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
èr
shǒu

朝代:清作者:顾贞观浏览量:3
hàn
chá
níng
dài
shū
bǐng
chén
dōng
jīng
shī
qiān
bīng
xuě
zhōng
zuò
píng
ān
fǒu
biàn
便
guī
lái
píng
shēng
wàn
shì
kān
huí
shǒu
xíng
yōu
yōu
shuí
wèi
jiè
lǎo
jiā
pín
yòu
cóng
qián
bēi
jiǔ
chī
mèi
rén
yīng
jiàn
guàn
zǒng
shū
fān
yún
shǒu
bīng
xuě
zhōu
xuán
jiǔ
lèi
hén
niú
tòu
shǔ
tiān
rán
ròu
jiā
néng
gòu
hóng
yán
duō
mìng
gèng
jīn
hái
yǒu
zhǐ
jué
sài
hán
nán
shòu
niàn
廿
zǎi
bāo
chéng
nuò
pàn
tóu
jiǎo
zhōng
xiāng
jiù
zhì
zhá
xiōng
huái
怀
xiù
piāo
líng
jiǔ
shí
nián
lái
shēn
ēn
jìn
shēng
shī
yǒu
宿
míng
fēi
tiǎn
qiè
zhǐ
kàn
líng
qióng
shòu
céng
jiǎn
láng
chán
zhòu
mìng
cháng
zhī
bié
wèn
rén
shēng
dào
liáng
fǒu
qiān
wàn
hèn
wèi
xiōng
pōu
xiōng
shēng
xīn
wèi
dīng
chǒu
gòng
xiē
shí
bīng
shuāng
cuī
zhé
zǎo
shuāi
liǔ
cóng
jīn
shǎo
zuò
liú
xīn
hún
xiāng
shǒu
dàn
yuàn
qīng
rén
shòu
寿
guī
fān
xíng
shù
gǎo
稿
kōng
míng
liào
chuán
shēn
hòu
yán
jìn
guān
dùn
shǒu

译文

这首词寄给远在宁古塔的的吴汉槎,用词代替书信。丙辰年的冬日,我暂住在京师的千佛寺中,于冰天雪地中写下此词。你近来平安吗?即便你回来,以前的那些事,回忆起来又怎么能够忍受呢?昔日朋友形同陌生的路人,又有谁安慰你,你母老家贫子幼,早已经记不起,从前杯酒相娱的时侯。魑魅搏人的事应该司空见惯,正直人总是输,输在覆雨翻云的小人之手。我们与寒冷的冰雪,打交道已经很久很久劝你不要让泪水把牛衣滴透。请你数一数天下的戍边人,仍旧和家人团聚一堂的,又有几家?比起早已冤死的红颜薄命人,更不如你如今还留有性命。只是在那极远的边塞,四季冰雪的苦寒难受。你在边塞已经二十年,我要像申包胥那样实现诺言,像燕丹盼归使乌头白马生角样,一定把你营救。我就以这首词代替书信,请你妥善保存。我也漂泊他乡很久很久。自中举十年来,我辜负了你的深厚恩情,未报答你这位生死之交的师友。从前你我齐名并非名不副实,试看曾为怀念李白而瘦的杜甫,忧闷不少于,流放夜郎的李白。我的夫人已经去世,又与知己的你分别,试问人生在世,到这步田地凄凉不?我将千种怨、万种恨,向你细细倾吐。你生于辛未年我生于丁丑,都经历了一些时日,冰雪摧残,已经成了早衰的蒲柳。劝你从今要少作词赋,多多保重与我长相守。但愿,黄河变清人长寿。你归来定会急忙翻阅戍边时的诗稿,把它们整理出来传给后世,但也只是忧患在前空名在后。满心的话语说不尽,我在此向你行礼磕头。

逐句剖析

"寄吴汉槎宁古塔":这首词寄给远在宁古塔的的吴汉槎,

# 吴汉槎:名兆骞,江苏吴江人。顺治举人,工诗文,以科场事为人所陷,于顺治十六年谪戍宁古塔(今海林市长汀镇)。

"以词代书":用词代替书信。

# 书:书信。

"丙辰冬":丙辰年的冬日,

# 丙辰: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

"寓京师千佛寺":我暂住在京师的千佛寺中,

"冰雪中作":于冰天雪地中写下此词。

"季子平安否":你近来平安吗?

