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zhāo
hán
chóu
shèng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zhāo
hán
chóu
shèng
néng
hái
bàng
xìng
huā
xíng
nián
gāo
zhāi
dòu
qīng
yíng
màn
yān
shuāng
xiù
kōng
jiāng
jiǔ
yùn
shān
qīng
rén
jiān
chù
wèn
duō
qíng

译文

这连绵不断的雨如同剪不断的哀愁,依稀记得去年我们到杏花园游玩。还一起攀上枝头摘取花枝,比赛谁最轻盈利落。香炉中的熏烟轻轻地萦绕,双袖在炉火映照中泛着紫红的颜色,身着青衫而脸上胀红了酒晕。人间何其广大,竟然还是无处寻觅、亦无处寄托那一份多情。

逐句剖析

"伏雨朝寒愁不胜":这连绵不断的雨如同剪不断的哀愁,

# 伏雨:连绵不断的雨。唐《秋雨叹》:“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那能还傍杏花行":依稀记得去年我们到杏花园游玩。

"去年高摘斗轻盈":还一起攀上枝头摘取花枝,比赛谁最轻盈利落。

# 斗轻盈:与同伴比赛看谁的动作更迅捷轻快。轻盈,多用以形容女子体态的轻快、灵活。,高摘:攀高折花。

"漫惹炉烟双袖紫":香炉中的熏烟轻轻地萦绕,双袖在炉火映照中泛着紫红的颜色,

# 炉烟:香炉中的熏烟。

"空将酒晕一衫青":身着青衫而脸上胀红了酒晕。

# 酒晕:喝完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陆游《宴西楼》诗:“烛光低映珠帐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人间何处问多情":人间何其广大,竟然还是无处寻觅、亦无处寄托那一份多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是清代纳兰性德的一首词。上片起笔,借所处环境起兴,让词人睹物思人,愁苦之情顿生,紧接着对比往昔,曾经的愉悦惬意与当下的凄苦哀愁反差强烈,愈发衬出愁绪之浓。下片前两句将笔触深入,展现词人于愁苦中自我安慰的情景,试图抚平内心波澜。至结尾一句,词人将满心的思念升华,发出对人间情感的喟叹,尽显无奈。整首词用词温婉绮丽,情思悲切,满溢的思念背后是君不可见的怅惘,空余无尽凄伤。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康熙十六年四月,纳兰性德的妻子卢氏产下一子,取名海亮。然而,喜悦的余温尚未散尽,悲剧接踵而至。产后的卢氏突患疾病,身体每况愈下,尽管多方救治,最终还是在五月三十日溘然长逝,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个悲伤的时刻。爱妻的骤然离世,如同一把利刃,狠狠刺痛了纳兰性德的心,让他深陷于无尽的悲痛之中。此后,他在一首又一首饱含深情的悼亡诗词里,用蘸满泪水的笔,反复倾诉着对卢氏的相思眷恋,字字句句皆是难以释怀的怀念,那份深情厚意,穿越时空,至今仍令人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伤春怀人词。描绘夏日朝雨添寒致词人哀愁,无心赏杏花,忆起去年与爱人同游采杏之乐。如今独对炉烟,双袖被熏紫,空饮酒染青衫,尽显孤寂。营造伤感氛围,表达对逝去爱情、美好往昔的怀念,及无处觅多情的失落。

2. 写作手法

对比:今昔对比,上片中“那能还傍杏花行”是今日,“去年高摘斗轻盈”为往昔,曾经与佳人春日同游摘花的欢乐,对照如今孤身一人、对杏花唯恐避之不及的愁苦,突出物是人非、思念深沉之痛;情境对比,下片“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的无聊孤寂,与往昔美好时光碰撞,强化此刻内心的怅惘,尽显词人的落寞心境。借景抒情:“伏雨朝寒愁不胜”,借连绵夏雨、清晨寒意这些肃杀阴冷之景,渲染出词人内心浓重的哀愁,奠定全词基调。“那能还傍杏花行”,面对依旧绽放的杏花,因佳人不在,杏花春雨之景反倒勾起伤心,将思念融入景中。“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描绘炉烟缭绕、酒晕染衫的画面,以孤寂无聊的景,抒发出词人内心无所寄托、茫然若失之感,借景将怅惘之情具象化,情与景相融。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伏雨朝寒愁不胜”,点明时节与心境,连绵的夏雨、清晨的寒意,交织成一片愁绪的网,将词人紧紧笼罩,奠定全词愁苦的基调。紧接着“那能还傍杏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往昔与佳人春日攀杏枝、嬉闹比轻盈的美好画面浮现眼前,可如今面对同样的杏花春雨,佳人已逝,物是人非之感刺痛人心,他甚至不敢再靠近杏花,怕触景伤情,深刻诠释了睹物思人的沉痛,延续中国诗歌睹物伤情的传统,让春花秋月皆化作愁绪的导火索。下片:“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精描细绘出词人烤火饮酒之景,炉烟轻绕使双袖映紫,青衫沾酒晕,“漫惹”“空将”二词精妙,直白道出其无聊、恍惚之态,仿若行尸走肉般茫然。至尾句“人间何处问多情”,全然抛开修饰,以质朴言语道尽无奈,天地虽大,却难觅寄托深情之处,如“谁念西风独自凉”般,将孤独、无处释怀之感推向极致,尽显词人内心的迂曲愁绪。

4. 作品点评

全篇情致优美,语简意丰,意境深远且富有哲理,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好词作,以精当笔触绘情思、展遐思,让读者品人生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描绘了一种多情无奈的阑珊意绪。词中上下片之结句点出其情伤的底蕴,倘恍迷离,空灵清丽。

现代作家聂小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顾贞观《金缕曲二首》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梦江南·昏鸦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