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三梁远":从远方归来,距离三梁已十分遥远,
# 三梁:借指桂林。阳江在桂林原文昌门三石梁附近汇入漓江,故称桂林一带为三梁。
"今来万里携":今日将它从万里之外携来。
"西施因网得":这孔雀曾被网罗捕获,如同西施一般,
# 西施因网得:作者《病中早访招国李十将军遇掣家游曲江》:“莫将越客乾丝网,网得西施别赠人。”此处又谓“西施因网得”,必雇担寸文士习见之典,今不详出处。西施,喻孔雀。《岭南异物志》谓交趾郡人养孔雀雏为媒,旁施网罟,捕野孔雀。
"秦客被花迷":也让秦地的游人为它的美丽所迷醉。
# 花:与下“蛮花”均指孔雀。,秦客:《列仙传》载萧史善吹箫,能致白鸽、孔雀于庭,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并为建凤台,后夫妇皆仙去。此处以“秦客”萧史借指孙、韦。
"可在青鹦鹉":它可比青绿色的鹦鹉珍贵,
# 可在:岂关。与下句“非关”对文义近。
"非关碧野鸡":更非那碧野鸡可比拟。
# 碧野鸡:《汉书·郊祀志》:“宣帝即位,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蘸而致。于是遣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如淳注:“金形似马,碧形似鸡。”
"约眉怜翠羽":看它整齐的眉羽惹人怜爱,
# 约眉:画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眉如翠羽。”
"刮目想金篦":那金篦般的尾翎更令人刮目相看。
# 金篦:《涅槃经》:“盲人为治目故,造诣良医,医即以金鎞抉其眼膜。”此以金鎞形容孔雀尾羽之金碧鲜艳。,目:一作“膜”。
"瘴气笼飞远":它从瘴疠弥漫之地飞来,
# 瘴气笼飞远:岭南多岚雾聚结成的瘴气,孔雀产于这一带,捕获后用笼运送到长安,故云。
"蛮花向坐低":南方奇葩也因它低首垂立。
# 蛮花:指产于南方蛮荒之地的孔雀。
"轻于赵皇后":轻盈胜过赵飞燕皇后,
# 轻于赵皇后:《西京杂记》:“赵后(飞燕)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白氏六帖》:“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
"贵极楚悬黎":珍贵可比楚地的悬黎美玉。
# 悬黎:美玉名。
"都护矜罗幕":都护用华美的罗幕装点它,
# 罗幕:喻孔雀的翠屏。,都护:宋·黄休复《茅亭客话》:蛇与孔雀交偶,有得其卵者,使鸡抱伏,即成,其名曰都护。这里的都护即指孔雀。
"佳人炫绣袿":佳人炫耀绣衣只为衬它的光彩。
# 绣袿:锦绣上衣。亦指翠屏。,佳人:指孔雀。
"屏风临烛扣":屏风挨着烛火轻叩,
# 烛扣:金边的烛台。似形容孔雀顶部特出翘起的羽毛。孔雀开屏时昂首如烛扣,故云。扣:《说文》:金饰器口。一作“釦”。
"捍拨倚香脐":捍拨斜倚着它香软的尾脐。
# 捍拨:护拨的饰物。《海录碎事》:“金捍拨在琵琶面上当弦,或以金涂为饰,所以捍护其拨也。”捍拨位于琵琶正下方,相当于人的脐部。以孔雀形似琵琶,其咏似捍拨,故用“捍拨护香脐”状孔雀剔理腹部羽毛之形象。
"旧思牵云叶":旧情如云叶般牵绕,
# 云叶:指云彩似叶。陆机《云赋》:“金柯分,玉叶散。”
"新愁待雪泥":新愁似雪泥般待融。
"爱堪通梦寐":这份爱意能入梦境,
"画得不端倪":却难以在画中完全呈现它的姿态。
# 画得不端倪:纪昀校,当作“画不得端倪”。按:即难以图画之意。
"地锦排苍雁":地上织锦排列着苍雁图案,
# 排苍雁:指地毯上绣着排列有序的雁行图案。,地锦:锦绣的地毯。
"帘钉镂白犀":帘钩镂刻着白犀纹样。
# 帘钉:即帘押,用来压帘。
"曙霞星斗外":曙光从星斗外漫来,
"凉月露盘西":凉月已西沉至露盘之旁。
# 露盘:即仙人承露盘。
"妒好休夸舞":莫要夸耀它美丽的舞姿,
"经寒且少啼":天寒时它也少鸣啼。
"红楼三十级":空殿高三十层,