# 季子:指春秋时吴王寿梦的儿子季札,号延陵季子,素有贤名。后常称姓吴的人为“季子”。这里代指吴兆骞。

"便归来":即便你回来,

"平生万事":以前的那些事,

"那堪回首":回忆起来又怎么能够忍受呢?

"行路悠悠谁慰藉":昔日朋友形同陌生的路人,又有谁安慰你,

# 慰藉:安慰之意。,悠悠:关系很远,不相关。,行路:过路人。

"母老家贫子幼":你母老家贫子幼,

"记不起":早已经记不起,

"从前杯酒":从前杯酒相娱的时侯。

# 杯酒:即杯酒言欢的缩语。

"魑魅择人应见惯":魑魅搏人的事应该司空见惯,

# 择人:一作“搏人”,打人,抓人。据吴兆骞子吴振臣在《秋笳集》的跋中说,吴兆骞“为仇家所中,遂遣戍宁古。”,魑魅:传说里的山林妖怪。

"总输他":正直人总是输,

"覆雨翻云手":输在覆雨翻云的小人之手。

# 覆雨翻云手:指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陷害好人的阴毒小人。

"冰与雪":我们与寒冷的冰雪,

"周旋久":打交道已经很久很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劝你不要让泪水把牛衣滴透。

# 牛衣:乱麻编制的给牛保暖的披盖物。据《汉书·王章传》载,王章贫困的时侯,曾与妻子卧于牛衣上对泣。

"数天涯":请你数一数天下的戍边人,

# 数天涯:“数天涯”二句:吴兆骞被遣戍边,其妻至戍所相陪十余年,生有一子四女。

"依然骨肉":仍旧和家人团聚一堂的,

"几家能够":又有几家?

"比似红颜多命薄":比起早已冤死的红颜薄命人,

"更不如今还有":更不如你如今还留有性命。

"只绝塞":只是在那极远的边塞,

# 绝塞:极远的边塞。

"苦寒难受":四季冰雪的苦寒难受。

# 苦寒难受:吴兆骞《秋笳集》卷八《与计甫草书》中有:“塞外苦寒,四时冰雪。”

"廿载包胥承一诺":你在边塞已经二十年,我要像申包胥那样实现诺言,

# 廿载包胥承一诺:从1657年吴兆骞被遣戍宁古塔,到作者1676年写这首词,正好二十年。包胥承一诺,据《史记·伍子胥列传》载,春秋时,楚国大夫包胥立誓要保全楚国,后果然如愿。廿载,二十年。

"盼乌头马角终相救":像燕丹盼归使乌头白马生角样,一定把你营救。

# 盼乌头马角终相救:《史记·刺客列传》索引:“丹求归,秦王曰,‘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燕太子丹仰天长叹,上感于天,果然乌头变白,马也生角。

"置此札":我就以这首词代替书信,

# 札:信札,书信。

"兄怀袖":请你妥善保存。

# 兄:一作君。

"我亦飘零久":我也漂泊他乡很久很久。

# 我亦飘零久:飘零,漂泊。作者康熙五年(1666年)中举,掌国史馆典籍,五年后因父病告归,康熙十五年(1676年)又入京在纳兰性德家教书,两度客居京师,故有飘零异乡之感。

"十年来":自中举十年来,

# 十年来:从康熙五年(1666年)作者中举,到1676年写这首词,正好十年。

"深恩负尽":我辜负了你的深厚恩情,

"死生师友":未报答你这位生死之交的师友。

"宿昔齐名非忝窃":从前你我齐名并非名不副实,

# 宿昔齐名非忝窃:宿昔,过去。非忝窃,不是名不副实。《感引集》卷十六引顾震沧的话说:“贞观幼有异才,能诗,尤工乐府。少与吴江吴兆骞齐名。”

"只看杜陵穷瘦":试看曾为怀念李白而瘦的杜甫,

# 杜陵穷瘦:一作“杜陵消瘦”。杜甫在《丽人行》中自称“杜陵野老”、“杜陵布衣”,李白戏杜甫诗中有:“借问别采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只看:一作“试看”。

"曾不减":忧闷不少于,

"夜郎僝僽":流放夜郎的李白。

# 夜郎僝僽:李白曾被流夜郎(今贵州省西部),受到摧残。这里以杜甫和李白比喻作者和吴兆骞。

"薄命长辞知己别":我的夫人已经去世,又与知己的你分别,

# 薄命长辞知己别:指作者夫人去世和与吴兆骞分别。

"问人生":试问人生在世,

"到此凄凉否":到这步田地凄凉不?

