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táng
huán
guī
shuǐ
zhuāng

朝代:唐作者:贾岛浏览量:2
máo
fēng
dāng
gāo
tóu
wèi
shū
qīn
shān
yǐng
sǎo
dài
hén
shū
sōng
jìng
sēng
xún
yào
shā
quán
jiàn
chuān
fēng
jǐng
hǎo
hèn
yǒu

译文

毛女峰正对着窗户,太阳已高高升起,毛女峰仿佛还没来得及梳妆。毛女峰的山影掠过大地,树叶上还留着露水的痕迹。山间的松林小路上有位老僧在采药,泉水旁有只仙鹤正窥伺游鱼。这一带的风景多么美好,可惜我没有居住在这里。

逐句剖析

"毛女峰当户":毛女峰正对着窗户,

# 毛女峰:山峰名,在陕西华山上。

"日高头未梳":太阳已高高升起,毛女峰仿佛还没来得及梳妆。

# 头未梳:头发还未梳理。

"地侵山影扫":毛女峰的山影掠过大地,

"叶带露痕书":树叶上还留着露水的痕迹。

# 露痕书:露水的痕迹。

"松径僧寻药":山间的松林小路上有位老僧在采药,

# 药:一作庙。,松径:松林小路。

"沙泉鹤见鱼":泉水旁有只仙鹤正窥伺游鱼。

# 鹤见鱼:仙鹤窥伺游鱼。

"一川风景好":这一带的风景多么美好,

# 风景好:一作人境别。

"恨不有吾庐":可惜我没有居住在这里。

# 庐:简陋的住房。,恨: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唐环归敷水庄》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写清晨时分,毛女峰仿佛近在眼前,像是还没来得及梳妆;颔联展现了山影与地面的交融,以及树叶上露珠的晶莹剔透;颈联进一步渲染了这片风景的宁静与生机;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这片美景的由衷赞美与向往。全诗语言简练,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也隐含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境遇不公的呼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自号碣石山人,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一说幽州范阳县(今北京西南)人。早年落拓为僧,法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主簿,世称贾长江,官终普州司仓参军。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岛”,苏轼称他们为“郊寒岛瘦”。其又与姚合齐名,人称“姚贾”。贾岛的诗以五律见长,作诗以苦吟著称。他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推敲”这一典故即由其斟酌诗句“僧敲(推)月下门”而来。其诗多投献酬赠之作,取眼前荒僻冷落景色,抒一已穷愁幽独之情,风格清奇峭僻。代表作品有《题李凝幽居》《忆江上吴处士》,有《长江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描写风景的诗。全诗以友人唐环归隐敷水庄为背景,前两联描绘毛女峰晨雾、山影露痕等自然景致,后两联通过松径僧寻药、沙泉鹤见鱼的幽静画面,反衬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以景衬情,表达了诗人对敷水庄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隐含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境遇不公的呼吁。

2. 写作手法

拟人:“毛女峰当户,日高头未梳”写毛女峰正对着门户,太阳已经高高升起,而山峰仿佛还未梳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敷水庄一片自然、古朴的图景。渲染:“松径僧寻药,沙泉鹤见鱼”,从人物与动物的活动来渲染画面,松径中僧人悠然寻药,沙泉旁仙鹤专注地看着水中的鱼,描绘出一种祥和、安宁且充满生机的氛围。这些活动描写共同渲染出敷水庄优美、宁静、闲适且充满诗意的氛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对这里的喜爱与向往。

3. 分段赏析

《送唐环归敷水庄》首联“毛女峰当户,日高头未梳”写出了友人所居之处的环境,毛女峰正对着门户,太阳已经高高升起,而山峰仿佛还未梳妆,形象地描绘出一种自然、古朴的氛围。颔联“地侵山影扫,叶带露痕书”地面好像被山影清扫过一样,树叶上带着露水的痕迹,仿佛是大自然书写的篇章,细腻地刻画了环境的清幽和静谧。颈联“松径僧寻药,沙泉鹤见鱼”松林中的小径上,有僧人在寻找药材,沙泉边的鹤看到了水中的鱼,这两句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与和谐的画面。尾联“一川风景好,恨不有吾庐”诗人感叹这一川的风景美好,遗憾自己没有在这里拥有一间房屋,直接表达了对敷水庄景色的喜爱和向往之情,也隐含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境遇不公的呼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八句皆好,三四尤精致。无中造有者,扫“山影”之谓也;微中致著者,书“露痕”之谓也。人能作此一联,亦可以名世矣。

元方回《瀛奎律髓》

# “雁惊起衰草,猿渴下寒条”、“夕阳飘白露,树影扫青苔”、“柴门掩寒雨,虫响出秋蔬”、“地侵山影扫,叶带露痕书”、“移居见山烧,买树带巢鸟”,皆于深思静会中得之。

明末清初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 起势突兀。眼前景,写来新颖尔许(“地侵”二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纪昀:三四幽曲之至。然幽曲而出以自然,故异乎武功之琐屑。结未浑成。许印芳:结句无病,此亦苛论。

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

# “寻”字,“见”字皆极平常字,然二句传神入妙,却全在此二字(“松径”二句下)。

清李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章孝标《瀑布》

下一篇:唐·陆龟蒙《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