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èng
jiāng
nán
·
·
hūn
jìn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hūn
jǐn
xiǎo
hèn
yīn
shuí
xuě
zhà
fān
xiāng
qīng
fēng
chuī
dào
dǎn
píng
méi
xīn
chéng
huī

译文

黄昏的鸦群已经飞远,你为何还独自站在那里,又是因何事而伤感呢?柳絮像急雪一样翻飞着落入香阁,晚风轻轻地吹拂着花瓶里盛开着的梅花。再看那心字香,早已悄然成灰。

逐句剖析

"昏鸦尽":黄昏的鸦群已经飞远,

# 昏鸦:黄昏时分,昏暗不明的乌鸦群。

"小立恨因谁":你为何还独自站在那里,又是因何事而伤感呢?

# 小立:稍稍站立。

"急雪乍翻香阁絮":柳絮像急雪一样翻飞着落入香阁,

# 急雪乍翻香阁絮:急雪二句:意思为柳絮好像飘飞的急雪,散落到香阁里,微微的晚风又轻轻地吹拂着胆瓶中的梅花。香阁,青年女子所居之内室。胆瓶,长须大腹,形如悬胆之花瓶。香阁:青年女子所居之内室。

"轻风吹到胆瓶梅":晚风轻轻地吹拂着花瓶里盛开着的梅花。

# 胆瓶:瓶颈细长,而瓶肚扩大的花瓶。因器型如悬胆而得名。直口,细长颈,削肩,肩以下渐硕,腹下部丰满。为花器,始烧于唐代至清中晚期。盛行于宋代,是陶瓷器型中的经典。

"心字已成灰":再看那心字香,早已悄然成灰。

# 心字:这里的“心字”指的即是心字香。明杨慎《词品·心字香》:“范石湖《骏莺录》云:‘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馨茉莉半开者著净器中,以沉香薄劈层层相间,密封之,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过香成。’所谓心字香者,以香末萦篆成心字也。”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梦江南·昏鸦尽》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一首小令。词作以春日黄昏为背景,描写女子独对群鸦飞尽的暮色,触景生情而心生愁怨。词人将对入宫表妹的思念融入景物描写,以“急雪翻絮”“心字成灰”等意象,将相思之苦与灰暗的暮景相融合,既有生动的实景描摹,又暗含情思幻灭的隐喻。全词虽仅二十七字,却通过精炼的语言和双关的手法,将深婉哀怨的情感表达得含蓄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梦江南·昏鸦尽》是纳兰性德在表妹谢氏入宫后所作。两人自幼相伴,情意深挚,虽未言明心意,但纳兰对谢氏用情至深。当她身陷深宫,诗人痛彻心扉,遂以这首词寄托无尽的哀思与怅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小令词,也是一首闺怨词。描写黄昏时分女子独对寒鸦、飞雪与瓶中梅影,由眼前萧瑟冬景勾起心事,将深宫隔绝的相思与心灰意冷的情绪融入景物,以简净笔墨道尽无望的眷恋。

2. 写作手法

设问:“小立恨因谁”一句通过这一设问手法,将读者的注意力从黄昏景象直接引向人物内心,强化了情感表达的指向性。比喻:“急雪乍翻香阁絮”将飘飞的春雪比作柳絮,并指出这一比喻暗用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典故,使画面更具诗意美感。寓情于景:“昏鸦尽”营造出暮色四合、四周静谧的黄昏氛围,而“小立恨因谁”的迷茫发问,将女子内心的惆怅与眼前苍茫暮色交融,使无形愁绪具象化为可感的画面。

3. 分段赏析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开篇以“昏鸦尽”三字起笔,通过视觉意象的瞬间捕捉,构建出一个极具张力的黄昏场景。“昏鸦”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孤寂、凄凉相联系,此处“尽”字的使用尤为精妙,既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从群鸦聒噪到鸦群散尽),又营造出一种人去楼空的落寞氛围。后句“小立恨因谁”中,“小立”二字堪称词眼,通过一个细微的动作描写,既展现了人物孤独伫立的姿态,又暗示了其内心的彷徨无依。“恨因谁”的设问句式,将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完美衔接,使读者自然从外在景象过渡到人物内心世界,这种由实入虚的笔法体现了纳兰词特有的细腻与含蓄。“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这一联堪称全词最具画面感的句子。“急雪乍翻”四字以动写静,通过“急”与“乍”的副词组合,生动再现了春雪飘飞的动态美感。“香阁絮”的比喻既暗用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典故,又以“香阁”点明人物身份,使景物描写始终不脱离抒情主人公的视角。下句“轻风吹到胆瓶梅”中,“胆瓶”这一闺阁物象的选择极具匠心,既暗示了女子的生活场景,又以“梅”象征其高洁品格。“轻风”与上句“急雪”形成鲜明对比,一急一缓,一张一弛,在节奏变化中展现出词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心字已成灰”:结句以象征手法作结,将全词情感推向高潮。“心字香”这一意象的选择极具深意:从形态上看,心形香篆的燃烧过程可视作情感的外化表现;从寓意上看,“成灰”暗示了情感的幻灭与绝望。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意象与李商隐“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纳兰此处处理得更为含蓄内敛。一个“已”字,既表明了时间的推移(呼应开篇的黄昏到此时的深夜),又暗示了情感的不可挽回,在平淡中见深沉,在简洁中寓丰富。

4. 作品点评

这首小令语言轻灵简洁,风格凄婉含蓄,充分展现了纳兰容若哀感顽艳的词风。词中通过急雪、香阁、柳絮、胆瓶、梅花等精致意象,营造出含蓄隽永的意境,意蕴深长,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本篇抒发惆怅迷惘的情怀。最后一句,既指香已点尽,也指小立者心灰意冷,语带双关,耐人寻味,但情调过于灰黯。

现代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

下一篇:清·况周颐《定风波·未问兰因已》

猜你喜欢