# 红楼三十级:《埤雅》:孔雀“遇芳时好景,闻弦歌,必舒张翅羽,盼睐而舞。性妒忌,自矜其尾,虽驯养已久,遇妇女童子服锦彩者,必啄而逐之。”红楼:指空殿。
"稳稳上丹梯":它稳步登上了朱红的阶梯。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孔雀的华美形象与坎坷命运,以物喻己,寄托诗人对身世沉浮的感慨与宦海浮沉的讽喻。
2. 写作手法
用典:“西施因网得”,原典故为《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载,越王勾践为灭吴,采纳文种“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之策,命范蠡献西施于吴王夫差,终致吴亡。诗中以“网得”暗喻西施被“捕获”入吴的经历,李商隐借此将孔雀比作西施,既赞其美貌如绝代佳人,又隐含“美被外界关注/利用”的微妙意味。结合诗人身处晚唐牛李党争的背景,“网得”或暗指自己才名被权贵“网罗”,既有被赏识的期待,亦隐含对政治漩涡的隐忧。托物言志:“红楼三十级,稳稳上丹梯”,以红楼(汉宫象征)与丹梯(登仙之途)的意象,寄托诗人对功业与超脱的向往。而“稳稳”二字,既含对仕途险峻的警醒,亦显其坚守初心的执着。
3. 分段赏析
“此去三梁远,今来万里携”,点明孔雀的来历,从遥远的“三梁”而来,跨越万里被携至此处。“远”“万里”二字,先声夺人地突出其行程之艰、得来不易,为后文铺陈孔雀的珍贵埋下伏笔。“西施因网得,秦客被花迷”,以历史典故烘托孔雀之美。西施是公认的美女,却因网罗才得见;秦客本为赏景,却被花色吸引,此处将孔雀比作能令美人倾倒的“花色”,侧面渲染其容貌之出众,令人一见难忘。“可在青鹦鹉,非关碧野鸡”,以“青鹦鹉”“碧野鸡”作比,强调孔雀的独特。鹦鹉虽能言、野鸡虽艳丽,却都不及孔雀,一个“可”“非关”,将孔雀的地位凌驾于常见禽鸟之上,凸显其珍稀。“约眉怜翠羽,刮目想金篦”两句,转向对孔雀细节的刻画。“约眉”形容其羽色如精心勾勒的眉形,“翠羽”突出羽毛的鲜润;“刮目”写观者因惊艳而重新审视,“金篦”(金饰发簪)则以华丽饰品作比,进一步渲染其羽色的璀璨,画面感鲜明。“瘴气笼飞远,蛮花向坐低”转写环境。“瘴气”点明孔雀来自南方湿热之地,“笼飞远”暗合其长途跋涉的经历;“蛮花向坐低”则以花低枝的姿态,侧面烘托孔雀降临时的尊贵,连花草都似因它的美丽而俯身致意,细节中见匠心。“轻于赵皇后,贵极楚悬黎”继续强化其珍贵。“赵皇后”指汉成帝宠妃赵飞燕,以“轻于”对比,突出孔雀比美人更轻盈;“楚悬黎”是楚地珍宝,以“贵极”强调其价值超越宝物。两句用帝王家、珍宝级的参照,将孔雀的地位推向极致。“都护矜罗幕,佳人炫绣袿”转向人的反应。“都护”(边疆长官)以华美的罗幕装点孔雀,“佳人”(女子)穿着绣花衣裳与它争艳,通过旁人的珍视与效仿,侧面表现孔雀的动人魅力,侧面描写手法巧妙。“屏风临烛扣,捍拨倚香脐”聚焦具体场景:孔雀停驻在靠近烛火的屏风旁,尾羽的“香脐”(尾羽中心)挨着乐器的捍拨(装饰部件)。细节描写真实可感,仿佛可见烛光下孔雀尾羽流光、香气氤氲的画面,细腻而生动。“旧思牵云叶,新愁待雪泥”笔锋一转,由物及情。“云叶”喻指过去的思绪如云朵般轻盈,“雪泥”化用苏轼“雪泥鸿爪”,写新的愁绪如雪后泥印般难以消散。借孔雀引发对旧情与新愁的联想,情感层次更显深沉。“爱堪通梦寐,画得不端倪”直抒胸臆:对孔雀的喜爱深切到能入梦,即便画下来也难以完全呈现其神韵。“通梦寐”“不端倪”以夸张手法,强调其魅力超越笔墨,更胜一筹,情感真挚动人。“地锦排苍雁,帘钉镂白犀”再写环境装饰:地上织锦排列如雁阵,帘上镂刻的白犀角闪着光泽。与前文“罗幕”“绣袿”呼应,通过华丽场景的铺陈,进一步烘托孔雀所处的尊贵氛围。“曙霞星斗外,凉月露盘西”转向时间流转:曙光从星斗外泛起,凉月已西沉至露盘(承露器)之西。昼夜交替的景象中,暗含对孔雀停留时光的珍惜,景中含情,余韵悠长。“妒好休夸舞,经寒且少啼”转为劝诫:莫要因美丽而炫耀舞姿,历经寒冷却应少些哀啼。表面写孔雀,实则隐含对美好事物应坚韧自持的期许,情感从单纯的赞美转为更深沉的思考。“红楼三十级,稳稳上丹梯”收束全篇:即便红楼有三十级高阶,孔雀也能稳步登上丹梯(红色的楼梯)。“稳稳”二字,既写其姿态从容,又暗喻其历经远途仍保持优雅,余味悠长,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