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物与愁客":春天的景物与我这满怀忧愁的旅人啊,
"遇时各有违":相逢的时候却彼此相悖。
"故花辞新枝":旧日的花朵从新枝上悄然飘落,
"新泪落故衣":新的泪水滴落在旧时的衣裳上。
"日暮两寂寞":黄昏日暮,我和这春天的景物都各自寂寞着,
"飘然亦同归":我与这寂寞的春景一起,飘飘然好似一同走向归宿。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嵩山,近五十岁中进士,任溧阳县尉。元和间,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卒后友人私谥贞曜先生。孟郊与韩愈齐名,并称“韩孟”。又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其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虽然题材内容不同,但都显示出思深意远、造语新奇、骨寒神清、峭崛瘦硬的总体风格,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意识和独特的审美特征。代表作品有《感怀》《伤春》《征妇怨》等。著有《孟东野诗集》。
1. 分段赏析
“春物与愁客,遇时各有违”:此句开篇即点明主旨,将春天的景物与满怀忧愁的诗人置于同一情境之中。“春物”代表着春日里蓬勃生机、欣欣向荣的自然景象,而“愁客”则是诗人自身的写照。“遇时各有违”表明春天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忧愁形成强烈反差,二者格格不入。诗人虽置身于烂漫春景之中,却无法感受到春的欢愉,反倒因心中愁绪更觉孤寂落寞,此句奠定了全诗忧愁、伤感的基调。“故花辞新枝,新泪落故衣”: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愁绪。“故花辞新枝”描绘出一幅花儿从新枝上悄然凋谢的画面,花开花落本是自然规律,但在诗人眼中,旧花的凋零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勾起他对往昔的回忆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新泪落故衣”则从诗人自身出发,新流的泪水滴落在旧衣服上,一个“新”与“故”的对比,既体现出诗人当下忧愁的真实与浓烈,又暗示了这种忧愁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长期积压在心头,旧衣承载着往昔诸多愁绪,新泪则是此刻伤感的具象化,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日暮两寂寞,飘然亦同归”:随着时间推移,天色渐晚,“日暮”时分往往容易引发人们的孤寂之感。此时,诗人与春景仿佛融为一体,皆陷入深深的寂寞之中。这里的“两寂寞”,一方面指诗人在暮色笼罩下愈发觉得孤独,另一方面也表明原本充满生机的春景,在日暮的衬托下,也呈现出一种落寞之态。“飘然亦同归”,诗人以一种略带空灵、洒脱的笔触收尾,表面上看似乎要与这寂寞的春景一同归去,实则蕴含着一种无力摆脱忧愁的无奈。在这日暮时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周围寂寞的环境相互交融,愈发显得深沉而凝重,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回味与思考。
上一篇:唐·韩愈《谢自然诗》
下一篇:唐·张乔《秋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