:“好花皆折尽,明日恐无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通过说美好的花朵都被折尽,以至于担心明天就没有春天了,突出了赏春之人众多,从侧面衬托春光的迷人。
2. 分段赏析
首联“满国赏芳辰,飞蹄复走轮”,生动展现了京城三月三日上巳节时的热闹非凡。上巳节有游春修禊、踏青宴饮的习俗,此联中人们倾城而出,马蹄飞奔、车轮滚滚,勾勒出一幅喧嚣热闹的春游图,呈现出节日里人们欢快出游、享受春光的情景。颔联“好花皆折尽,明日恐无春”运用夸张手法,表面写担心众人折花导致明天无花可赏,实则借赏春游乐人数之多,侧面烘托出春光的迷人。同时,这种担忧也为后文抒发自己的失意落寞埋下伏笔,暗示了美好事物易逝,如同自己科举落榜,前途的美好愿景似乎也随之破灭。颈联“鸟避连云幄,鱼惊远浪尘”从鸟儿和鱼儿的反应进一步描绘游人如织的场景。草地上相连成片的帐幕,侵占了鸟儿栖息地,使其不得不躲避;水面上游船穿梭,浪花飞溅、音乐声起,吓得鱼儿潜入水底。通过描绘这些细节,渲染出曲江春日的繁华喧闹。但如此热闹欢乐的场景,与诗人落榜后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更显其落寞。尾联“如何当此节,独自作愁人”,在这众人欢乐的节日里,诗人却独自哀愁。前文极力铺陈曲江的热闹,至此笔锋一转,将他人的欢乐与自己的孤独失意形成强烈反差,直接抒发了落榜后的内心苦痛,真切自然地展现出其伤春又伤己的复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