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来命":三十年来的命运,
"唯藏一卦中":只藏在一卦里面。
"题诗还问易":写诗时还去问《易经》,
# 还问:一作怨问,一问还怨。
"问易蒙复蒙":问《易经》却越发困惑。
"本望文字达":本来指望凭文字得志,
"今因文字穷":如今却因文字陷入困窘。
"影孤别离月":身影孤单伴着离别月,
"衣破道路风":衣衫破旧迎着路途风。
"归去不自息":回去后不曾停歇,
"耕耘成楚农":耕种劳作成了楚地农夫。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嵩山,近五十岁中进士,任溧阳县尉。元和间,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卒后友人私谥贞曜先生。孟郊与韩愈齐名,并称“韩孟”。又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其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虽然题材内容不同,但都显示出思深意远、造语新奇、骨寒神清、峭崛瘦硬的总体风格,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意识和独特的审美特征。代表作品有《感怀》《伤春》《征妇怨》等。著有《孟东野诗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科举落第诗。以诗人科举屡次落第的经历为背景,以自嘲之语诉说半生求仕梦想的幻灭与悲慨。
2. 写作手法
白描:“影孤别离月,衣破道路风”仅用“影孤”“衣破”四字,勾勒出诗人形单影只、衣衫褴褛的潦倒之态。“孤影”与“离月”呼应,强化漂泊无依感;“衣破”直写物质困窘,无需赘述已透尽辛酸。
3. 分段赏析
“三十年来命,唯藏一卦中。”开篇点明人生际遇,人物形象隐含在“卦”的意象中,暗示三十年命运悬于占卜的神秘预兆。表达技巧上,“三十年来”与“唯藏一卦”形成对比,强化了命运的被动性与不可控,主题初现对天意的困惑与依赖。“题诗还问易,问易蒙复蒙。”延续占卜主题,“题诗”指借诗文问询易经,但“蒙复蒙”形容答案模糊不清,象征求知的徒劳。语言用叠词“蒙复蒙”增强韵律感,形象化展现文字的晦涩与诗人的迷茫,情感转向对智慧的失落与自嘲。“本望文字达,今因文字穷。”直言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文字达”象征追求功名或真理的通达,“文字穷”突显由希望沦为困境的转折。表达技巧上,通过“本望”与“今因”的强烈对比,凸显内容主题的幻灭感,情感深化为无奈与自省。“影孤别离月,衣破道路风。”借景物刻画孤寂处境。“影孤”“别离月”营造漂泊无依的意境,“衣破”“道路风”具象化生活的困顿与风霜。艺术手法上,用月光与风的自然景物衬托人物形象,语言凝练如画,情感渲染为深沉的悲凉与疏离。“归去不自息,耕耘成楚农。”结尾转向归隐的决意。“归去”呼应前文的失意,“耕耘成楚农”象征返归田园的安顿。表达技巧以行动动词“自息”“耕耘”收束全诗,内容主题升华为自足与淡泊,情感在困顿后归于平静与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