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关癖爱轻模样":我喜欢的并不只是雪花轻舞飞扬的姿态,
# 轻模样:雪花轻轻飞扬的样子。此谓对于雪花的偏爱。,癖爱:癖好,特别喜爱。
"冷处偏佳":还有它那不惧寒冷的精神。
"别有根芽":无根却似有根,
# 根芽:比喻事物的根源、根由。
"不是人间富贵花":有着人间富贵之花不可比拟的高洁之姿。
# 富贵花:指牡丹或者海棠之类的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谢道韫去世后有谁真正了解、怜惜它呢?
# 谢娘:晋王凝之妻谢道韫有文才,后人因称才女为“谢娘”。谢道韫曾咏过雪花。
"飘泊天涯":它在天涯飘荡,
"寒月悲笳":看尽冷月,听遍胡笳,
# 悲笳:悲凉的笳声。笳,古代军中号角,其声悲壮。
"万里西风瀚海沙":感受到的是西风遍吹黄沙的悲凉。
# 瀚海:沙漠,此指塞外之地。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咏物抒情题材的词。词中描绘了塞上雪花的独特风貌,将雪花视作与牡丹等同的“花儿”来歌咏,营造出新奇独特的意境。以及内心清高孤傲却无人能懂的悲凉之感,展现了词人借咏雪花以抒发复杂内心情感的创作意图。
2. 分段赏析
上片起笔颇为独特,以倒卷之势展开。词人先预设一种质疑,仿佛有人质问为何钟情雪花。随即,词人给出回应:自己喜爱雪花,并非仅仅因其轻盈飘逸的姿态,更在于其蕴含的冰雪精神。继而深入一层,雪花独具特质,看似花却又非传统意义上的花。它以看似无根之态,实则自有其根,那六瓣的独特形状,空灵剔透,似真似幻,全无人间富贵之花——牡丹那般拥有坚实深根、繁茂叶片与丰腴体态。这般对雪花的描绘与赞赏,既是词人独特的审美取向,也是他对富贵门第中诸多繁文缛节与束缚的逆反心理的映射。在词人眼中,雪花的这种特质,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自由不羁的精神境界,与富贵门阀所代表的世俗规范形成鲜明对比。下片巧妙地以“谢娘”关联雪花。在文学典故里,晋王凝之妻谢道韫才华出众,后世常以“谢娘”代指才女;还有一种说法,“谢娘”也常被用来指代心中所念女子。在纳兰性德的诸多词作中,“谢桥”“谢家庭院”等表述屡见不鲜,比如在《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的下片,就有“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这样深情的词句。种种迹象表明,将“谢娘”理解为词人思念的女子更为合适。此词从对雪花的咏叹过渡到“谢娘”,其内在联系在于雪花的轻盈婀娜、晶莹剔透,这般特质让词人不禁联想起与某女子之间那份纯洁且朦胧的深情眷恋。思绪至此一转,词人又由雪花的漫天飘洒,联想到自身漂泊天涯的境遇。而后笔锋再宕开,将这份饱含相思与羁旅之苦的悲愁,融入到寒月清辉、悲笳哀鸣、浩荡西风以及黄沙漫天的塞外大漠之中,营造出一种雄浑而又苍凉的意境,使得情感愈发深沉、厚重。
3. 作品点评
这首咏雪词独具匠心,笔触新颖,一句“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超脱了传统咏雪诗词的意象窠臼,尽显神韵天成之妙。词人以别具一格的视角,描绘塞外漫天飞雪,于字里行间悄然融入自身意态情怀。其中,身世之感与心性之叹若隐若现,浓郁的凄楚苍凉之气悠悠回荡。词中展现的塞外景象广袤壮阔,气韵深沉醇厚,情境幽邃深远,将词人复杂情感与塞外风光巧妙融合。从整体来看,此词不失为纳兰性德边塞词中的一卓异之作。
# 纳兰容若咏雪花云:“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综其身世观之,自是自家写照。
近代学者、词论家林花榭《读词小笺》
# 诗人们往往喜欢咏菊花、咏梅花、咏梨花,用以表现自己品格的高洁。这首词,纳兰性德却以塞外雪花自比。词的上片写雪花:下片则咏塞外。词里提到谢娘,这不仅用典贴切,也暗喻自己离开了一位有才学的女子,含义相当深刻。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
下一篇:清·郑板桥《题画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