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山高共鸟行齐":陇山高耸,几乎与飞鸟的飞行高度齐平,
"瞰险盘空甚蹑梯":俯瞰那险峻山路,盘旋高空比爬梯还惊险。
"云势崩腾时向背":云气奔腾,时而翻卷向前,时而回旋向后,
"水声呜咽若东西":水声呜咽,像在哭着分不清流向东还是西。
"风兼雨气吹人面":风雨夹着寒气吹打脸庞,
"石带冰棱碍马蹄":带着冰棱的石头阻碍着马蹄前行。
"此去秦川无别路":从这里去往秦川没有别的路,
"隔崖穷谷却难迷":即便隔着山崖、处在深谷之中,也绝不会迷失方向。
晚唐诗人,“咸通十哲”之一
许棠(822~?),唐代诗人。字文化,宣州泾县(今安徽)人。许棠屡举进士不第,直到五十岁时才登进士第,曾任泾县尉等职,后辞官归隐。许棠工于诗,颇有诗名,与张乔、郑谷、喻坦之等人合称“咸通十哲”。其诗《过洞庭湖》为人称许,时人多取以题扇,有“许洞庭”之誉。其诗多写羁旅游览,诗中融入坎坷人生、有志难成的不平之气,虽属苦吟一路,但性情深挚。其擅长五律,摹写工巧而平浅通俗;七言律诗不多,多隐括题旨,沉郁顿挫。《将归江南留别友人》《客行》《雁门关野望》等均为佳作。
1. 分段赏析
首联“陇山高共鸟行齐,瞰险盘空甚蹑梯”开篇便聚焦陇山的“高”与“险”。前句以“鸟行齐”为参照,极言山峰之巍峨,连飞鸟的飞行高度都与山平齐,可见山体直插云霄的气势;后句转写山路之险,“瞰险盘空”描绘山路盘旋于高空的形态,“甚蹑梯”则以“攀登云梯”作比,将抽象的“险”具象化,让人直观感受到行走其上的惊险与艰难。颔联“云势崩腾时向背,水声呜咽若东西”转向山中的云雾与流水,紧扣“分水岭”的地理特征。写云时,用“崩腾”形容云气如浪涛般汹涌,“时向背”则点出云雾变幻不定、时而向前时而翻转的动态;写水时,“呜咽”一词赋予流水以情感,仿佛溪水在山谷中低泣,而“若东西”既暗合“分水岭”水流分岔的特点,也暗示了行旅中对方向的迷茫感。这两句通过“云”的动态与“水”的声情,将静态的山水写得生动可感,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多变,也隐隐透出旅途的复杂心绪。颈联“风兼雨气吹人面,石带冰棱碍马蹄”进一步描写行旅中的具体体验,从人的体感与马的行动两方面刻画环境的恶劣。“风兼雨气吹人面”写风雨交加的寒冷,风雨裹挟着寒气直扑脸面,突出气候的严酷;“石带冰棱碍马蹄”则写路面的阻碍,岩石上凝结的冰棱,直接妨碍了马蹄的前行,细节真切,让人感受到山路的湿滑与难行。尾联“此去秦川无别路,隔崖穷谷却难迷”笔锋一转,写前路的明确与心志的坚定。“此去秦川无别路”点出通往秦川的路径仅此一条,既符合“分水岭”路径唯一的地理特点,也暗含“别无选择”的决绝;“隔崖穷谷却难迷”则强调即便身处悬崖深谷之中,也不会迷失方向。这两句虽未直抒胸臆,却在看似客观的叙述中,透出诗人面对险途时的笃定,纵然前路唯一且艰险,但因目标明确,便不会动摇退缩。
下一篇:唐·杜牧《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