"千万恨":我将千种怨、万种恨,

"为兄剖":向你细细倾吐。

# 兄:一作“君”。

"兄生辛未吾丁丑":你生于辛未年我生于丁丑,

# 兄生辛未吾丁丑:吴兆骞生于辛未年,即明崇祯四年(1631)。作者生于丁丑年,即明崇祯十年(1637年)。

"共些时":都经历了一些时日,

# 些:一作“此”。

"冰霜摧折":冰雪摧残,

"早衰蒲柳":已经成了早衰的蒲柳。

# 早衰蒲柳:蒲柳,即水杨,是凋零最早的树木。《世说新语》载:“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犹茂。’”

"词赋从今须少作":劝你从今要少作词赋,

# 词赋从今须少作:“诗赋”二句:古人认为创作诗文损伤人的心魂。桓谭在《新论》里说,他和扬雄都因作赋,“用精思大剧而得病”。作者和吴兆骞创作都很勤奋,尤其是吴兆骞,儿童时就作胆赋,“累千余言”。(见《国朝先正事略》)

"留取心魂相守":多多保重与我长相守。

# 魂:一作“魄”。

"但愿得":但愿,

"河清人寿":黄河变清人长寿。

# 河清人寿:河,指黄河。黄河水浊,古时认为黄河清就天下太平。古人云:“俟河之清,人寿几何。”认为黄河千年一清,而人寿有限。这里是希望一切好转,吴兆骞能归来的意思。

"归日急翻行戍稿":你归来定会急忙翻阅戍边时的诗稿,

# 行戍稿:在戍边时所写的稿子。

"把空名料理传身后":把它们整理出来传给后世,但也只是忧患在前空名在后。

"言不尽":满心的话语说不尽,

"观顿首":我在此向你行礼磕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金缕曲二首》是清代词人顾贞观创作的组词,其中第一首以词代书,寄赠被流放宁古塔的友人吴兆骞,上片以关切之语问候友人近况,感慨其平生万事不堪回首,述其母老家贫、幼子无依的困境,叹其遭逢魑魅搏人、翻云覆雨之祸,长期与冰雪周旋的艰辛;下片劝慰友人莫使泪痕浸透牛衣,言天涯漂泊中能聚骨肉者已属难得,虽红颜多薄命,幸友人尚在人间,唯边塞苦寒最难忍受。继而自陈二十年来如申包胥般坚守承诺,盼“乌头马角”终得救援,最后将此札置于友人怀袖,传递拳拳心意。其二则以“我亦飘零久”起笔,倾诉自身十年间负尽深恩、痛失师友的飘零之痛,追念昔日与友人齐名并非侥幸,同经困厄如杜陵消瘦、夜郎愁苦;叹薄命知己相别,人生至此之凄凉,欲为君剖尽千万恨;又言二人同生辛未、丁丑,共历冰霜摧折,早衰如蒲柳,劝友人少作诗赋以养心神,期冀河清人寿之日,归时共理戍边诗稿以传后世,末以“言不尽,观顿首”收束,情谊深挚。全词语言真挚深沉,语言优美,通过书信体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挂念与慰藉,既展现出死生不渝的友情,又映射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与批判,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末清初词人,“词家三绝”之一

