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ò
dòng
tíng

朝代:唐作者:许棠浏览量:1
jīng
cháng
dìng
bàn
bìn
kān
bān
zhōng
liú
yǒu
shān
niǎo
gāo
héng
wèi
zhuì
fān
yuǎn
què
xián
xián
xiāng
yǐn
shí
hào
miǎo
jiān

译文

洞庭湖的惊涛骇浪常常动荡不定,让人心惊胆战,短短半日就仿佛能使人的双鬓变得斑白。向四周望去,怀疑脚下没有陆地,船行到湖中心时,忽然发现远处有山峦。高空中的鸟儿总是担心会坠落下来,而远处的船帆虽然看起来很远,却显得悠然闲适。渔夫悠闲地前来引导,有时还在浩渺的水面上歌唱。

逐句剖析

"惊波常不定":洞庭湖的惊涛骇浪常常动荡不定,让人心惊胆战,

"半日鬓堪斑":短短半日就仿佛能使人的双鬓变得斑白。

"四顾疑无地":向四周望去,怀疑脚下没有陆地,

"中流忽有山":船行到湖中心时,忽然发现远处有山峦。

"鸟高恒畏坠":高空中的鸟儿总是担心会坠落下来,

# 坠:一作堕。,恒:一作应。,高:一作飞。

"帆远却如闲":而远处的船帆虽然看起来很远,却显得悠然闲适。

"渔父闲相引":渔夫悠闲地前来引导,

# 闲:一作时。

"时歌浩渺间":有时还在浩渺的水面上歌唱。

# 时:一作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过洞庭湖》是唐代诗人许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绘了诗人过洞庭湖时的所见所感。首联通过描写洞庭湖波涛汹涌、动荡不定的景象,烘托出一种紧张、惊险的氛围,暗示旅途的艰难。颔联从视觉角度,写诗人环顾四周,怀疑脚下无地,行至中流又忽然看到山峦,展现出洞庭湖的浩渺和变幻莫测。颈联将高空中的鸟儿与远处的帆船进行对比,鸟儿因高而畏坠,帆船虽远却显闲,进一步突出了洞庭湖的开阔和宁静。尾联描写渔夫悠闲地引导诗人前行,还时不时在浩渺的水面上歌唱,营造出一种悠然闲适的氛围,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诗意境开阔,情感深沉,通过对洞庭湖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羁旅途中的复杂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咸通十哲”之一

许棠(822~?),唐代诗人。字文化,宣州泾县(今安徽)人。许棠屡举进士不第,直到五十岁时才登进士第,曾任泾县尉等职,后辞官归隐。许棠工于诗,颇有诗名,与张乔、郑谷、喻坦之等人合称“咸通十哲”。其诗《过洞庭湖》为人称许,时人多取以题扇,有“许洞庭”之誉。其诗多写羁旅游览,诗中融入坎坷人生、有志难成的不平之气,虽属苦吟一路,但性情深挚。其擅长五律,摹写工巧而平浅通俗;七言律诗不多,多隐括题旨,沉郁顿挫。《将归江南留别友人》《客行》《雁门关野望》等均为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惊波常不定,半日鬓堪斑”​​:“惊波常不定”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波涛汹涌、动荡不定的景象,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半日鬓堪斑”则通过夸张的手法,暗示旅途的艰难和危险,让人感受到诗人在面对洞庭湖时的紧张和恐惧。这两句诗为全诗奠定了紧张、惊险的基调。“​​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四顾疑无地”从视觉角度,写诗人环顾四周,怀疑脚下没有陆地,表现出洞庭湖的浩渺和辽阔。“中流忽有山”则在紧张的氛围中增添了一丝惊喜,行至湖中心时忽然看到山峦,展现出洞庭湖的变幻莫测。这两句诗通过对不同景象的描写,进一步突出洞庭湖的独特魅力。“​​鸟高恒畏坠,帆远却如闲”​​:“鸟高恒畏坠”将高空中的鸟儿拟人化,写它们因高而担心坠落,体现出一种不安和恐惧。“帆远却如闲”则将远处的帆船与鸟儿进行对比,帆船虽然看起来很远,却显得悠然闲适,进一步突出了洞庭湖的开阔和宁静。这两句诗通过对鸟儿和帆船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渔父闲相引,时歌浩渺间​​”:“渔父闲相引”描写渔夫悠闲地前来引导诗人前行,表现出渔夫的悠然自得。“时歌浩渺间”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悠然闲适的氛围,渔夫还在浩渺的水面上歌唱,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美好。这两句诗通过对渔夫的描写,表达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羁旅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洞庭湖,凡阔数百里,而君山宛在水中。秋水归壑,此山复居于陆,唯一条湘川而已。海为桑田,于斯验也。前辈许棠《过洞庭诗》,最为首出,尔后无继斯作。

五代十国孙光宪《北梦琐言》

# 棠《洞庭》诗有“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之句,人以题扇。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

# 许文化致语楚楚,《洞庭》一律,时人多取以题扇。“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视老杜“乾坤日夜浮”愈切愈小。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

# 周珽曰:极言湖之汪洋灏瀚险荡。三四妙在“疑无”、“忽有”四字;五六妙在“恒”、“却”二字,俱以虚字摹出洞庭形势来。半日不觉鬓斑,惊心所摄也。……浩然之后,此诗见称于世。许棠此诗形容湖为无地,窦叔向《檐石湖》诗并言无其无,语大是幻绝,因知文翰场中每多勍敌。若读第三联,窦不若许矣。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第四句写君山神到。

清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

# 句句是过湖景象,余尝身历其境,故知此诗之工。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

# 纪昀:刻意张皇,而根柢浅薄,转形竭蹶,五句尤为拙俚,观此乃知孟、杜二公不愧凌跨一代也。

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

# 无声画(“四顾”四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力求新奇,乃力求写生,故妙。文化以此诗得名,然在集中尚非极诣。二句何必是洞庭,然确是洞庭,非身到者不知也(“四顾”联下)想头妙绝(“鸟飞”联下)。

清李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 许棠有《洞庭》诗,号为“许洞庭”。然“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语意平弱,“鸟飞应畏堕”尤涉痕迹,惟“帆远却如闲”五字佳,然亦不必是洞庭诗。少陵、襄阳后,何为动此笔耶!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郊《济源寒食》

下一篇:唐·杜牧《青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