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ěi
rén
·
·
yín
chuáng
qīng
lǎo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yín
chuáng
qīng
lǎo
xiè
fěn
qiū
qióng
sǎo
cǎi
xiāng
xíng
chù
lián
qián
shí
cuì
qiào
hèn
néng
yán
huí
láng
cùn
xiāng
luò
yuè
chéng
bèi
dēng
yuè
jiù
huā
yīn
shì
shí
nián
zōng
shí
nián
xīn

译文

井边的梧桐在淅沥的秋风秋雨中渐渐老去,所爱之人的踪迹也在蟋蟀的鸣叫中慢慢消失。所爱之人经行之处,如今已荒无人迹,布满了青苔,此时旧地重游,即便拾得美人遗下的翡翠头饰,也无法对人明言,只能徒自伤感。回廊之处曾经留下了多少令人刻骨相思的痕迹,而今旧地重游,相思成灰,独倚回廊,只有天边落月孤独相伴。吹灭灯火,在月光下走近花阴,寻找过去的踪迹,十年前的踪迹宛然犹在,十年前的那颗心还依然在胸膛跳动。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埋藏在心里的那份情感历久弥新,难以忘怀。

逐句剖析

"银床淅沥青梧老":井边的梧桐在淅沥的秋风秋雨中渐渐老去,

# 淅沥:象声词,形容风雨声、落叶声等。,银床:指井栏。一说为辘轳架。

"屧粉秋蛩扫":所爱之人的踪迹也在蟋蟀的鸣叫中慢慢消失。

# 秋蛩:蟋蟀。,屧粉:借指所恋之女子。屧,为鞋的衬底,与粉字连缀即代指女子。

"采香行处蹙连钱":所爱之人经行之处,如今已荒无人迹,布满了青苔,

# 连钱:草名,叶呈圆形,大如钱。,蹙:聚拢,聚集。,采香:指曾与她有过一段恋情的去处。

"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此时旧地重游,即便拾得美人遗下的翡翠头饰,也无法对人明言,只能徒自伤感。

# 翠翘:女子的首饰。

"回廊一寸相思地":回廊之处曾经留下了多少令人刻骨相思的痕迹,而今旧地重游,相思成灰,

# 回廊:用春秋吴王“响履廊”之典。宋范成大《吴郡志》:“响履廊,在灵岩山寺。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履,廊虚而响,故名。”其遗址在今苏州市西灵岩山。作者词中多次提及此地,是纳兰性德与恋人开始恋情的地方。

"落月成孤倚":独倚回廊,只有天边落月孤独相伴。

"背灯和月就花阴":吹灭灯火,在月光下走近花阴,寻找过去的踪迹,

# 就:走进,接近。

"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十年前的踪迹宛然犹在,十年前的那颗心还依然在胸膛跳动。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埋藏在心里的那份情感历久弥新,难以忘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为清代纳兰性德词作。上片绘秋景,“银床淅沥”“青梧老”意象渲染凄凉氛围,“采香行处”“拾得翠翘”勾起往昔回忆。下片写故地重游,“回廊”“落月”勾勒孤独身影,“十年踪迹十年心”将对亡妻的思念与物是人非之感推向极致。写作手法上,善用细腻笔触与清幽意象,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营造出哀怨伤感意境。全词情感真挚浓烈,语言自然流畅,却字字含情,毫无雕琢痕迹,尽显其词风婉约深情,道尽爱情逝去后的落寞与眷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由清代纳兰性德创作。纳兰性德与卢氏于康熙十三年(1674)成婚,夫妻感情深厚。然而,康熙十六年(1677),卢氏不幸亡故,这给纳兰性德带来沉重打击。此后多年,他对亡妻思念不绝。康熙二十二年(1683),距离卢氏离世已过去六年,纳兰性德旧地重游,往昔与妻子相处的场景历历在目,睹物思人,心中悲戚难抑,遂写下此词,借词中凄清秋景与自身孤寂身影,抒发对亡妻深切的思念与无尽的哀伤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怀人诗。词中描绘了秋夜庭院的景色,如银床沥水、青梧渐老、秋蛩哀鸣等,通过这些景象,引发词人对过往恋人的深切怀念。词人旧地重游,试图寻觅恋人踪迹,却遍寻不得。在下片,又借回廊、落月等意象,抒发故地重游时的感伤之情。全词借景抒情,表达了词人追忆旧情时的凄楚情思。

2. 写作手法

触景生情:“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将井阑、梧桐、秋虫等秋景与词人的孤寂、思念之情相融合,营造出深秋庭院清寂氛围,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虚实结合:“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实写眼前秋夜庭院中,井栏旁梧桐渐老、秋虫啼鸣,以及寻迹拾得翠翘的场景;虚写由这些实景引发的对往昔与爱人共处情景的追忆。直抒胸臆:“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直接抒发了历经十年,物是人非,而心中相思之情始终未变的感慨,将内心深处的深情与怅惘直白道出,情感真挚强烈。

3. 分段赏析

上片“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运用了视听结合的表现形式。“银床淅沥”写秋雨滴落井栏之声,营造出清冷氛围;“青梧老”描绘梧桐在秋意中凋零之景,视觉上传递出衰败之感。“屧粉秋蛩扫”一句,将秋蛩的哀鸣与昔日美人走过留下的香粉痕迹相联系,以动衬静,深化清寂氛围。从内容主题看,借景抒情,由眼前秋景引发对旧情的追念。语言上,用词精炼,寥寥数字便勾勒出深秋庭院凄清之景。“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采香行处”虚写往昔恋人活动场景,“蹙连钱”描绘如今小径苔藓丛生,今昔对比,尽显物是人非。“拾得翠翘”这一细节,形象地表现出词人旧地重游时的怅惘。从表达技巧看,以小见大,通过拾得翠翘这一行为,深刻传达出内心无法言说的遗憾与伤感。下片“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回廊”这一意象具有象征意义,是往昔甜蜜与如今哀伤的交汇点。从形象角度,刻画了词人在回廊中,于落月之下独自凭倚的孤寂身影。在表达技巧上,情景交融,借回廊、落月之景,抒发内心深沉的相思之情。“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从语言风格看,质朴自然却饱含深情。在内容主题上,直抒胸臆,“十年踪迹”与“十年心”,将时间跨度与情感深度相融合,强调对旧情的长久眷恋,以及岁月变迁中物是人非的无尽悲哀。

4. 作品点评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是纳兰性德悼亡词作品。在文学价值上,其以细腻笔触抒发真挚情感,具有极高感染力。语言风格明白如话,却又蕴含深情,看似平淡却暗涌情感波澜。写作特色上,全词触景伤情、抚今追昔,抒情自然流畅。善于运用清幽意象营造哀伤氛围,“银床”“青梧”“秋蛩”,情景交融。且用典绵密,虽不刻意彰显却使词意更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那些被使用了数个世纪的旧典故,回廊、红窗、心字香之类,乃至落花、苔痕等等,似乎早被人们嚼熟了。但是,这些意象在纳兰容若笔下能翻出一番冷峭、清丽的新意,读来令人肌骨清凉。

现代作家孟晖《莲花香印的足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纪昀《河中石兽》

下一篇:清·曹雪芹《红楼梦曲·引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