顾贞观(1637~1714),清代词人。字华峰,号梁汾,无锡(今属江苏)人。康熙举人,任秘书院典籍,曾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好。其工诗词,早年与吴兆骞齐名,后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词家三绝”。其词性情真挚,一往而深,其名作《金缕曲》二首被推为清词压卷之作。其他长调,亦多感慨生哀之作。其小令清隽雅怨,风骨挺秀。代表作品有《金缕曲》《石州慢·御沟为漕艘所阻》《南乡子·捣衣》等。著有《征纬堂诗》《弹指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吴兆骞于顺治十四年(1657)参加江南乡试并中举,由此卷入丁酉江南乡试科场案。顺治帝闻讯震怒,次年便将此科江南中举士子悉数押解进京,亲赴中南海瀛台主持复试。复试合格者方准保留举人身份,不合格者则按律惩处。最终两名主考官被处斩刑,十七名同考官亦被处以绞刑。吴兆骞本为江南著名才士,少年时便以才学出众著称,兼之性情孤傲,因不愿屈从复试要求,最终被下狱收监。尽管此后礼部、刑部反复严查,终证其并无舞弊实据,顺治十五年(1658年),吴兆骞仍被判处流放宁古塔。友人顾贞观在其充军北去时,曾立誓必竭力营救,可二十余年间多方奔走,终未奏效。顾贞观此时自身境遇亦不顺遂,正于太傅纳兰明珠(纳兰性德之父)府中任幕僚,念及挚友在极寒边地备受煎熬,便向纳兰性德求助。然性德与吴兆骞素无往来,起初并未应承。 康熙十五年(1676年)冬日,作者客居北京千佛寺,见冰雪漫天,念及挚友困厄之状,遂作《金缕曲》二首,以词代书寄往边地。纳兰性德读罢二词,为之动容,潸然泪下道:“昔有李陵与苏武河梁送别之诗,又有向秀怀念嵇康之《思旧赋》,今得此《金缕曲》,堪称‘三绝’矣!”随即承诺为其说项营救。经纳兰父子全力周旋,五年后吴兆骞终得赎归故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赠友抒怀词,作者“以词代书”,其一以“季子平安否”的深切问候开篇,直诉对流放宁古塔的友人吴汉槎的牵挂,通过“母老家贫子幼”“魑魅搏人”等细节,勾勒出友人流放生涯的孤苦与磨难。其二则由己及人,自叹身世之悲,追忆与友人的知己之谊。两首词融为一体,感人至深,表现了作者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2. 写作手法

