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才道当时错":现在才知道当初我错了,
# 才道:才知道。语本宋·晏小山《醉落魄》词:“心心口口长恨昨,分飞容易当时错。”又宋·刘后村:《忆秦娥》词:“古来成败难描摸。而今却悔当时错。”
"心绪凄迷":心中凄凉迷乱,
# 凄迷:凄凉迷乱。
"红泪偷垂":眼泪默默落下,
# 红泪:形容女子的眼泪。当初,魏文帝曹丕迎娶美女薛灵芸,薛姑娘不忍远离父母,伤心欲绝,等到登车启程以后,薛灵芸仍然止不住哭泣,眼泪流在玉唾壶里,染得那晶莹剔透的玉唾壶渐渐变成了红色。待车队到了京城,壶中已经泪凝如血。
"满眼春风百事非":满眼看到的都是春风,事物却非于从前。
# 满眼春风百事非:句出于唐·李长吉《三月》诗“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又宋·赵介菴《减字木兰花》词:“满眼春风,不觉黄梅细雨中。”
"情知此后来无计":明知此次分别之后再无相见的机会,
# 无计:无法。
"强说欢期":还是勉强约定将来相会的日期。
# 欢期:佳期,指二人重会相守之期。欢聚的日子。
"一别如斯":像这样一别,
"落尽梨花月又西":一待梨花落尽,月亮又会悬系在西天。
# 落尽梨花月又西:唐·郑都官《下第退居二首》之一,“落尽梨花春又了,破篱残雨晚莺啼。”又宋·梅圣兪《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容若此句撇开前人,用“月字”独创出凄迷冷艳的意境。梨花同月若梅花惹雪,别是一种肌骨。落尽梨花:梅尧臣《苏幕遮》:“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月:月亮。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爱情题材的词。全词描绘了词人追悔往昔,心绪凄迷、红泪偷垂的模样,借“满眼春风百事非”营造出物是人非的氛围,表达了内心的懊恼悔恨,体现出分离后的孤寂怅惘,抒发了爱情逝去后的无奈与悲苦。
2. 写作手法
以景结情:“落尽梨花月又西”,描绘出梨花落尽,月亮西沉的景象。词人将内心因离别而生的痛苦、哀伤、无奈等复杂情感,融入到这一特定的景物描写之中。以景语收束全词,避免了直白抒情的浅露,使情感表达更显含蓄蕴藉,让读者在这清幽、寂寥的景中,更能体会到词人那种无尽的凄凉与无奈,言有尽而意无穷。
3. 分段赏析
上片“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开篇便直抒胸臆,词人直言如今才明白当时的错误,却未明言“错”在何处,这种模糊性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也许是悔恨当初的相识,也许是懊恼未能珍惜相处时光,又或是自责于没能留住对方。“心绪凄迷”四字,奠定了全词哀伤、迷茫的情感基调,是词人内心痛苦与悔恨的集中体现,统领上片情感脉络。从语言角度看,用词简洁却极具感染力,直白地袒露了词人复杂而纠结的心境。从表达技巧而言,这种未作明确解释的表述方式,巧妙地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使读者不禁代入自身经历去探寻其中深意。“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此句画面感十足,词人想象着女子暗自垂泪的情景。“红泪”一词,增添了几分凄美与哀怨,暗示着女子内心的悲痛之深。而“满眼春风百事非”堪称神来之笔,在传统诗词意象中,春风常与美好、欢快相连,可词人却在此处反其道而行之,以“春风”与“百事非”形成强烈反差。眼前虽是春意盎然、繁花似锦的景象,但在词人心中,一切美好皆已消逝,曾经的温馨不再,只剩下物是人非的凄凉。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加倍凸显了词人内心的痛苦与失落,将其对往昔美好不再的悲叹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从意象运用上,春风与百事非的矛盾组合,冲击着读者的视觉与情感认知;从情感表达角度,更是将词人的哀伤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其内心的无奈与悲戚。下片“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词人清醒地意识到,此后与心爱之人再难相见,却仍要强颜欢笑,勉强说出将来欢聚的约定。“情知”二字,表明词人对现实的无奈与清醒认知,“强说”则生动地刻画出其自我欺骗、自我安慰的痛苦心境。这一句看似简单直白,却蕴含着无尽的心酸与绝望。从情感深度上,进一步挖掘了词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种徒劳的期盼更增添了几分悲剧色彩。从表达技巧看,通过直白的叙述,将词人的痛苦与无奈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同身受。“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以景结情,意境深远。“一别如斯”,简单四字,却饱含着对离别之痛的深深喟叹,那种无奈与不舍尽在其中。随后描绘出一幅凄美绝伦的画面:梨花在风中纷纷飘落,明月渐渐西沉。“落尽梨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寓意着两人之间的感情如同这飘落的梨花般,一去不复返;“月又西”则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哀伤与等待的漫长。这一景语,不仅营造出一种空灵、幽寂的氛围,更含蓄地传达出词人内心的无尽愁绪。从意象营造上,梨花、月等意象的组合,构建出一个充满诗意与哀伤的情境;从情感表达而言,以景衬情,使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内敛,言有尽而意无穷,让读者沉浸在这份凄美的情感之中,久久难以释怀。
4. 作品点评
《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词中,纳兰性德以简洁笔触勾勒情感,使词意鲜活呈现。词作在情感表达上细腻入微,于深沉夜色中散发幽微光芒,尽显其婉约词风,将爱情的悔恨与分离之苦抒发得淋漓尽致。
# 哀乐无常,情感热烈到十二分,刻画到十二分。
近代文学家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