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óu
yín

朝代:南北朝作者:孟郊浏览量:2
shǒu
zhōng
xiàn
线
yóu
shēn
shàng
lín
xíng
féng
kǒng
chí
chí
guī
shuí
yán
cùn
cǎo
xīn
bào
sān
chūn
huī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担心孩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逐句剖析

"慈母手中线":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游子身上衣":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 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临行密密缝":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

# 临:将要。

"意恐迟迟归":担心孩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 归:回来,回家。,意恐:担心。

"谁言寸草心":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

#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谁言:一作“难将”。言,说。

"报得三春晖":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报得:报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游子吟》是唐朝诗人,孟郊写的一首五言古体诗。孟郊历经人间冷暖,愈发深感亲情之珍贵,遂挥毫而就这首深情厚意的颂母佳作。全诗六句,共计三十字,运用质朴无华的白描技法,借由一个平凡至极的临别缝衣瞬间,生动展现了母爱的浩瀚与无私,深切传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无限感念及对母亲厚重的爱与敬仰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嵩山,近五十岁中进士,任溧阳县尉。元和间,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卒后友人私谥贞曜先生。孟郊与韩愈齐名,并称“韩孟”。又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其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虽然题材内容不同,但都显示出思深意远、造语新奇、骨寒神清、峭崛瘦硬的总体风格,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意识和独特的审美特征。代表作品有《感怀》《伤春》《征妇怨》等。著有《孟东野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游子吟》写于溧阳,孟郊于诗题之下亲自注解:“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历经漂泊,生活困顿,直至年届半百,方获溧阳县尉这一微小官职,从而终结了长久以来的流离失所。他将母亲接至身边共住,于此安定之时,诗人深感仕途不顺,饱经人间冷暖,愈发体会到亲情的弥足珍贵。正是这份深情厚意,促使他创作出这首源自内心、深情款款的颂扬母爱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歌颂母爱的五言古体诗。通过一个看似平凡的临行前缝衣瞬间,诗人深情地勾勒出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这一场景不仅触动了人心,更成为歌颂母爱的不朽篇章。在这细腻的描绘中,流露出诗人对母爱无尽的感激,以及对母亲那份深沉的爱与崇高的尊敬。

2. 写作手法

白描:“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以线衣相连,展现母子深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刻画慈母赶衣细节,深化骨肉情。母爱在日常细节中自然流露,前四句白描手法,不做任何修饰,慈母形象真切动人。比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不能报答母爱于万一。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炽烈的情感。

3. 分段赏析

开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以“线”牵“衣”,紧密联结“慈母”与“游子”,勾勒出母子间相依为命的深情厚谊。随后“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细腻描绘了慈母为游子赶制行装的情景,其动作之细密,心理之牵挂,深化了这份骨肉亲情。母爱,就在这千针万线的“密密缝”中,无声地诉说着对儿子归期的不舍与忧虑。前四句,以白描之法,不加雕饰,却将慈母形象刻画得真切而感人。末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人直抒胸臆,对母爱进行深情颂扬。此处运用比兴,儿女喻为微小之草,母爱则比作春日暖阳,以此悬殊对比,形象比喻,表达了儿女对母爱难以报答的深情厚意,赤子之心,肺腑之言,尽在其中。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其艺术魅力,生动再现了那份平凡中蕴藏的伟大人性之美,因此穿越千年时光,依然触动无数读者的心弦,引发强烈共鸣。及至清代,溧阳两位诗人亦受其影响,史骐生在《写怀》中吟道:“父书空满箱,母线萦我襦”,而彭桂则在《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中感慨:“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这些诗句不仅彰显了《游子吟》对后世深远的影响力,也映证了其留给人们心中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刘云:全是托兴,终之悠然。不言之感,复非睍睆寒泉之比。千古之下,犹不忘淡,诗之尤不朽者。

明高棅《唐诗品汇》

# 钟云:仁孝之言,自然风雅。

明锺惺、谭元春《唐诗归》

# 周敬曰:亲在远游者难读。顾璘曰:所谓雅音,此等是也。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仁孝蔼蔼,万古如新。

明邢昉《唐风定》

# 南村曰:二语婉至多风,使人子读之,爱慕油然自生,觉“昊天罔极”尚属理语(末二句下)。

清张惣《唐风怀》

# 贞元、元和间,诗道始杂,类各立门户。孟东野为最高深,如“慈母手中线……”,真是《六经》鼓吹,当与退之《拘幽操》同为全唐第一。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 此诗从苦吟中得来,故辞不烦而意尽,务外者观之,翻似不经意。

清岳端《寒瘦集》

# 孟东野“慈母手中线”一首,言有尽而意无穷,足与李公垂“锄禾日当午”并传。

清宋长白《柳亭诗话》

# 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意,与昌黎之“臣罪当诛,天王圣明”同有千古。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鲍令晖《近代杂歌 青阳歌曲》

下一篇:南北朝·郦道元《水经注·河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