用典:“泪痕莫滴牛衣透”。西汉王章贫困时,曾卧于牛衣(用草或麻编的给牛御寒的覆盖物)中,与妻子诀别,后因妻子劝诫重燃斗志。后世以“牛衣”代指贫困。词中“牛衣”既实写吴兆骞在宁古塔的贫寒处境,又以王章“牛衣对泣”的典故,暗喻其内心的屈辱与痛苦,此典将抽象的“苦寒”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牛衣”意象,画面感极强,引发读者共情。“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春秋时,楚国被吴国攻破,大夫申包胥赴秦国求救,于秦庭痛哭七日,最终感动秦哀公出兵救楚。顾贞观以申包胥自喻,表达自己营救友人的坚定决心。“乌头马角”典出《史记·刺客列传》,燕太子丹求归秦时,秦王戏言“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原指不可能之事,此处反用其意,意为“即便如乌头白、马生角般艰难,也定要救你”。既以历史典故强化自身决心的悲壮,又以“终相救”的信念传递希望,情感沉郁而有力。“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杜甫号杜陵野老一生颠沛流离,晚年漂泊西南,诗人以“消瘦”自况,暗喻两人才名与坎坷。“曾不减,夜郎僝僽”。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牵连,长流夜郎,顾贞观以李白类比吴兆骞,强调二者虽非同罪,却同遭“流放”之厄,且皆为“薄命”之人。此典既点明吴兆骞流放宁古塔如李白之冤,又以李白的才名与结局暗示吴兆骞在绝塞的凄凉,加重悲剧感。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词的首句先问平安,此乃书信常例,词是以词代书。故先作常套语。然而,次句“便归来”三字,却似突兀而实为平易,破空而至。本来,此词上片,全是为述兆骞“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这“万事”诚难诉尽,作者姑且举其大者:远行在外、无人慰藉,不堪回首此其一;母老、家贫、子幼,从前杯酒言欢之友亦消散难忆,不堪回首此其二;被彼魑魅魍魉之辈诬陷,却无从申冤、无从复仇,只能叹“应见惯”,哀“总输他”,不堪回首此其三;日日与宁古塔冰雪周旋,不堪回首此其四。读者仅读此数端不堪回首,亦已足感作者体察友人心曲之深,足悟作者与友人交谊非常;不意,作者犹能于此千万重悲恨之上,更添“便归来”三字,令读者感知与领悟更深一层。有此二字,便足见兆骞此十七年所受之苦,亦为终身之痛,不能归来自是终身之痛,即便能归,亦是终身之痛,因终留难消之创痕。同时,有此三字,亦予绝塞良朋以“归来”之望,纵是极渺茫之假设也罢。是以,凭此笼盖上片之“便归来”三字,作者与吴兆骞相知相交至何境界,已是尽在不言;置此三字于篇首,足见作者精于构思。下片首句“泪痕莫滴牛衣透”,牛衣,乱麻编衣,典出《汉书·王章传》,“透”字实为精于遣词之范例。上片中,作者直指友人之极痛处,令其不能不放声一恸,泪湿牛衣。然倾尽悲怀,乃为重振精神,故牛衣不可无泪,亦不可浸透泪水,消沉绝望。哭过之后,亦当退一步、回心思量。吴兆骞有毅然出塞相伴之爱妻、有生于北地之儿女,如此得以骨肉完聚之家,已属万幸。当年科场案发,多少少壮才子为之殒命,结局更不如尚存之兆骞,此又足可慰怀者。当然,绝塞之地苦寒难当,然既有此自宽与庆幸,又怎不该坚韧求生?况前途尚有指望,尚有立下“终相救”誓言之今世申包胥在奔走。故作者劝友人,虽泪透牛衣,仍可将此“以词代书”之书札藏入牛衣环袖、静候佳音。第二首词上片先发慨叹:“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语极沉痛,“亦”字承上首,非泛泛之言。“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从己身又及二人。杜甫《长沙送李十一衔》云:“李杜齐名真悉窃,朔云寒菊倍离忧。”杜甫所言乃谦辞。史载李杜齐名者非止一例,东汉李固杜乔、李膺杜密等,唐诗人李白杜甫,此处反用杜诗言“非忝窃”,以杜甫自况。“只看杜陵消瘦。”以李白比吴兆骞,李白曾长流夜郎(中道放归),喻吴兆骞之谪戍宁古塔,“僝僽”,指受磨折与愁苦烦扰。己身虽未谪戍,却与吴兆骞同感痛苦,备受煎熬。“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红颜薄命,长辞指亡故。顾贞观曾罹丧妻之痛,薄命长辞,知己远别,人生至此,诚为凄凉。人生之中罕有人曾历此凄凉境地。“问人生”此一反问即含此二重悲意。“千万恨,为兄剖”,自然收束上片。下片从年齿诉说,“兄生辛未吾丁丑”。辛未、丁丑至作此词时,两人皆逾四十,“四十曰强,仕。”然“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身体均遭摧残而早衰。蒲柳用《世说新语》顾悦与晋简文帝同年而先老之典,而“蒲柳”遂成自指体衰之谦词。此处用“共”字,明示二人皆然,此乃呼应上文“试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既年过四十,身体早衰,便当留意颐养:“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两句语重心长。既可“相守”,表明前途仍有指望。“但愿得、河清人寿。”(“俟河之清,人寿几何?”“黄河清,圣人出。”)此句祝愿,字面取前句,意在后句。冀望圣主施恩,远人得归故里终老。政治清明,人民自当安泰终老,故曰“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吴兆骞诗作必传于后世,此为作者预见,亦完全符实。吴兆骞流放后,诗风益增悲壮苍凉之气,脍炙人口,于清初亦属重要作家。此显作者对吴兆骞之信任与宽慰。不言“声名”而言“空名”,此“空”字将上文诸般苦痛尽括其中,盛名未能免其生前苦难,故曰“空名”,此“空”字可称一字千金。“言又尽,观顿首”,仍为书信格式。

4. 作品点评

这两首词采用书信体式创作,构思颇为独特,字里行间皆出自肺腑,读来情真意切,动人至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华峰(作者字)《贺新郎》(《金缕曲》的原名)两阕,只如家常说话,而痛快淋漓,宛转反复,两人心迹一一如见,虽非正声,亦千秋绝调也!

清陈廷焯《白雨斋诗话》

# 二词纯以性情结撰而成,悲之深、慰之至,丁宁告戒,无一字不从肺腑流出,可以泣鬼神矣!

清段晓华、龚兰《清词三百首详注》

# 二词只如家常说话,而痛快淋漓,宛转反覆,两人心迹,一一如见。此千秋绝调也。

清陈廷焯《词则·放歌集》卷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