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ǎi
sāng
·
·
ér
jīn
cái
dào
dāng
shí
cuò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ér
jīn
cái
dào
dāng
shí
cuò
xīn
hóng
lèi
tōu
chuí
mǎn
yǎn
chūn
fēng
bǎi
shì
fēi
qíng
zhī
hòu
lái
qiǎng
shuō
huān
bié
luò
jǐn
huā
yuè
yòu
西

译文

现在才知道当初我错了,心中凄凉迷乱,眼泪默默落下,满眼看到的都是春风,事物却非于从前。明知此次分别之后再无相见的机会,还是勉强约定将来相会的日期。像这样一别,一待梨花落尽,月亮又会悬系在西天。

逐句剖析

"而今才道当时错":现在才知道当初我错了,

# 才道:才知道。语本宋·晏小山《醉落魄》词:“心心口口长恨昨,分飞容易当时错。”又宋·刘后村:《忆秦娥》词:“古来成败难描摸。而今却悔当时错。”

"心绪凄迷":心中凄凉迷乱,

# 凄迷:凄凉迷乱。

"红泪偷垂":眼泪默默落下,

# 红泪:形容女子的眼泪。当初,魏文帝曹丕迎娶美女薛灵芸,薛姑娘不忍远离父母,伤心欲绝,等到登车启程以后,薛灵芸仍然止不住哭泣,眼泪流在玉唾壶里,染得那晶莹剔透的玉唾壶渐渐变成了红色。待车队到了京城,壶中已经泪凝如血。

"满眼春风百事非":满眼看到的都是春风,事物却非于从前。

# 满眼春风百事非:句出于唐·李长吉《三月》诗“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又宋·赵介菴《减字木兰花》词:“满眼春风,不觉黄梅细雨中。”

"情知此后来无计":明知此次分别之后再无相见的机会,

# 无计:无法。

"强说欢期":还是勉强约定将来相会的日期。

# 欢期:佳期,指二人重会相守之期。欢聚的日子。

"一别如斯":像这样一别,

"落尽梨花月又西":一待梨花落尽,月亮又会悬系在西天。

# 落尽梨花月又西:唐·郑都官《下第退居二首》之一,“落尽梨花春又了,破篱残雨晚莺啼。”又宋·梅圣兪《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容若此句撇开前人,用“月字”独创出凄迷冷艳的意境。梨花同月若梅花惹雪,别是一种肌骨。落尽梨花:梅尧臣《苏幕遮》:“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月:月亮。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是清代纳兰性德的词作。主题围绕爱情的悔恨与分离之苦。词人直言“而今才道当时错”,点明对往昔感情的懊恼,“心绪凄迷”“红泪偷垂”细腻描绘出内心的凄苦悲伤,“满眼春风百事非”以乐景衬哀情,强化情感反差。下半部分写明知与心爱之人此后相见无计,却仍“强说欢期”,体现无奈与自我安慰,“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以景结情,用梨花飘落、月亮西沉的景象,渲染出离别后的孤寂与惆怅。语言清新自然,善用白描手法勾勒情感与场景,将情感融入景色描写中,使情感表达更含蓄深沉;运用对比,将往昔的错误与当下的悔恨、无奈对比,增强感染力。上片直抒胸臆,奠定凄迷悲伤的情感基调;下片进一步深化情感,从无奈心境到最终的孤寂惆怅,层层递进。此词是纳兰性德爱情词的作品,以简洁之语道尽深情,语少意足,辞新情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由纳兰性德创作。此词创作时间未详。一种说法是纳兰表妹进宫后,他对其思念多年,痛定思痛觉得这份思念本不应开始或应早结束,遂作此词;也有资料表明,该词是为爱人沈宛而作,用以抒发对她的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爱情题材的词。全词描绘了词人追悔往昔,心绪凄迷、红泪偷垂的模样,借“满眼春风百事非”营造出物是人非的氛围,表达了内心的懊恼悔恨,体现出分离后的孤寂怅惘,抒发了爱情逝去后的无奈与悲苦。

2. 写作手法

以景结情:“落尽梨花月又西”,描绘出梨花落尽,月亮西沉的景象。词人将内心因离别而生的痛苦、哀伤、无奈等复杂情感,融入到这一特定的景物描写之中。以景语收束全词,避免了直白抒情的浅露,使情感表达更显含蓄蕴藉,让读者在这清幽、寂寥的景中,更能体会到词人那种无尽的凄凉与无奈,言有尽而意无穷。

3. 分段赏析

上片“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开篇便直抒胸臆,词人直言如今才明白当时的错误,却未明言“错”在何处,这种模糊性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也许是悔恨当初的相识,也许是懊恼未能珍惜相处时光,又或是自责于没能留住对方。“心绪凄迷”四字,奠定了全词哀伤、迷茫的情感基调,是词人内心痛苦与悔恨的集中体现,统领上片情感脉络。从语言角度看,用词简洁却极具感染力,直白地袒露了词人复杂而纠结的心境。从表达技巧而言,这种未作明确解释的表述方式,巧妙地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使读者不禁代入自身经历去探寻其中深意。“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此句画面感十足,词人想象着女子暗自垂泪的情景。“红泪”一词,增添了几分凄美与哀怨,暗示着女子内心的悲痛之深。而“满眼春风百事非”堪称神来之笔,在传统诗词意象中,春风常与美好、欢快相连,可词人却在此处反其道而行之,以“春风”与“百事非”形成强烈反差。眼前虽是春意盎然、繁花似锦的景象,但在词人心中,一切美好皆已消逝,曾经的温馨不再,只剩下物是人非的凄凉。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加倍凸显了词人内心的痛苦与失落,将其对往昔美好不再的悲叹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从意象运用上,春风与百事非的矛盾组合,冲击着读者的视觉与情感认知;从情感表达角度,更是将词人的哀伤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其内心的无奈与悲戚。下片“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词人清醒地意识到,此后与心爱之人再难相见,却仍要强颜欢笑,勉强说出将来欢聚的约定。“情知”二字,表明词人对现实的无奈与清醒认知,“强说”则生动地刻画出其自我欺骗、自我安慰的痛苦心境。这一句看似简单直白,却蕴含着无尽的心酸与绝望。从情感深度上,进一步挖掘了词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种徒劳的期盼更增添了几分悲剧色彩。从表达技巧看,通过直白的叙述,将词人的痛苦与无奈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同身受。“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以景结情,意境深远。“一别如斯”,简单四字,却饱含着对离别之痛的深深喟叹,那种无奈与不舍尽在其中。随后描绘出一幅凄美绝伦的画面:梨花在风中纷纷飘落,明月渐渐西沉。“落尽梨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寓意着两人之间的感情如同这飘落的梨花般,一去不复返;“月又西”则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哀伤与等待的漫长。这一景语,不仅营造出一种空灵、幽寂的氛围,更含蓄地传达出词人内心的无尽愁绪。从意象营造上,梨花、月等意象的组合,构建出一个充满诗意与哀伤的情境;从情感表达而言,以景衬情,使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内敛,言有尽而意无穷,让读者沉浸在这份凄美的情感之中,久久难以释怀。

4. 作品点评

《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词中,纳兰性德以简洁笔触勾勒情感,使词意鲜活呈现。词作在情感表达上细腻入微,于深沉夜色中散发幽微光芒,尽显其婉约词风,将爱情的悔恨与分离之苦抒发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哀乐无常,情感热烈到十二分,刻画到十二分。

近代文学家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张维屏《新雷》

下一篇:清·王士祯《江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